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32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硬管接头。该软硬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接头帽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硬管连接,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套设软管;所述接头帽体可滑动的套设在接头本体上,所述接头帽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所述接头帽体滑动至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时压紧所述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连接硬管和软管的整个过程中软管不会相对接头本体转动,进而也就避免了软管发生扭曲,从而不仅保障了软管的流通性,而且也避免了软管被磨损、延长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Soft and hard pip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硬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管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不断推进,滴灌、微喷灌等多种灌溉型式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由于单个管道的长度有限,因此管网末端存在大量软管与硬管的连接节点,例如滴灌工程中PE支管与滴灌带的连接节点,微喷灌中PE支管与微喷带的连接节点。目前,软管与硬管通常采用螺纹接头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的螺纹接头包括接头1和螺帽2,接头1的第一端用于插入硬管、第二端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1-1,螺帽2与接头1的第二端螺纹配合连接。使用时:首先,将硬管插入接头1的第一端;然后,将软管套设在接头1的第二端;最后,将螺帽2旋合在接头1的第二端。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实现了软管与硬管的连接,但是拧紧螺帽2的过程中套设在接头1第二端的软管容易随之一起转动,进而导致安装完成后位于螺帽2与接头1之间的软管发生扭曲,从而不仅会影响水流通过,而且还容易磨破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螺纹接头在连接软管与硬管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软管发生扭曲,进而影响水流通过、磨损软管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硬管接头,该软硬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接头帽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硬管连接,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套设软管;所述接头帽体可滑动的套设在接头本体上,所述接头帽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所述接头帽体滑动至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时压紧所述软管。其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接头本体连接,所述柔性套管远离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壁共同围设成用于插设软管的环形间隙;所述凸起用于通过所述柔性套管压紧所述软管。其中,所述柔性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设置。其中,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径朝远离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接头帽体的最小内径比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最大外径小0.1~0.2mm。其中,所述接头帽体的内径朝远离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凸起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设置。其中,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接头帽体的轴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接头本体还具有第三端,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和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三端上均套设有所述接头帽体。其中,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所述凸起卡接。其中,所述卡槽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时,首先将硬管连接至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然后,将接头帽体朝向接头本体的第一端滑动、直至接头本体的第二端完全露出;接着,将软管套设在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最后将接头帽体朝向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滑动,当接头帽体滑动至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时,接头帽体内壁上的凸起则会压在软管上,在凸起的挤压下软管就被牢牢固定在接头本体的第二端上。可见,本技术在连接硬管和软管的整个过程中软管不会相对接头本体转动,进而也就避免了软管发生扭曲,从而不仅保障了软管的流通性,而且也避免了软管被磨损、延长了软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螺纹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软硬管接头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套管的展开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软硬管接头的纵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接头;1-1、外螺纹;2、螺帽;3、接头本体;3-1、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2、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3、接头本体的第三端;3-4、卡槽;4、接头帽体;4-1、凸起;5、柔性套管;5-1、定位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管接头,该软硬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3和接头帽体4,接头本体3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用于与硬管连接,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用于套设软管;接头帽体4可滑动的套设在接头本体3上,接头帽体4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起4-1,凸起4-1用于接头帽体4滑动至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时压紧软管。使用时:首先将硬管连接至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需要说明的是,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既可以与硬管通过插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然后,将接头帽体4朝向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滑动、直至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完全露出;接着,将软管套设在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最后将接头帽体4朝向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滑动。由于此时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上套设有软管,也就是说,此时软管包覆在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的侧壁上,因此当接头帽体4滑动至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时,接头帽体4内壁上的凸起4-1就会压在软管上,在凸起4-1的挤压下软管就被牢牢固定在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上。可见,该软硬管接头在连接硬管和软管的整个过程中软管不会相对接头本体3转动,进而也就避免了软管发生扭曲,从而不仅保障了软管的流通性,而且也避免了软管被磨损、延长了软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小接头帽体4滑动过程中凸起4-1对软管的影响,该软硬管接头还包括套设于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的柔性套管5,柔性套管5临近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的端部与接头本体3连接,柔性套管5远离接头本体的第一端3-1的端部与接头本体的第二端3-2的外壁共同围设成用于插设软管的环形间隙;凸起4-1用于通过柔性套管5压紧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硬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和接头帽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硬管连接,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套设软管;所述接头帽体可滑动的套设在接头本体上,所述接头帽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所述接头帽体滑动至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时压紧所述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和接头帽体,所述接头本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硬管连接,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用于套设软管;所述接头帽体可滑动的套设在接头本体上,所述接头帽体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所述接头帽体滑动至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时压紧所述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接头本体连接,所述柔性套管远离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壁共同围设成用于插设软管的环形间隙;所述凸起用于通过所述柔性套管压紧所述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硬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临近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二端的外径朝远离所述接头本体的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接头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成红钱坤张涛许丹李荣妮刘婕冯雪张君玉梅姣姣刘长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