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21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41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配线结构包括基板、第一导体、第二导体、第一配线、第二配线、发热元件和第一突出导体。第二导体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导体间隔开,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发热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并列配置,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第二导体和第一导体。第一突出导体从第一导体和一个第二导体这两者中的任一个突出,并且连接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第一突出导体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的中心和发热元件中的与该第一个相邻的第二个的中心之间。

Wiring structur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文记载的实施方式大体上涉及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调色剂图像(tonerimage)定影在诸如纸张的介质上的定影装置。这种定影装置例如包括对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对加热后的纸张施加压力的辊。定影装置通过对介质施加热和加压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介质上。已知的加热器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发热元件,以能够根据介质的尺寸改变待加热的区域。发热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温度往往低于发热元件。这可能导致主扫描方向上的加热器温度分布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配线结构包括基板、第一导体、多个第二导体、第一配线、多个第二配线、多个发热元件、第一突出导体。所述第一导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导体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导体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沿着基板的一个面并且与第一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配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所述多个第二配线在上述一个面上与所述第一配线隔开,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导体。所述多个发热元件通过施加电压而产生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配线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一突出导体从所述第一导体和一个所述第二导体这两者中的任一个突出到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位置,并且连接到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突出导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的中心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的中心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相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性方框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的示例性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控制电路和加热器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图5是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F5-F5截取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示例性示意横截面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配线、第二配线、绝缘层、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发热元件的示例性的示意性分解平面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温度分布的示例性示意图;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和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考图1至图8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实施方式的元件可以由不同的表述来表示并且通过不同的表述来解释,然而这些元件及其解释不受表述的限制。可以通过与本文中使用的名称不同的任何名称来识别这些元件。此外,这些元件可以以除本文中所使用的之外的任何方式来表示。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示例性示意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表示多功能外围设备(MFP)。尽管如此,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或在介质上生成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主体11、读取部12和操作部13。读取部12位于主体11的上方,并包括原稿台21、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和图像传感器2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设置在原稿台21上。图像传感器23读取放置在原稿台21上或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馈送的文档以生成图像数据。图像传感器23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图像传感器23逐行读取文档的每页的图像。装置主体11包括打印机25和给纸盒26。给纸盒26位于打印机25的下方。给纸盒26可以存储多张纸张P。纸张P是示例性介质。介质可以是任何其他可印刷介质。打印机25根据图像传感器23读取的图像数据、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储存在诸如存储卡的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从而在纸张P上生成图像。打印机25例如表示串联式(tandem)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机25可以是任何其他打印机。打印机25包括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四个激光曝光单元32、和四个调色剂盒33。打印机25还包括中间转印带34、驱动辊41、从动辊42、带清洁器44、给纸辊45、定影装置46、输送辊47和纸张输出部48。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沿中间转印带34布置。图像形成单元31均包括感光鼓51、充电器52、显影单元53、一次转印辊54和清洁器55。充电器52、显示单元53、一次转印辊54和清洁器55绕着感光鼓51设置。通过用来自激光曝光单元32的光照射,在感光鼓51上产生静电潜像。充电器52对感光鼓51的表面均匀充电。显示单元53例如使用显影辊向感光鼓51供应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清洁器55例如用刀片去除感光鼓51上的残余调色剂。四个调色剂盒33分别容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3将调色剂供应到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1的显影单元53。驱动辊41和从动辊42使中间转印带34循环移动。中间转印带34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的感光鼓51和一次转印辊54之间通过。通过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辊54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51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中间转印带34在驱动辊41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通过。二次转印辊43在纸张P通过驱动辊41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的时刻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4二次转印至纸张P。带清洁器44去除中间转印带34上的残留调色剂。给纸辊45设置在给纸盒26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给纸辊45从给纸盒26中提取并供给纸张P。定影装置46位于二次转印辊43的下游,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输送辊47位于定影装置46的下游,以将纸张P排出到纸张输出部48。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硬件配置的示例性方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CPU61、ROM62、RAM63、接口(I/F)64、输入输出控制电路65、输送控制电路66、成像控制电路67和定影控制电路68,它们例如通过总线60相互连接。CPU61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处理的计算装置。ROM62储存用于实现由CPU61执行的各种操作的程序和数据。RAM63储存CPU61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数据。I/F64例如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以向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发送数据和从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接收数据。用于实现CPU61的各种操作的程序被预先包含并提供在例如ROM62中。还可以在例如为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软盘(FD)、可记录的光盘(CD-R)和数字通用光盘(DVD)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文件格式记录和提供程序。可替换地,由CPU61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线结构,包括:/n基板;/n第一导体,沿第一方向延伸;/n多个第二导体,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体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沿着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n第一配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面,并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n多个第二配线,在所述面上与所述第一配线间隔开,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n多个发热元件,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发热,与所述第二配线间隔开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和/n第一突出导体,从所述第一导体和一个所述第二导体这两者中的任一个突出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位置,并且连接至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其中/n所述第一突出导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一个的中心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的中心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二个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一个相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07 JP 2018-1677261.一种配线结构,包括:
基板;
第一导体,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导体,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体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沿着所述基板的一个面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第一配线,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面,并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
多个第二配线,在所述面上与所述第一配线间隔开,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体连接;
多个发热元件,通过被施加电压而发热,与所述第二配线间隔开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和
第一突出导体,从所述第一导体和一个所述第二导体这两者中的任一个突出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位置,并且连接至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导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一个的中心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的中心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二个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一个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导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与该第一突出导体连接的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导体在所述第二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善盈益永孝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