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01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包括设于座舱顶部的结构本体,结构本体内构造有沿车辆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腔体,且于结构本体的靠近于车辆头部的一端设有进风口,于结构本体的底端面上设有以向座舱内弥漫送风的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座舱出风结构,通过在座舱顶部的结构本体上构造沿车辆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腔体,并在结构本体底端面上设置可弥漫送风的出风口,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可增大出风面积,而快速实现对座舱内温度的调控,同时,也可使得出风口同时覆盖于前后排乘客的顶部,而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另外,也降低了由出风口吹出的风流的风速和噪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Air outlet structure of vehicle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舱出风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送风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座舱中的送风口主要包括吹脸风口、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其中,座舱内温度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但是,因受整车空间布局的影响,现有的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通常布置于前排,对座舱后部的温度调节较慢,容易降低后排乘客的舒适感。且通常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的出风面积较小,因此只能通风增大风速实现座舱内高温或低温的调节。但风速较大会产生出风噪音,且气流直接从前方吹拂到人体,不仅会使得乘员感到不适,同时也无法对人体周围区域进行均匀降温或升温。另外,吹脸风口和吹脚风口吹出的气流会受到座椅及仪表内饰的阻挡,从而无法对座舱内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可快速实现对车辆座舱内温度的调控,并可提高乘员的舒适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座舱顶部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内构造有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座舱顶部的结构本体(1),所述结构本体(1)内构造有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腔体,且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靠近于所述车辆头部的一端设有进风口(101),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底端面上设有以向所述座舱内弥漫送风的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座舱顶部的结构本体(1),所述结构本体(1)内构造有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腔体,且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靠近于所述车辆头部的一端设有进风口(101),于所述结构本体(1)的底端面上设有以向所述座舱内弥漫送风的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横纵交织排列的布置于所述结构本体(1)底端面上的若干通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尾部的方向,所述通孔(102)的孔径渐小设置;或者,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尾部的方向,所述通孔(102)分为具有不同孔径且依次排列的多组,且自具有所述进风口(101)的一端起始,各组的所述通孔(102)的孔径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2)的孔径在10mm~2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舱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车辆头部至车辆尾部的方向,所述腔体的高度渐低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沛朝孙聪海范海涛何晓然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