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矫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00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管矫直盘,属于铜管加工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盘,底盘上端面的设置有多个与底盘侧边平行的凹槽,且底盘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刻度值,底盘的中部设置有空腔;滚动件,滚动件下部伸入凹槽部分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滚动件的下端面固设有将其自身固定在底盘上的紧固件,若干个滚动件设置在底盘的上端面且组成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连接件,连接件贯穿空腔且穿设过通孔,连接件可沿空腔宽度方向移动。解决了调节滚动件时,需要多个滚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难度较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矫直盘的矫直精度;通过在底盘的左右侧边设置刻度值,能够准确的控制连接件推动的距离。

A kind of copper tube straighten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矫直盘
本技术涉及铜管加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管矫直盘。
技术介绍
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坚固、耐腐蚀的特性,而成为现代承包商在所有住宅商品房的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安装的首选。现有的铜管加工有拉伸、打磨、切割等等工序,在各个工序之间需要使用到铜管矫直盘对铜管进行矫直,针对不同的尺寸规格的铜管,需要调节滚动件的间距,从而将铜管直径插入两排滚轮之间,使得铜管矫直恢复至直线状态,由于调节滚动件时,需要多个滚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难度较大,两排滚轮间距无法快速精准调整适用铜管尺寸,存在改进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矫直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需要多个滚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难度较大,两排滚轮间距无法快速调整适用铜管尺寸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管矫直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端面的设置有多个与底盘侧边平行的凹槽,且所述底盘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刻度值,所述底盘的中部设置有空腔;滚动件,所述滚动件下部伸入凹槽部分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滚动件的下端面固设有将其自身固定在底盘上的紧固件,若干个所述滚动件设置在底盘的上端面且组成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空腔且穿设过通孔,所述连接件可沿空腔宽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杆和推块,所述连杆一端与推块连接,另一端贯穿空腔且穿设过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推块的横截面呈“凸型”结构,所述推块部分伸入空腔中,且伸入部分高度与空腔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杆和螺帽,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滚动件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外圈上套设有螺帽,所述螺帽的直径大于凹槽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还设有第三滚轮组。进一步地,所述滚动件的中部外圈设置有釉面层。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其一:该种铜管矫直盘,通过连接件将滚动件并排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上的滚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解决了调节滚动件时,需要多个滚动件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难度较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矫直盘的矫直精度;其二:手动沿着空腔宽度方向推动连接件时,通过在底盘的左右侧边设置刻度值,能够准确的控制连接件推动的距离,从而与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的间距得到精准调整,使得两排滚轮间距快速精准适用铜管尺寸。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铜管矫直盘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滚动件与驱动件配合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滚动件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底盘;11、凹槽;12、空腔;13、刻度值;20、连接件;21、连杆;22、推块;30、滚动件;4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管矫直盘,包括底盘10,底盘10上端面的设置有多个与底盘10侧边平行的凹槽11,且底盘10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刻度值13,底盘10的中部设置有空腔12;滚动件30,滚动件30下部伸入凹槽11部分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滚动件30的下端面固设有将其自身固定在底盘10上的紧固件40,若干个滚动件30设置在底盘10的上端面且组成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连接件20,连接件20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连接件20可沿空腔12宽度方向移动。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连接件20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使得连接件20与滚动件30垂直连接,通过连接件20将滚动件30并排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上的滚动件30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解决了调节滚动件30时,需要多个滚动件30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难度较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矫直盘的矫直精度;其中,手动沿着空腔12宽度方向推动连接件20,使得滚动件30能够同步在凹槽11中移动,通过在底盘1的左右侧边设置刻度值13,能够准确的控制连接件20推动的距离,从而与连接件20连接的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的间距得到精准调整,使得两排滚轮间距快速精准适用铜管尺寸。针对连接件2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件20包括连杆21和推块22,连杆21一端与推块22连接,另一端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21一端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使得连杆21与滚动件30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推块22固定,在沿空腔12宽度方向推动推块22时,滚动件30能够沿着凹槽11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的间距能够进行调节。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推块22的横截面呈“凸型”结构,推块22部分伸入空腔12中,且伸入部分高度与空腔12的高度相同,通过推块22伸入空腔12部分高度与空腔高度12相同,能够避免在推动过程中,推块22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滚动件30移动的稳定性。针对紧固件4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紧固件40包括螺杆和螺帽,螺杆的一端与滚动件3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外圈上套设有螺帽,螺帽的直径大于凹槽11的宽度,通过旋动螺帽,使得螺帽的上端面与底盘10的底部相抵接,从而达到了将滚动件30固定在底盘10上的效果。如图1所示,底盘10上还设有第三滚轮组,通过设置第三滚轮组,使得能够同时增加铜管矫直的数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铜管矫直的效率。其中,滚动件30的中部外圈设置有釉面层,通过设置釉面层,能够增加滚动件30的耐磨性,从而避免了需要频繁更换滚动件30的问题。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连杆21一端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使得连杆21与滚动件30垂直连接,通过连接件20将滚动件30并排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上的滚动件30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接着,连杆21远离空腔12的一端与推块22固定,手动沿着空腔12宽度方向推动连接件20,使得滚动件30能够同步在凹槽11中移动,紧接着,通过在底盘1的左右侧边设置刻度值13,能够准确的控制连接件20推动的距离,从而与连接件20连接的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的间距得到精准调整,使得两排滚轮间距快速精准适用铜管尺寸。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管矫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10),所述底盘(10)上端面的设置有多个与底盘(10)侧边平行的凹槽(11),且所述底盘(10)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刻度值(13),所述底盘(10)的中部设置有空腔(12);/n滚动件(30),所述滚动件(30)下部伸入凹槽(11)部分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滚动件(30)的下端面固设有将其自身固定在底盘(10)上的紧固件(40),若干个所述滚动件(30)设置在底盘(10)的上端面且组成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n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所述连接件(20)可沿空腔(12)宽度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矫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10),所述底盘(10)上端面的设置有多个与底盘(10)侧边平行的凹槽(11),且所述底盘(10)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刻度值(13),所述底盘(10)的中部设置有空腔(12);
滚动件(30),所述滚动件(30)下部伸入凹槽(11)部分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滚动件(30)的下端面固设有将其自身固定在底盘(10)上的紧固件(40),若干个所述滚动件(30)设置在底盘(10)的上端面且组成第一滚轮组以及第二滚轮组;
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贯穿空腔(12)且穿设过通孔,所述连接件(20)可沿空腔(12)宽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矫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连杆(21)和推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江荣水关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