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34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是由主体、在主体上钻孔成型的带有接管插口的乙炔,氧气进气通气孔道、乙炔、氧气控制阀,包括乙炔进气室、混气室的喷嘴构成的焊炬的乙炔控制阀阀芯腔轴线与阀后通喷嘴乙炔进气室的乙炔通气孔道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阀后乙炔通气孔道与乙炔阀芯腔一次钻孔后成型。氧气进气通气孔道为一与氧气控制阀阀芯腔轴线夹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孔道,氧气进气通气孔道与接管插口一次钻孔后成型。特点是无工艺孔,焊炬整体结构性、密封性强,焊炬主体厚度薄,体积小,材料用量少,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本技术涉及一种氧气—乙炔焊焊炬。氧气—乙炔焊是金属加工及设备制造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加工手段,气焊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焊炬,现有焊炬的乙炔调节控制阀阀芯腔轴线和阀后与喷咀乙炔进气室连通的乙炔通气孔道轴线为一条折线、因而无法一次钻孔成型。焊炬的氧气进气接管插口轴线与氧气进气通气孔道轴线一般大至垂直,因而氧气进气接管插口与氧气进气通气孔道也无法一次钻孔成型,故在焊炬制造时均是乙炔调节控制阀阀芯腔、阀后乙炔通气孔道及氧气进气接管插口、氧气进气通气孔道分别钻孔后加工成型。阀后乙炔通气孔道、氧气进气通气孔道钻孔所产生的两个孔口即通常所说的工艺孔,两个工艺孔在焊炬制成后再将其封堵。由于工艺孔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焊炬的整体结构性,而且极易发生泄漏给焊炬的使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使用安全性大大下降。其次,现有焊炬的结构还造成焊炬主体厚度大,材料用量多,重量大,制作成本高等不利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氧气—乙炔焊焊炬加以改进,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性、密封性强,焊炬主体厚度,体积小,重量轻,制作成本低的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由焊炬主体(6)、在主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由焊炬主体(6)、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阀芯腔(21)和装于阀芯腔的带有挺杆(23)及手轮(1)的阀芯(22)构成的乙炔控制阀,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带有接管插口(4)并与阀芯腔连通的阀前乙炔通气孔道(3)、连接固定在接管插口处的乙炔进气管(5)、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将喷咀乙炔进气室(6)和乙炔阀芯腔连通的阀后乙炔通气孔道(19)、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阀芯腔(13)、装于阀芯腔内的带有挺杆(12)及手轮(11)的针状阀芯(14)构成的氧气控制阀,装于氧气阀出气端的喷咀(15)、与氧气控制阀阀芯腔一次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喷咀乙炔进气室(16),混气室(17)、主体上钻孔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工艺孔射吸式焊炬,由焊炬主体(6)、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阀芯腔(21)和装于阀芯腔的带有挺杆(23)及手轮(1)的阀芯(22)构成的乙炔控制阀、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带有接管插口(4)并与阀芯腔连通的阀前乙炔通气孔道(3)、连接固定在接管插口处的乙炔进气管(5)、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将喷咀乙炔进气室(6)和乙炔阀芯腔连通的阀后乙炔通气孔道(19)、主体上钻孔后加工成型的阀芯腔(13)、装于阀芯腔内的带有挺杆(12)及手轮(11)的针状阀芯(14)构成的氧气控制阀,装于氧气阀出气端的喷咀(15)、与氧气控制阀阀芯腔一次钻孔后加工成型的喷咀乙炔进气室(16),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汽焊工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