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829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HPLC方法对放罐时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测定,来实现对提取工艺节点的控制。找到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与经普通提取工艺获得的成品中新霉素C组分的含量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不同提取工艺的选择中,可以按照生产需求进行不同质量标准产品的生产,对于C组分高的发酵液,由于预先检测后,采用了分段收集工艺后,可以提取到部分高质量的硫酸新霉素粉,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A process control method of neomycin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硫酸新霉素发酵液杂质
,特别涉及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硫酸新霉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硫酸根,新霉素B,新霉素A和新霉素C,其中新霉素C虽然效价较高,但毒性也较高,因此需要控制新霉素C组分的占比。在成品中相关物质所占的百分比限度如下表1。表1成分限度(EP)限度(CP)新霉素C3%-15%-新霉素A≤2%≤2%其他各杂质≤5%-在过去的生产中,我们进行了成品的新霉素C组分的检测,但是并没有对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新霉素C组分进行检测,导致所有发酵液都需经过普通提取工艺进行处理,再最终测定新霉素C组分含量后才能确定该产品是符合EP标准或者是符合CP标准。药典规定见表1。在我们将HPLC方法应用于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的含量测定后,可以观察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与成品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关系,并选择不同的提取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找到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与经普通提取工艺获得的成品中新霉素C组分的含量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选择不同的工艺进行提取,以达到符合各种质量标准,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为通过HPLC方法对放罐时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测定,来实现对提取工艺节点的控制。优选地,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低于18%,经过普通提取工艺进行后续生产工序即可保证成品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在15%以下,以符合高标准(EP欧洲药典)产品质量要求;对于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高于18%的批次,其成品符普通标准(CP(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VP(中国兽药典),也可采用改进的提取工艺,即通过收集普通提取工艺中6000-8000L后的解析液再进行后续生产工序,使成品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在15%以下。进一步优选地,新霉素是采用弗氏链霉菌发酵得到新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通过阳树脂吸附得到饱和树脂,饱和树脂以后的普通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合格的饱和树脂压到阳离子交换柱内,其体积不得超过离交柱容积的80%;S2:树脂的洗涤:S3:解吸及脱色:S3.1:解吸时采用阳柱串阴柱的串联方式;S3.2:浓度为2.5-3.0mol/L的解吸氨溶液进行解析,流量控制在600-1500L/h,出现新霉素后,当效价大于1000μ/ml时开始收集解吸液,当效价低于4000μ/ml时停止收集。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3.1解吸时采用2-4根阳柱串一根阴柱的串联方式。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2树脂的洗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用饮用水将树脂反冲洗15-20分钟;S2.2:输送洗涤剂,洗涤剂流量为4.5-5.5m3/h,输送洗涤剂为0.12-0.15mol/L盐酸和0.4mol/L氯化铵配制无浑浊产生即停止通洗涤剂;S2.3:每柱洗涤剂洗涤结束后,用饮用水正向洗涤,洗至出口处pH值为6.0-7.0为止,然后再用饮用水反洗30分钟以上;S2.4:将上述洗好的树脂以5.0-6.5m3/h的流量通入0.06-0.13mol/L的低氨溶液,每柱低氨通量为柱内树脂体积的6~8倍,出口处效价为500-1500μ/ml时通低氨结束;S2.5:每柱低氨洗涤结束后,用饮用水正向洗涤,在出口处pH为8.0-10.0时结束洗涤,然后再用饮用水反洗30分钟以上即完成树脂的洗涤。优选地,所述HPLC检测方法包括以下设置:1)高效液相色谱;ICS3000离子色谱仪2)填充剂:3)色谱柱:ZORBAX,内径4.6mm,粒径5μm,柱长:250mm;4)检测器:使用金电极,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的脉冲安培检测器;辅助电极固定在池体上。