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组件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68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3:31
一种控制组件(100)及飞行器(200),包括承载板(11)、中心板(12)、飞控板(13)、减震机构(14)和通信连接线(15),飞控板(13)安装在中心板(12)上,中心板(12)与承载板(11)通过减震机构(14)连接,从而通过减震机构(14)对飞控板(13)与中心板(12)形成的整体进行减震。

Control components and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控制组件及飞行器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飞行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组件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中大型无人机,其中,中大型无人机的中心模块(包括主控模块、飞控模块和电源模块等)都集中设计在一起,且集成度较高,同时该中心模块与机身是直接硬连接,导致各个模块的减震效果较差,在无人机的机身受到较大的冲击时,极易导致中心模块损坏,严重时会导致无人机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组件及飞行器,该控制组件安装在飞行器中且具有整体减震效果,进而降低飞行器受到冲击时造成的损坏。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组件,包括:承载板;中心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信号转接功能的电子元器件;飞控板,包括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感测所述飞行器的姿态的姿态传感器,所述飞控板与所述中心板层叠设置,所述飞行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以及减震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组件,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以控制飞行器飞行,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板;/n中心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信号转接功能的电子元器件;/n飞控板,包括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感测所述飞行器的姿态的姿态传感器,所述飞控板与所述中心板层叠设置,所述飞行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以及/n减震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中心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姿态传感器进行减震;/n通信连接线,用于将所述飞控板与所述中心板电连接;/n其中,所述中心板与所述飞控板固定连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控制组件,用于安装在飞行器中以控制飞行器飞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
中心板,包括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信号转接功能的电子元器件;
飞控板,包括飞行控制器以及用于感测所述飞行器的姿态的姿态传感器,所述飞控板与所述中心板层叠设置,所述飞行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以及
减震机构,其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中心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姿态传感器进行减震;
通信连接线,用于将所述飞控板与所述中心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中心板与所述飞控板固定连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主体部;
两个阻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减震机构通过所述阻挡部分别与所述承载板以及中心板安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阻挡部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卡槽,用于将所述减震机构与所述承载板以及中心板安装在一起;
和/或,所述两个阻挡部能够与所述承载板以及中心板之间过盈配合,以使所述减震机构分别与所述承载板以及中心板安装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以及所述中心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板,用于安装在所述飞行器的机身上,所述承载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承载板、所述中心板和所述飞控板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中心板的散热器件上;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柱,设置所述散热件上;
其中,在飞行器受到冲击时,所述限位柱抵顶所述限位孔实现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
缓冲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用于与所述中心板的散热器件配合使用以在所述飞行器受到冲击时实现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卡合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其中,在所述飞行器受到冲击时,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卡合件卡合在所述散热器件上实现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射频子卡,包括射频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射频电路板上的射频器件,用于处理射频信号;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心板上;所述射频子卡通过所述通信连接线与所述中心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件包括:
散热片,安装在所述射频子卡上;所述射频子卡的表面区域与所述散热片导热性接触,使得所述射频子卡的热量能够经由所述散热片传导至所述中心板的散热器件,并借助所述散热器件进行散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射频子卡的两侧面能够分别贴合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为散热鳍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配合使用以预固定所述射频电路板;
或者,所述射频电路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配合使用以预固定所述射频电路板;
或者,所述射频电路板、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都分别设有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定位孔能够与定位柱配合使用以预固定所述射频电路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子卡为二频射频子卡或三频射频子卡。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子卡还包括:
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射频电路板,用于将所述射频电路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安装孔、卡扣、卡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路板包括:
第一设置区,用于设置所述射频子卡的部分电子元器件;
第二设置区,与所述第一设置区间隔设置,用于设置所述射频子卡的部分电子元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区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设置区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区中的电子元器件为实现射频功能的相关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设置区中的电子元器件为实现时钟功能的相关元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子卡还包括:
屏蔽罩,设置在所述射频电路板上,用于遮罩所述射频子卡的电子元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
第一屏蔽罩,设置在所述第一设置区,用于遮罩所述第一设置区的电子元器件;
第二屏蔽罩,设置在所述第二设置区,用于遮罩所述第二设置区的电子元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罩能够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散热片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罩包括:
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设置区对应的电路板上;
壳体罩,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以遮罩所述第一设置区的电子元器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焊接在所述第一设置区对应的电路板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罩以卡扣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罩为罩体,所述罩体焊接在所述第二设置区对应的电路板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平衡所述罩体的内外气压。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减震机构;
或者,所述中心板可拆卸地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减震机构;
当所述支撑架安装所述减震机构时,所述减震机构能够经由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中心板形成一个整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中心板与所述飞控板之间,并与所述飞控板可拆卸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控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架设有固定柱,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固定柱配合使用以固定所述飞控板;
或者,所述飞控板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支撑架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安装孔配合使用以固定所述飞控板;
或者,所述飞控板、所述支撑架都分别设有安装孔和固定柱,所述安装孔能够与固定柱配合使用以预固定所述飞控板。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还包括:
保护罩,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遮罩所述中心板的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保护罩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架相接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件能够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保护罩与所述飞控板之间,用于对所述中心板和所述飞控板散热。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件包括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护罩与所述飞控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均为散热鳍片。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连接线还用于将所述中心板与所述承载板电连接。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3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连接线包括柔性电路板或软排线。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保护件,安装在所述射频子卡、中心板和承载板上,用于保护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接头。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件的形状相匹配,和/或,所述保护件为压片件。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为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包括电源电路板和设于所述电源电路板上用于提供工作电压的电源单元;所述电源电路板,包括:
开口部;
电极端子,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电极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开口部内,所述电极端子用于连接电源线。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以电路板走线的方式引出电源线。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在电源电路板上的走线远离所述电源板的电子器件。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包括多个双绞线;多个双绞线从电源电路板的各个边角引出。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控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心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诗经丁鹏王超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