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56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和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贯穿所述连续退火炉的出口和入口;所述连续退火炉的所述入口处设有两个对中装置,两个所述对中装置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左右两外侧,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对中装置包括机架,对中杆和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为方形框式结构,设有三个对中轮与一个支撑板;所述对中杆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贯穿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对中杆与所述机架上的三个所述对中轮以及一个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保证管材必定位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的中间处,防止设备受损。同时延长对中装置的使用周期,使其不易损坏。

A pipe centering device for continuous anneal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管材制造企业中,为降低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以便管材适用于后续加工,需要利用连续退火炉对管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操作时,先利用吊机等重型起重机械将管材运输至输送架上,随着输送架往连续退火炉方向循环前进,慢慢地将管材移送至连续退火炉内部对其进行退火处理。再在连续退火炉的出口处,利用起重机械从输送架上取起已经退火处理完毕的管材即可。传统的连续退火炉没有专门的对中装置,管材利用起重机械放置在输送架上时,必须保证管材正好位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的中间处,一旦管材放置发生偏离,其中一侧端部超过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的边缘,则随着输送架的前进,管材将撞击连续退火炉的边框,造成设备受损,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考虑到位于对中杆下方的对中轮一方面负责引导对中杆前后移动,一方面承受对中杆的重量,对其损耗极大,容易损坏导致需频繁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使其实现保证管材必定位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的中间处,防止设备受损。同时延长对中装置的使用周期,使其不易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和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贯穿所述连续退火炉的出口和入口;所述连续退火炉的所述入口处设有两个对中装置,两个所述对中装置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左右两外侧,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对中装置包括机架,对中杆和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为方形框式结构,设有三个对中轮与一个支撑板;所述对中杆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贯穿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对中杆与所述机架上的三个所述对中轮以及一个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三个所述对中轮和一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的所述对中杆的前后两端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对中杆的前端或后端的下方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对中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对中杆的前端设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前端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对中杆的截面面积。扩大对中杆与管材的接触面积,保证对中杆能作用于管材,推动管材左右平移。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耐磨板,与所述机架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由于支撑板经常与对中杆滑动摩擦,采用耐磨板,利用其硬度高,不易损坏的特性,进一步延长对中装置的使用周期。同时设计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一旦出现损坏也能及时更换。进一步的,所述对中轮的外侧表面设有内凹位,所述对中杆嵌于所述内凹位中,与所述对中轮滑动连接。通过内凹位限制对中杆左右晃动,使得对中杆沿直线前后移动,保证对中性能。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卡位,对称分布;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卡位与所述连续退火炉的所述入口为平行设置。起重机械将管材放置在两个左右对称的卡位上,保证管材能平行地进入连续退火炉内部,避免乱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左右两侧的对中装置组合使用,利用对中杆夹住管材的两端,使管材在输送架上左右平移,调整其位置。保证管材正好位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的中间处,左右两端均不超出连续退火炉的左右边框。防止管材撞击连续退火炉的边框,造成设备受损,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将对中杆下方的其中一个对中轮改成支撑板,由原来的旋转转动连接变成滑动摩擦连接,由于支撑板不需要转动,能与机架能稳固的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机架与支撑板形成一整体,从而由原来对中轮承担对中杆的重量转变为机架和支撑板共同承担对中杆的重量。使其不易损坏,有效延长对中装置的使用周期。同时又为了保持对中杆与机架的滑动连接时的流畅性能,保留下方的其中一个为对中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的整体简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1、连续退火炉;2、输送架;201、卡位;3、对中装置;301、机架;302、对中杆;3021、推块;303、液压驱动装置;304、对中轮;3041、内凹位;305、支撑板;4、管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1和输送架2,所述输送架2贯穿所述连续退火炉1的出口和入口;所述连续退火炉1的所述入口处设有两个对中装置3,两个所述对中装置3位于所述输送架2的左右两外侧,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对中装置3包括机架301,对中杆302和液压驱动装置303;所述机架301为方形框式结构,设有三个对中轮304与一个支撑板305;所述对中杆302设于所述机架301的中部,贯穿所述机架301的前后两端,所述对中杆302与所述机架301上的三个所述对中轮304以及一个所述支撑板305滑动连接,三个所述对中轮304和一个所述支撑板305分别位于的所述对中杆302的前后两端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支撑板305设于所述对中杆302的前端或后端的下方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303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301上,所述液压驱动装置303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对中杆30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对中杆302的前端设有推块3021,所述推块3021的前端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对中杆302的截面面积。扩大对中杆302与管材4的接触面积,保证对中杆302能作用于管材4,推动管材4左右平移。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305为耐磨板,与所述机架30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由于支撑板305经常与对中杆302滑动摩擦,采用耐磨板,利用其硬度高,不易损坏的特性,进一步延长对中装置3的使用周期。同时设计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一旦出现损坏也能及时更换。进一步的,所述对中轮304的外侧表面设有内凹位3041,所述对中杆302嵌于所述内凹位3041中,与所述对中轮304滑动连接。通过内凹位3041限制对中杆302左右晃动,保证对中杆302对中性能。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2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卡位201,对称分布;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卡位201与所述连续退火炉1的所述入口为平行设置。起重机械将管材4放置在两个左右对称的卡位201上,保证管材4能平行地进入连续退火炉1内部,避免乱炉。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吊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和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贯穿所述连续退火炉的出口和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炉的所述入口处设有两个对中装置,两个所述对中装置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左右两外侧,左右对称分布;/n所述对中装置包括机架,对中杆和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为方形框式结构,设有三个对中轮与一个支撑板;所述对中杆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贯穿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对中杆与所述机架上的三个所述对中轮以及一个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三个所述对中轮和一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的所述对中杆的前后两端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对中杆的前端或后端的下方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对中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续退火炉的管材对中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和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贯穿所述连续退火炉的出口和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退火炉的所述入口处设有两个对中装置,两个所述对中装置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左右两外侧,左右对称分布;
所述对中装置包括机架,对中杆和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为方形框式结构,设有三个对中轮与一个支撑板;所述对中杆设于所述机架的中部,贯穿所述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对中杆与所述机架上的三个所述对中轮以及一个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三个所述对中轮和一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的所述对中杆的前后两端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其中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对中杆的前端或后端的下方处;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杆与所述对中杆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建李海顺江梦乐林雪川江建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