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及铸管退火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55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属于铸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轴;隔热轮,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顶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以及第一隔热套,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并位于所述隔热轮的下方,用于封堵所述隔热轮底部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缝隙;所述隔热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端,所述隔热轮、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隔热套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隔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铸管退火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及铸管退火炉,有效避免了退火过程中轴承受到高温影响发生抱死停转故障,保证了铸管的正常旋转、正常生产和生产质量。

Wheel blocking device and annealing furnace for cast tube annealing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及铸管退火炉
本技术属于铸管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及铸管退火炉。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口径铸管退火炉工位,为了避免铸管在退火高温环境下变形、椭圆缺陷,退火期间铸管在托轮上始终处于缓慢旋转状态,所以在铸管端面处设置挡轮,用于固定铸管轴向固定轮(见图1)。但退火炉炉膛温度最高达到800℃以上,挡轮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其内部轴承经常出现抱死停转故障,从而造成铸管停转变形,严重影响铸管生产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及铸管退火炉,旨在解决挡轮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其内部轴承经常出现抱死停转故障,从而造成铸管停转变形,严重影响铸管生产和质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包括:支撑轴;隔热轮,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顶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以及第一隔热套,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并位于所述隔热轮的下方,用于封堵所述隔热轮底部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缝隙;所述隔热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端,所述隔热轮、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隔热套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隔热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套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插设在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包括同轴设置且分别与所述隔热轮固定连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所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隔热套固定连接的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同轴设置的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第一隔热套所围成并供所述支撑轴穿过的空腔连通,所述内腔体用于容纳所述内套筒,所述外腔体用于容纳所述外套筒。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挡板端盖、上隔热板、第二隔热套和下隔热板,所述第二隔热套套设在所述轴承外。进一步地,所述上隔热板底部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二隔热套内的第一插接组件,所述下隔热板顶部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二隔热套内的第二插接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分别为环形插接组件,且两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一弧形插板;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二弧形插板,所述第二弧形插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插板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圆锥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圆锥滚子轴承位于所述深沟球轴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油道和所述深沟球轴承的油道相互连通,所述隔热轮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油道内注油的注油孔。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孔的进油口和出油口错位设置。本技术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在支撑轴外套设了第一隔热套,在支撑轴的顶部套设了隔热轮,并在隔热轮的底部设置了与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隔热轮、连接套和第一隔热套围成了用于将轴承与外部热量隔绝的隔热腔,使得轴承工作期间始终处于一个隔热良好的封闭环境,隔热轮内部轴承温度可降到150℃以下,同时也可降低轴承中润滑油因高温造成的损耗,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了退火过程中轴承受到高温影响发生抱死停转故障,保证了铸管的正常旋转、正常生产和生产质量。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能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铸管退火炉,包括炉体、沿所述炉体长度方向滑动的台车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台车两端的所述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本技术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铸管退火炉采用了上述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在支撑轴外套设了第一隔热套,在支撑轴的顶部套设了隔热轮,并在隔热轮的底部设置了与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隔热轮、连接套和第一隔热套围成了用于将轴承与外部热量隔绝的隔热腔,使得轴承工作期间始终处于一个隔热良好的封闭环境,隔热轮内部轴承温度可降到150℃以下,同时也可降低轴承中润滑油因高温造成的损耗,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效避免了退火过程中轴承受到高温影响发生抱死停转故障,保证了铸管的正常旋转、正常生产和生产质量。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能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隔热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下隔热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撑轴;11、注油孔;12、炉体;13、台车;20、第一隔热套;30、隔热轮;31、挡板端盖;32、上隔热板;33、第二隔热套;34、下隔热板;40、轴承;41、圆锥滚子轴承;42、深沟球轴承;50、连接套;51、内套筒;52、外套筒;60、容纳腔;61、内腔体;62、外腔体;70、环形隔板;80、第一插接组件;81、第一弧形插板;90、第二插接组件;91、第二弧形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进行说明。所述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包括支撑轴10、隔热轮30及第一隔热套20。隔热轮30套设在支撑轴10的顶部,并通过轴承40与支撑轴10转动连接。第一隔热套20套设在支撑轴10上并位于隔热轮30的下方,用于封堵隔热轮30底部与支撑轴10之间的缝隙。隔热轮30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隔热套20转动连接的连接套50,且连接套50的底端低于第一隔热套20的顶端,隔热轮30、连接套50和第一隔热套20形成用于容纳轴承40的隔热腔。使用时,将两个本技术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分别安装在台车13的两端。退火时,铸管在托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在轴向力作用下与位于台车13一端的隔热轮30抵接,带动隔热轮30旋转,当铸管反方向旋转时,与位于台车13另一端的隔热轮30抵接,带动该隔热轮30旋转,从而保证铸管旋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在支撑轴10外套设了第一隔热套20,在支撑轴10的顶部套设了隔热轮30,并在隔热轮30的底部设置了与第一隔热套20转动连接的连接套50,隔热轮30、连接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轴;/n隔热轮,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顶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以及/n第一隔热套,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并位于所述隔热轮的下方,用于封堵所述隔热轮底部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缝隙;/n所述隔热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端,所述隔热轮、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隔热套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隔热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轴;
隔热轮,套设在所述支撑轴的顶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以及
第一隔热套,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并位于所述隔热轮的下方,用于封堵所述隔热轮底部与所述支撑轴之间的缝隙;
所述隔热轮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隔热套转动连接的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端,所述隔热轮、所述连接套和所述第一隔热套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轴承的隔热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套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套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套可转动地插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包括同轴设置且分别与所述隔热轮固定连接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筒所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隔热套固定连接的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同轴设置的内腔体和外腔体,所述内腔体与所述第一隔热套所围成并供所述支撑轴穿过的空腔连通,所述内腔体用于容纳所述内套筒,所述外腔体用于容纳所述外套筒。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铸管退火炉用挡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挡板端盖、上隔热板、第二隔热套和下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发田朱岭生杜波孙聚杰崔建荣李志杰索瑞王峰李新科孟新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