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49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所述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热体温度;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主控模块计算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使得在发生干烧且温度过高之前停止加热,在实现防干烧的同时保护设备。

A heating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ry b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采用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设备,在防干烧保护方面通用的措施是在强电回路串接温控器或在厚膜加热丝回路设有断路,断路通过导电块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热动作部件。通过导电块与热动作部件配合的方式实现厚膜加热装置的正常工作和干烧保护。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干烧保护都是在发生干烧之后温度超过100℃或者更高温度,才触发干烧保护,因此还是有可能导致设备或元器件被烧坏。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在发生干烧且温度过高之前停止加热,在实现防干烧的同时保护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的;所述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热敏器件,所述热敏器件设置在发热体上,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的温度数据,所述热敏器件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接口获取热敏器件检测的所述温度数据,并实时传至主控模块;所述第一接口通过与热敏器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脚还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供电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及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第二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MCU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接收接口模块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或预设次数判断温度增长幅度,根据预设阈值判断是否发生干烧,若是,则控制驱动模块切断发热体电源;所述MCU的第一脚与所述供电模块及第二电容连接,所述MCU的第二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MCU的第四脚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还与MCU的第八脚连接,所述MCU的第八脚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光电耦合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所述第一三极管接收主控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并由光电耦合器产生驱动电流启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以驱动发热体发热;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MCU的第二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三端双向交流开关的栅极连接,所述三端双向交流开关的第一主电极与发热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接火线,第二主电极接零线,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六脚接火线。所述发热体为厚膜发热体,所述厚膜发热体上设置有NTC焊盘和两个连接线焊盘,所述NTC焊盘与两连接线焊盘通过设置在厚膜发热体上的厚膜印刷线连接,所述NTC焊盘上还设置有NTC电阻,从所述NTC焊盘的引脚引出两个检测焊盘用于连接第一接口。一种防干烧加热方法,包括步骤:主控模块上电后,发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模块启动;所述驱动模块产驱动信号驱动发热体发热;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发热体上的温度数据,并传至接口模块;接口模块获取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数据,并传至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温度变化规律控制检测是否发生干烧,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防干烧处理。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温度变化规律控制检测是否发生干烧的步骤具体包括:主控模块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接收接口模块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或预设次数计算一次温度变化值;若所述温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发生干烧。所述根据判断结果进行防干烧处理的步骤包括:当判断发生干烧时,主控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使驱动模块关闭,以切断发热体电源。一种防干烧加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中的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所述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热体温度;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主控模块计算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使得在发生干烧且温度过高之前停止加热,在实现防干烧的同时保护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电路的发热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方法的步骤S500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干烧加热方法的S504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由主控模块计算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使得在发生干烧且温度过高之前停止加热,在实现防干烧的同时保护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包括: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发热体600温度;接口模块200,用于将检测模块100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驱动模块300,用于控制发热体600开启或关闭;主控模块400,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300开启或关闭;供电模块500,用于为接口模块200、驱动模块300和主控模块400供电的;所述供电模块500与接口模块200、驱动模块300和主控模块400连接,所述主控模块400还与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n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n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n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n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的;/n所述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
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
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
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
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的;
所述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热敏器件,所述热敏器件设置在发热体上,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的温度数据,所述热敏器件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接口获取热敏器件检测的所述温度数据,并实时传至主控模块;
所述第一接口通过与热敏器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脚还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供电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及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第二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MCU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接收接口模块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或预设次数判断温度增长幅度,根据预设阈值判断是否发生干烧,若是,则控制驱动模块切断发热体电源;
所述MCU的第一脚与所述供电模块及第二电容连接,所述MCU的第二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MCU的第四脚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还与MCU的第八脚连接,所述MCU的第八脚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光电耦合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
所述第一三极管接收主控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并由光电耦合器产生驱动电流启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勇欧阳正良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朗特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