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5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上水室;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所述散热器上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顶部;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器下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底部;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冷媒介质入口管及冷媒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下水区。该散热器能够降低冷媒介质流通量,延长冷媒介质在散热器内循环的行程,继而提升散热性能,满足低流量、低液器温差、高散热量的工作环境,适用于在燃气车内为水空中冷器和EGR进行散热。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在商用车国六发动机对水空中冷器和EGR散热的散热器的设计开发。燃气商用车同比燃油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要增加15%左右,同时为节能,整车的自重要尽可能的降低,窄体车架和窄体车身是非常可行的措施。但是这也对冷却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为排放的达标,EGR是发动机达成满足排放要求的有效手段。为了满足整体的性能需求,新开发出来了双散热器加水空中冷器的冷却模块。在对水空中冷器和EGR散热进行散热过程中。水空中冷器和EGR散热的冷却液的流量低,液气温差低。其冷却液由发动机的分水泵驱动循环。并且EGR和水空中冷器本身就比较小,其进冷媒介质出口管直径也小,所以其水流量也比较小,一般在40-60L/min。同时中冷器对进气温升有要求,其进气温升在25-30°以内,所以作为冷却中冷器的散热器,其冷却温度要比这个温度要低。但是其散热量必须满足同时将水空中冷器和EGR的热量带走,现有散热器无法满足这种低流量、低液器温差、高散热量的工作环境。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能够降低冷媒介质流通量,延长冷媒介质在散热器内循环的行程,继而提升散热性能,满足低流量、低液器温差、高散热量的工作环境,适用于在燃气车内为水空中冷器和EGR进行散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上水室;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所述散热器上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顶部;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器下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底部;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冷媒介质入口管及冷媒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下水区。优选地,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的中部。优选地,还包括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置在所述散热管外侧。优选地,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的入口处。优选地,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及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上。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散热器下水室内设置隔板,改变传统的水套流通模式,冷媒介质通过冷媒介质入口管进入到散热器下水室后流通至散热器上水室,而后再流通到散热器下水室的下水区,降低冷媒介质流通量,延长冷媒介质在散热器内循环的行程,继而提升散热性能,满足低流量、低液器温差、高散热量的工作环境,适用于在燃气车内为水空中冷器和EGR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器上水室;2、散热管;3、散热带;4、散热器下水室;5、冷媒介质入口管;6、冷媒介质出口管;7、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上水室;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所述散热器上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顶部;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器下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底部;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冷媒介质入口管及冷媒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下水区。具体地,使用时本申请的散热器可以为燃气车辆的水空中冷器和EGR进行散热,在工作过程中,冷媒介质通过冷媒介质入口管进入到散热器下水室的上水区;冷媒介质通过连通于上水区的散热管进入到散热器上水室;而后冷媒介质再通过散热管流通至散热器下水室的下水区;如此,通过在散热器下水室内设置隔板,改变传统的水套流通模式,冷媒介质通过冷媒介质入口管进入到散热器下水室后流通至散热器上水室,而后再流通到散热器下水室的下水区,降低冷媒介质流通量,延长冷媒介质在散热器内循环的行程,继而提升散热性能,满足低流量、低液器温差、高散热量的工作环境,适用于在燃气车内为水空中冷器和EGR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的中部。具体地,该技术方案中,将隔板设置在散热器下水室的中部,使得上水区与下水区体积相同,便于控制冷媒介质在散热管内的流量。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带,所述散热带设置在所述散热管外侧。具体地,通过散热带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的入口处。具体地,通过滤网的设置,能够防止杂质进入到散热器影响散热器正常工作,降低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及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上。具体地,通过调节阀的设置能够调节冷媒介质的供给量及流出量使得散热器的使用更为方便。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上水室1;散热管2,所述散热管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1,所述散热器上水室1位于所述散热管2顶部;散热器下水室4,所述散热管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4,所述散热器下水室4位于所述散热管2底部;隔板7,所述隔板7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4,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4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冷媒介质入口管5及冷媒介质出口管6,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5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6连通于所述下水区。其中,所述隔板7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4的中部。其中,还包括散热带3,所述散热带3设置在所述散热管2外侧。其中,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5的入口处。其中,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5及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6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n散热器上水室;/n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所述散热器上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顶部;/n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器下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底部;/n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n冷媒介质入口管及冷媒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下水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
散热器上水室;
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上水室,所述散热器上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顶部;
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器下水室,所述散热器下水室位于所述散热管底部;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将所述散热器下水室分割为上水区及下水区;
冷媒介质入口管及冷媒介质出口管,所述冷媒介质入口管连通于所述上水区,所述冷媒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下水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移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伊克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