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1531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弧形顶架,包括多个第一粘接孔;扇形底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以及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沿径向连接圆心部、第一弧形部与第二弧形部,其中第一弧形部的形状与弧形顶架的形状完全相同,第一弧形部包括多个第二粘接孔;多个连接柱,每个连接柱用于透过第一粘接孔粘合至弧形顶架以及透过第二粘接孔粘合至扇形底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扇形底架、弧形顶架以及支撑连接柱粘接而成,且连接柱通过两端的凸起插入顶架和底架,不仅方便安装定位,同时还可保证粘接面积和粘合效果。

A blade protection device for multi rot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技术以及无人机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简言之,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身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操作,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大大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在现有技术中,多旋翼飞行器一旦失控或者操作不当撞到任何人/物,飞行器上的装置很容易损坏,包括桨叶、电机、飞控,机身等等。目前市场上的无人多旋翼飞行器保护装置比较简单,基本是以桨保护罩来应对和避免紧急情况下所带来的损失。然而,传统的工业用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通常采用塑料制成,较难适应重载无人机的防护要求。虽然,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优秀的轻质高强材料,非常有利于用作桨叶防护装置的材料,但是受其结构设计和加工方式的限制,通常难以制造三维结构的轻巧型小体积零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多旋翼无人机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设置在旋翼的外侧,用于防止所述旋翼在转动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防护装置包括:/n弧形顶架,包括多个第一粘接孔;/n扇形底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以及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沿径向连接圆心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形状与所述弧形顶架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弧形部包括多个第二粘接孔,所述第二弧形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侧;以及/n多个连接柱,每个连接柱用于透过所述第一粘接孔粘合至所述弧形顶架以及透过所述第二粘接孔粘合至所述扇形底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防护装置,设置在旋翼的外侧,用于防止所述旋翼在转动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防护装置包括:
弧形顶架,包括多个第一粘接孔;
扇形底架,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以及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沿径向连接圆心部、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弧形部,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形状与所述弧形顶架的形状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弧形部包括多个第二粘接孔,所述第二弧形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内侧;以及
多个连接柱,每个连接柱用于透过所述第一粘接孔粘合至所述弧形顶架以及透过所述第二粘接孔粘合至所述扇形底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包括台阶状的凸起,藉由所述凸起分别插入所述弧形顶架的第一粘接孔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第二粘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务军贾林睿董鹏敬忠良顿向明潘汉黄健哲陈家耕高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翼搏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