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氢异吲哚-1H-吡唑并[3,4-d]嘧啶酮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4828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可以作为新一代的Wee1选择性抑制剂,相对于现有的Wee1抑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对于Wee1激酶有更好的选择性,从而更加安全和更高的治疗指数,也有更好的血脑屏障渗透性,因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广的适应范围,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脑瘤的治疗。

A dihydroisoindole-1h-pyrazozo [3,4-d] pyrimidinone compou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氢异吲哚-1H-吡唑并[3,4-d]嘧啶酮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二氢异吲哚-1H-吡唑并[3,4-d]嘧啶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癌前综合症的药物或辅助性药物。专利技术背景细胞周期检查点是细胞周期进程中的一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当细胞周期进程中出现异常事件,如DNA损伤或DNA复制受阻时,这类调节机制就被激活,及时地中断细胞周期的进行,待细胞修复或排除故障后,细胞周期才能恢复运转。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核心成分是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与周期蛋白(Cyclins)结合形成的CDKs/Cyclins复合物,能促进细胞进入增殖周期。Cdc2/CyclinB复合体的快速激活,使细胞完成从G2期到M期的转变,而这一快速的转变正是在Wee1和Cdc25等蛋白激酶的调节下进行。Wee1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它是G2-M细胞周期检查点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可以阻止细胞DNA损伤进入有丝分裂。在细胞有丝分裂前,CDK1通过Wee1磷酸化其酪氨酸15而维持在无活性状态,然后CDK1在苏氨酸14被髓磷脂转录因子(MYT1)磷酸化,因此,WEE1作为在G2-M转变中进入有丝分裂的负调节器,通过细胞质中激活的CDK1与细胞周期蛋白B复合物来保护细胞核。当它超磷酸化时,WEE1的转录合成和活性在S期和G2期增加,在M期降低。当细胞接近G2-M转换时,在没有实质性DNA损伤的情况下,PLK1将WEE1磷酸化,然后通过泛素连接酶的复合物将WEE1降解。PLK1还磷酸化和激活蛋白磷酸酶细胞分裂周期25同系物(CDC25),然后通过去磷酸化激活CDK1。激活的CDK1则具有结合细胞周期蛋白B的能力,促进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在DNA损伤的情况下,ATM蛋白激酶或ATR蛋白激酶途径选择性地优先激活。Y由于电离辐射和药物引起双链DNA断裂则ATM被激活。它磷酸化和激活CHK2,CHK2使CDC25C的216处丝氨酸磷酸化,促进与14-3-3s蛋白质结合,细胞核输出和CDC25C的细胞质隔离。CDC25C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导致CDK1/cyclinB复合体的抑制性磷酸化,使CDK1保持无活性状态并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相反,ATR在广泛导致单链DNA断裂的基因毒性应激中被激活。ATR磷酸化并激活CHK1,然后CHK1磷酸化WEE1和CDC25C,由此激活WEE1激酶活性和灭活CDC25C磷酸酶活性。然后,WEE1在CDK1-细胞周期蛋白B复合物的酪氨酸15上磷酸化,并灭活,导致G2中的细胞周期停滞,从而允许有时间进行DNA修复。G1检查点在许多癌症中失调,这损害了细胞在复制之前停止细胞周期以修复DNA损伤的能力(S期)。这为癌细胞提供了一种积累突变的方法,并增加了有利于增殖的不规则性。因此,癌细胞依赖于G2-M检查点来防止过度的DNA损伤,在那里通过有丝分裂的灾难规避细胞凋亡。这表明废除G2-M检查点将选择性地影响肿瘤细胞,而对具有G1和G2-M检查点功能的正常细胞仅有有限的影响。因此,WEE1激酶活性的抑制和G2-M检查点的废除以促使癌细胞进入非计划的有丝分裂并最终通过有丝分裂灾难发生细胞死亡是很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策略。除了作为G2阻滞门控作用之外,WEE1在细胞分裂的调控中也起关键作用,并且通过CDK1和CDK2上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抑制性磷酸化,它控制在S期期间进入有丝分裂和DNA复制。还有证据表明WEE1在协调细胞大小和细胞周期进程的有丝分裂检查点中起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暗示WEE1稳定复制叉和同源重组修复。WEE1的表观遗传学功能也已被描述,其中WEE1使组蛋白H2B在组蛋白基因簇上游的核小体中磷酸化,抑制S期晚期的组蛋白转录。总之,这些发现支持了WEE1在DNA修复和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重要作用,WEE1可能是癌症治疗中可行的治疗靶点。WEE1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高度表达,包括肝细胞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鳞状细胞癌,桥内弥漫性脑胶质瘤[DIPG],胶质母细胞瘤,成神经管细胞瘤,白血病,黑色素瘤和卵巢癌。WEE1的高表达已经在一些癌症中被报道,以响应升高的复制压力,并且已经与肿瘤进展和无病存活率差相关联。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缺乏WEE1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这些研究表明,缺乏WEE1表达的癌症易于发生遗传畸变,并且可能对DNA损伤性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用这些药剂治疗可能诱导WEE1的表达。