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5344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模块的隔音性的提高。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一根至少电线且其至少一部分沿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线束的状态保持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配线模块及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于车辆的顶盖等的配线模块。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配线单元,该配线单元将配线以预定路径保持在一对片材间,并且将该一对片材粘接固定到顶盖内衬的背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4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如果在上述配线单元中使用无纺布等作为片材,则能够使配线单元具有隔音性。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作为使一对片材重合的结构的配线单元在其面方向整体上形成为大致相等厚度。因此,在由于配线单元的配置空间上的状况或配线单元的组装作业上的状况等而使配线单元的最大厚度被限制的情况下,需要使配线单元整体的厚度为该被限制的最大厚度以下。因此,存在即使利用无纺布等作为片材也难以使配线单元具有所期望的隔音性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配线单元是较大地展开的结构,因此难以组装于顶盖内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课题的目的在于实现配线模块的隔音性的提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课题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一课题,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所述线束的状态保持所述线束第2方式是,在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中的避开设置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分。第3方式是,在第1或第2方式的配线模块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隔音构件,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第4方式是,在第3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第5方式是,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配线模块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或者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及所述第二隔音构件形成有定位用开口。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二课题,第6方式的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隔音构件;以及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被保持,在所述隔音构件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配线模块以使所述多个开口重合的方式弯折。第7方式是,在第6方式的配线模块中,所述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组装对象部位中的配置有作为所述线束的连接对象的电气设备的位置。第8方式是将第6或第7方式的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的配线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穿过重合的所述开口而目视确认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的工序,并且将弯折的所述配线模块配置到所述组装对象部位;以及将所述弯折的配线模块在所述组装对象部位展开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方式的配线模块,能够通过第一隔音构件而在配线模块整体上获得一定程度的隔音性。另外,能够在第一隔音构件中的设置有第二隔音构件的部分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及第二隔音构件的隔音性。由此,能够实现隔音性的提高。根据第2方式,能够在组装对象部位中在配置有加强构件的部分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的隔音性。另外,能够在组装对象部位中的避开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位获得基于第一隔音构件及第二隔音构件的隔音性。由此,能够实现隔音性的提高。根据第3方式,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沿着该直线状的间隙弯折配线模块。根据第4方式,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隔音性。根据第5方式,能够穿过定位用开口确认顶盖侧的部分,并且进行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的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安装在正确的位置。根据第6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部位,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根据第7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电气设备的位置,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根据第8方式,能够穿过重合的开口而目视确认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部位,并且容易地将配线模块组装到组装对象部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及其组装对象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同上的配线模块20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表示将配线模块弯折的作业例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配线模块弯折的作业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的配置作业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配线模块相对于顶盖内装构件的的配置作业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配线模块20及其组装对象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配线模块20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概略剖视图。在此,以配线模块20的组装对象为车辆中的顶盖10的例子进行说明。即,车辆的顶盖10具备顶盖主体11以及顶盖内装构件14。顶盖主体11为构成车辆的基本形状的车体中的覆盖车室的上方的部分,由金属等形成为板状。在该顶盖主体11的各角部等设置有支撑该顶盖主体11的立柱12。另外,在该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下表面)设置有钢筋13(参照图3)。关于该钢筋13,以与配线模块20的关系在此后进一步进行说明。顶盖内装构件14是由树脂等形成的板状部分,是还被称为顶盖内衬的构件。该顶盖内装构件14以覆盖上述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侧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顶盖主体11的内表面侧安装有顶盖内装构件14的状态下,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配线模块20。另外,在顶盖内装构件14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气设备安装部分。在此,在比顶盖内装构件14的中央部靠前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照亮车室整体的车内灯R1的第一安装部分16,在顶盖内装构件14的前部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照亮前座的车内灯R2的第二安装部分17。第一安装部分16及第二安装部分17包括用于安装车内灯R1、R2的孔形状部分、凹凸形状部分。此外,这些第一安装部分16及第二安装部分17不是必须的。配线模块20具备线束22、第一隔音构件30及第二隔音构件40。线束22是车辆中的配线材料,包括至少一根电线。在此,线束22由多个电线根据车辆的配线方式而分支且被捆束而构成。线束2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一侧主面配置,并与该第一隔音构件30一起安装于车辆中的板状部分。在此,线束22与第一隔音构件30一起安装于顶盖内装构件14,并配置于顶盖主体11与顶盖内装构件14的间隙。作为成为本配线模块20的组装对象的板状部分,除上述顶盖内装构件14之外,可以想到在前窗下侧扩展的仪表盘的上侧板状部分、车辆地板等。线束22的分支部位可以是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配置的部位,也可以是配置于第一隔音构件30外的部位。不过,线束也可以是多个电线不分支而成的结构,另外,线束也可以仅由一根电线构成。线束22中的沿着第一隔音构件30配置的部分呈面状地延伸。另外,在各电线的端部安装有连接器。并且,在本线束22沿着车辆的预定的配线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连接器连接于车辆中的各种电气部件,从而使各电气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所述线束的状态保持所述线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08 JP 2013-0461541.一种配线模块,包括:片状的第一隔音构件;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配置;以及第二隔音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一个主面,并以在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之间夹持所述线束的状态保持所述线束,所述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构件中的避开设置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加强构件的配置位置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在所述第一隔音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隔音构件,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为直线状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模块,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隔音构件中的夹持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第二隔音构件设置为在所述直线状的间隙的延伸方向上到达所述第一隔音构件的两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友宏园田哲也滨本勇小林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