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采用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设备,在防干烧保护方面通用的措施是在强电回路串接温控器或在厚膜加热丝回路设有断路,断路通过导电块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热动作部件。通过导电块与热动作部件配合的方式实现厚膜加热装置的正常工作和干烧保护。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干烧保护都是在发生干烧之后温度超过100℃或者更高温度,才触发干烧保护,因此还是有可能导致设备或元器件被烧坏。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装置及方法,在发生干烧且温度过高之前停止加热,在实现防干烧的同时保护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n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n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n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n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的;/n所述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温度;
接口模块,用于将检测模块所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实时传输的;
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
主控模块,用于计算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干烧,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模块开启或关闭;
供电模块,用于为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供电的;
所述供电模块与接口模块、驱动模块和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还与接口模块及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还与发热体连接,所述检测模块还与所述接口模块及发热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热敏器件,所述热敏器件设置在发热体上,用于实时检测发热体的温度数据,所述热敏器件与所述接口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接口获取热敏器件检测的所述温度数据,并实时传至主控模块;
所述第一接口通过与热敏器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脚还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脚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供电模块,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及主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第二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MCU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接收接口模块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每隔第二预设时间或预设次数判断温度增长幅度,根据预设阈值判断是否发生干烧,若是,则控制驱动模块切断发热体电源;
所述MCU的第一脚与所述供电模块及第二电容连接,所述MCU的第二脚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MCU的第四脚与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还与MCU的第八脚连接,所述MCU的第八脚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干烧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光电耦合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
所述第一三极管接收主控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开启,并由光电耦合器产生驱动电流启动三端双向交流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先勇,欧阳正良,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朗特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