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7401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包括保护板主控芯片,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外接彼此独立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MOS管充电电路以及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由保护板主控芯片发出的充电指令,被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隔离开来,形成两路独立的充电控制信号。互不干扰的两路控制信号经过自举电路去控制两个独立的充电MOS管(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第二MOS管充电电路),这样就使两路充电MOS管在正常使用时并联使用,出现充电极端异常状况时即使一路充电MOS损坏,另一路仍可独立使用,提高了电动车锂离子电池保护板充电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电动车保护板生产商的售后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
的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出行工具,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使用,而且每年的购买量仍在递增。锂离子电池组更是以重量轻、循环寿命长、低温度放电性能好、续航能力强、充电时间短、大电流放电不影响循环寿命等优点,正在迅速取代铅酸电池组被电动车所使用。锂离子电池由于活性比较高,必须配合锂离子电池保护板来使用。保护板主要用来保护锂离子电池组在日常充放电使用过程中,过充电过放电对锂离子电池组的损坏。由于放电过程是由电动车厂家控制器控制好的,正常情况下放电过程很少出问题。而充电过程是由消费者进行的,由于消费者购买的充电器来自于良莠不齐的生产厂家,质量存在隐患,经常有电压过高等情况发生,并且部分消费者电子知识比较匮乏,会错误选择电压不匹配的充电器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这样就会对锂离子电池保护板的充电电路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导致锂离子电池保护板充电部分的控制MOS管击穿。这样会给锂离子电池保护板的制造商带来很多售后问题。怎样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
的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包括保护板主控芯片,所述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外接彼此独立、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受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一MOS管充电电路以及受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VCD1控制线输入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C-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NPN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VCD2控制线输入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B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一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1控制线输出端和C-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二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电路、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以及第二MOS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2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与B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二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二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2控制线输出端和B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VCD2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二MOS管的漏极与B控制线输出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同样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C-控制线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优选地,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同样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所述第二NPN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且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B控制线输入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个电阻。优选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两个电容。优选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两个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通过设置独立的充电控制电路以及同样独立的充电MOS管,由保护板主控芯片发出的充电指令,被两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隔离开来,形成两路独立的充电控制信号。互不干扰的两路控制信号经过自举电路去控制两个独立的充电MOS管(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第二MOS管充电电路),这样就使两路充电MOS管在正常使用时并联使用,出现充电极端异常状况时即使一路充电MOS损坏,另一路仍可独立使用,本技术使用提高了电动车锂离子电池保护板充电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电动车保护板生产商的售后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中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中MOS管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此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1包括保护板主控芯片,所述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外接彼此独立、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受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一MOS管充电电路以及受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VCD1控制线输入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C-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NPN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VCD2控制线输入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B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一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1控制线输出端和C-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板主控芯片,所述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外接彼此独立、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受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一MOS管充电电路以及受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VCD1控制线输入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C‑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NPN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VCD2控制线输入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B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一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1控制线输出端和C‑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二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感电路、第四二极管、第二电容以及第二MOS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2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四二极管的输入端与B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二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二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2控制线输出端和B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VCD2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二MOS管的漏极与B控制线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组保护板双重保护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板主控芯片,所述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外接彼此独立、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受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一MOS管充电电路以及受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的第二MOS管充电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和第一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VCD1控制线输入端;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充电电路的C-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NPN三极管和第二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保护板主控芯片的C-FET引脚,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VCD2控制线输入端;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二MOS管充电电路的B控制线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充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电路、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一MOS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输出端与VCD1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三二极管的输入端与C-控制线输出端相连,第一电感电路两端以及第一电容两端都分别连接VCD1控制线输出端和C-控制线输出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沅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锐霖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