5)波形:6)进样体积:10μL;7)柱温:25℃;8)柱流速:0.7ml/min;7)流动相:20ml三氟乙酸和6ml5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已加水约500ml的瓶中,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并脱气;8)检测波长:脉冲安培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无波长9)柱后衍生液:取40ml50%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过滤并脱气;10)柱后衍生液流速0.5ml/min,通过聚乙烯375μL混合管,无脉冲地加入到柱后进样量:11)运行时间:新霉素B保留时间的1.5倍;12)洗脱程序:单通道洗脱。优选地,所述HPLC检测方法中标准溶液的配置包括:新霉素B标准储备液(参考溶液A):精密称定适量的新霉素标准品(来源: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包含大约25mg新霉素B)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新霉素B标准溶液(参考溶液B):精密量取新霉素参考溶液A5.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并脱气;信噪比测试溶液(参考溶液C):精密量取新霉素参考溶液A1.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并脱气;新霉胺标准溶液(参考溶液D):精密称取新霉胺对照品(来源: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25mg溶解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取稀释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脱气为新霉胺标准溶液;分离度测试溶液(参考溶液E):精密量取新霉素参考溶液A2.0ml至1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并脱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HPLC检测方法中,样品溶液的配置方法中:取发酵液用流动相定容至25ml,使用滤纸进行过滤,配制成每ml含有16.25ug新霉素的溶液,然后用带有0.45um滤嘴的注射器将定容后的样品溶液转移至进样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HPLC检测方法具体操作步骤:1):进空白溶液:应无干扰峰存在;2):进参考溶液E:计算新霉素B和新霉素C的分离度,应不小于2.0;3):进样参考溶液C:计算新霉素B主峰的信噪比,其应不小于10;4):连续进参考溶液B共6针:新霉素B的峰面积RSD(%)应不大于5.0%;5):进新霉胺标准溶液(参考溶液D)2针;6):进样品溶液:每批样品平行称两份,制成相应的测试溶液,每份各进一针;当连续测试8批样品(最多16针进样)后进新霉素B标准溶液(2针)新霉胺标准溶液(2针),然后再进样品溶液,最多16针进样后重复进新霉素B标准溶液(2针)新霉胺标准溶液(2针)...依此重复。使用样品前后四针标准品的峰面积平均值来计算样品中相关物质的含量:新霉素C组分含量(%)=68/[0.5+1/(S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通过HPLC方法对放罐时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测定,来实现对提取工艺节点的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霉素制备过程的工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通过HPLC方法对放罐时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含量的测定,来实现对提取工艺节点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低于18%,经过普通提取工艺进行后续生产工序即可保证成品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在15%以下;对于发酵液中新霉素C组分高于18%的批次,可采用改进的提取工艺,即通过收集普通提取工艺中6000-8000L后的解析液再进行后续生产工序,使成品新霉素C组分百分含量在1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霉素是采用弗氏链霉菌发酵得到新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通过阳树脂吸附得到饱和树脂,饱和树脂以后的普通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合格的饱和树脂压到阳离子交换柱内;
S2:树脂的洗涤:
S3:解吸及脱色:
S3.1:解吸时采用阳柱串阴柱的串联方式;
S3.2:浓度为2.5-3.0mol/L的解吸氨溶液进行解析,流量控制在600-1500L/h,出现新霉素后,当效价大于1000μ/ml时开始收集解吸液,当效价低于4000μ/ml时停止收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1解吸时采用2-4根阳柱串一根阴柱的串联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树脂的洗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用饮用水将树脂反冲洗15-20分钟;
S2.2:输送洗涤剂,洗涤剂流量为4.5-5.5m3/h,输送洗涤剂为0.12-0.15mol/L盐酸和0.4mol/L氯化铵配制无浑浊产生即停止通洗涤剂;
S2.3:每柱洗涤剂洗涤结束后,用饮用水正向洗涤,洗至出口处pH值为6.0-7.0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涛刘铭黄小健江兵何连明丁强周宜平贾玉梅闫雪张安莲彭霄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