相比之下,表达WEE1的肿瘤细胞可能更依赖于完整的G2-M检查点得以存活和进行有丝分裂。因此,抑制WEE1激酶活性可能使依赖于功能性G2-M检查点的癌症对DNA损伤疗法更敏感.虽然WEE1激酶活性对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已经开发WEE1小分子抑制剂却很少。在目前报到的WEE1激酶抑制剂中,大部分化合物应为选择性低而未能够进入到临床研究,如:吡啶并嘧啶化合物PD0166285,虽然报道在多种肿瘤胞瘤细胞系和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的展示作用,但其用作WEE1抑制剂却因非选择性而受到限制。同样,包括PD0407824的这些吡咯并咔唑化合物作为WEE1抑制剂尚未进入体内研究,因为这些化合物的核心结构类似于广谱激酶抑制剂星形孢菌素核心结构。目前进入临床的WEE1抑制剂AZD1775(以前称为MK-1775)同样存在选择性的问题。在报道中,AZD1775在体外放射性标记的ATP激酶试验中显示对1.0mM的八种其他激酶的抑制率大于80%。对于这些激酶中的七种激酶测定的IC50值比WEE1(IC50=5nM)低10倍,比原癌基因Src家族酪氨酸激酶YES1(IC50=14nM)低2-3倍。激酶相互作用网络研究将ABL1,LCK,LRRK2,TNK2和SYK鉴定为AZD1775的靶标,Ki值低于1mM。AZD1775与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DNA损伤剂联合用药,包括抗代谢物(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DNA交联剂(卡铂,顺铂和丝裂霉素C)或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和多柔比星)在p53缺陷或p53突变的宫颈,结肠,肺和胰腺细胞系中表现出增强的抗肿瘤效力。这些结果支持有丝分裂致死性的基本原理,即p53功能性缺陷的癌症,G1-S检查点的关键组分,更依赖于G2-M检查点以修复DNA损伤,并且通过WEE1抑制消除G2-M检查点使p53缺陷细胞对DNA损伤剂敏感。作为单一药物,AZD1775比一些DNA损伤剂对细胞活力具有更强的作用。围绕AZD1775的核心吡唑并嘧啶环结构的SAR研究揭示其强效的细胞毒性可能与WEE1抑制无关,而可能是由于与其它细胞靶标的相互作用所致。这一点被AZD1775的羧酸甲酯衍生物CJM061的作用所证实,其抑制WEE1的活性达到与AZD1775相同的纳摩尔范围,但显著降低了单药细胞毒性,并且在髓母细胞瘤中显示与顺铂联合用药的协同活性。这些研究支持进一步的药物化学努力是必要的,以产生对WEE1选择性增加的小分子抑制剂。证实了可以开发具有改善的选择性和毒性特征的基于吡唑并嘧啶的WEE1抑制剂的可能性。除了抑制其他激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表示单键或双键;
X1选自N和C;
X2和X3各自独立地选自C、O、N和S;
Y1和Y2各自独立地选自S、O、C和N;
n为0或1;
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H、羟基、羧基、硝基、卤素、氰基、叠氮、氨基、酰基、磺酰基、巯基、-SCH3、-SO2CH3、C1-C6烷基、C1-C6烷氧基;
R8,R9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3烷基;
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未取代或取代的-CO-(C1-C4)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C4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2-C4炔基、氰基、氨基;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取代基所取代:C1-C4烷基、羟基、氨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取代的氨基;
或者
R1、R5与X2、Y2共同形成未取代或被C1-C4烷基所取代的4-7元饱和环烷烃、未取代或被C1-C4烷基所取代的4-7元饱和杂环烷烃,所述杂环烃为含有1-3个选自O、N的杂原子的环烷烃;
或者
R1、R2与Y2共同形成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3-7元饱和环烷烃;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取代基所取代:C1-C4烷基、卤素、羟基、氨基;
或者
R3、R4与Y1共同形成羰基、未取代或取代的3-7元饱和环烷烃;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取代基所取代:C1-C4烷基、卤素、羟基、氨基;
或者
Y1、Y2、X2、X3、及与Y1和Y2相连的苯基,以Y1和Y2为桥头原子,通过R1形成苯并桥环烷基或含有1~3个选自N、O、S的杂原子的苯并桥环杂烷基;其中,R1优选为亚甲基、-NH-或-CH2-CH2-;
其中,
当为双键或X2为O或S时,R5不存在;
当为双键且X2为N时,R5不存在;
当Y1为O时,R3和R4不存在;
当Y2为O时,R1和R2不存在,且为单键;
当Y1为N时,R4不存在;
当为双键且Y2为N时,R1和R2不存在;
当为单键且Y2为N时,R2不存在;
当X3为O或S时,R8和R9不存在;
当X3为N时,R9不存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
X1选自N和C;
X2和X3各自独立地选自S、C、O和N;
Y1和Y2各自独立地选自S、O、C和N;
n为0或1;
R6,R7各自独立地选自H、羟基、F、Cl;
R8,R9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
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F、Cl、未取代或取代的-CO-(C1-C4)烷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1-C4烷基、(C1-C4)烷基-NH-CN-、NH2-CN-;其中,所述取代是指被选自如下的一种或多种取代基所取代:C1-C4烷基、羟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取代的氨基;
或者
R1、R5与X2、Y2共同形成未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光李佳易德武周宇波叶伟王培培向俊峰张凯祥胡小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弘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