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07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21:28
本新型涉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包括导流管、引流管、导流罩、导流锥、加料管、导向滑轨、承载弹簧,其中导流管为圆柱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后端面与导流罩前端面相互连接,导向滑轨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并与导流管侧壁内表面相互连接,导流锥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包括分流罩、输送管、连接筋板及喷淋口。本新型一方面可同时有效满足对锅炉进行送风和输送粉煤灰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实现在不增加送风风机功率前提下,有效提高输送至锅炉内气流和粉煤灰的压力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锅炉内高温气流通过风口回流至送风管路中而造成的设备损毁和热能损耗。

A kind of secondary combustion tuyere of fly ash for CFB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
本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
技术介绍
目前在诸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等设备运行中,为了有效降低锅炉燃烧产生的飞灰量和因飞灰而导致大量可燃物浪费等现象,当前主要的做法是将锅炉燃烧产生的粉煤灰进行集中收集,然后在通过锅炉的送风系统再次返回到锅炉中进行燃烧,从而达到降低飞灰产生量,并有效实现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燃烧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的,当前在将粉煤灰通过送风系统输送至锅炉中时,往往均采用得传统的送风风口,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极易因粉煤灰与送风气流间混合比例不当而造成粉煤灰在锅炉中燃烧位置不能灵活调节,从而导致粉煤灰燃烧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虽然也有通过混合设备首先将气流与粉充分混合后调配后,在通过增压设备借助传统的风口设备输送至锅炉中燃烧,虽然有效提高了粉煤灰燃烧效率,但粉煤灰与气流混合调节系统复杂,作业效率低下、运行能耗大且占地面积大,从而增加了锅炉设备运行和维护作业成本,并极易受到时候环境影响而导致无法实现对粉煤灰进行再次利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风口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该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同时有效满足对锅炉进行送风和输送粉煤灰作业的需要,且运行和调节过程中,无需增加额外驱动机构,运行能耗低且可靠性好,另一方面满足对锅炉进行送风和粉煤灰同步输送作业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流与粉煤灰间的混合比例,提高粉煤灰在锅炉内燃烧效率,还可在实现在不增加送风风机功率前提下,有效提高输送至锅炉内气流和粉煤灰的压力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锅炉内高温气流通过风口回流至送风管路中而造成的设备损毁和热能损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包括导流管、引流管、导流罩、导流锥、加料管、导向滑轨、承载弹簧,其中导流管为圆柱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后端面与导流罩前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引流管、导流罩均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且后端面直径为前端面直径的2.5—5倍,导向滑轨至少两条,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并与导流管侧壁内表面相互连接,各导向滑轨均与导流管轴线平行分布,导流锥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包括分流罩、输送管、连接筋板及喷淋口,其中输送管位于导流管内并通过连接筋板与导流管内各导向滑轨滑动连接,输送管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的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间间距为0—50毫米,并与分流罩相互连通,输送管后端面位于导流罩内,且导流罩后端面直径为输送管最大直径的3—10倍,分流罩为与输送管同轴分布的球冠状结构,分流罩位于引流管内并与引流管侧壁内表面之间间距为0—30毫米,分流罩后端面直径并引流管前端面直径小0—10毫米,比输送管外径大至少20毫米,分流罩上均布若干透孔,并通过透孔与输送管相互连通,透孔孔径为1—10毫米,且透孔轴线均与输送管轴线平行分布,喷淋口至少三个,嵌于输送管内表面并环绕输送管轴线均布,喷淋口轴线与输送管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且各喷淋口间相互并联并与加料管相互连通,承载弹簧数量与导向滑轨数量一致,每条导向滑轨内均设一条承载弹簧,且承载弹簧与导向滑轨轴线平行分布,两端分别与导向滑轨及连接筋板相互连接,加料管至少一条,与导流管外表面相互连接,且加料管对应的引流管和输送管外侧壁上均设一个定位孔,并通过定位孔分别与引流管和输送管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外表面设承载龙骨,所述承载龙骨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包覆在导流管外并与导流管外表面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导流管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呈0°—60°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管位于导流管内部分侧表面上均布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孔径为3—5毫米,相邻两个导流孔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且导流孔轴线与输送管轴线垂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管前端面与导流管前端面之间间距为0时,分流罩与引流管内表面间间距为0,且分流罩前端面与引流管前端面平行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筋板横端面为水滴形、梭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同时有效满足对锅炉进行送风和输送粉煤灰作业的需要,且运行和调节过程中,无需增加额外驱动机构,运行能耗低且可靠性好,另一方面满足对锅炉进行送风和粉煤灰同步输送作业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气流与粉煤灰间的混合比例,提高粉煤灰在锅炉内燃烧效率,还可在实现在不增加送风风机功率前提下,有效提高输送至锅炉内气流和粉煤灰的压力的同时,另有效防止锅炉内高温气流通过风口回流至送风管路中而造成的设备损毁和热能损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包括导流管1、引流管2、导流罩3、导流锥4、加料管5、导向滑轨6、承载弹簧7,其中导流管1为圆柱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2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后端面与导流罩3前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引流管1、导流罩2均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且后端面直径为前端面直径的2.5—5倍,导向滑轨6至少两条,环绕导流管1轴线均并与导流管1侧壁内表面相互连接,各导向滑轨6均与导流管1轴线平行分布,导流锥4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包括分流罩41、输送管42、连接筋板43及喷淋口44,其中输送管42位于导流管1内并通过连接筋板43与导流管1内各导向滑轨6滑动连接,输送管42为与导流管1同轴分布的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2后端面间间距为0—50毫米,并与分流罩41相互连通,输送管42后端面位于导流罩3内,且导流罩3后端面直径为输送管42最大直径的3—10倍,分流罩41为与输送管42同轴分布的球冠状结构,分流罩41位于引流管2内并与引流管2侧壁内表面之间间距为0—30毫米,分流罩41后端面直径并引流管2前端面直径小0—10毫米,比输送管42外径大至少20毫米,分流罩41上均布若干透孔45,并通过透孔45与输送管42相互连通,透孔45孔径为1—10毫米,且透孔45轴线均与输送管42轴线平行分布,喷淋口44至少三个,嵌于输送管42内表面并环绕输送管42轴线均布,喷淋口44轴线与输送管42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且各喷淋口44间相互并联并与加料管5相互连通,承载弹簧7数量与导向滑轨6数量一致,每条导向滑轨6内均设一条承载弹簧7,且承载弹簧7与导向滑轨6轴线平行分布,两端分别与导向滑轨6及连接筋板43相互连接,加料管5至少一条,与导流管1外表面相互连接,且加料管5对应的引流管2和输送管外42侧壁上均设一个定位孔8,并通过定位孔8分别与引流管2和输送管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包括导流管、引流管、导流罩、导流锥、加料管、导向滑轨、承载弹簧,其中所述导流管为圆柱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后端面与导流罩前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所述引流管、导流罩均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且后端面直径为前端面直径的2.5—5倍,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两条,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并与导流管侧壁内表面相互连接,各导向滑轨均与导流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导流锥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包括分流罩、输送管、连接筋板及喷淋口,其中所述输送管位于导流管内并通过连接筋板与导流管内各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输送管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的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间间距为0—50毫米,并与分流罩相互连通,所述输送管后端面位于导流罩内,且导流罩后端面直径为输送管最大直径的3—10倍,所述分流罩为与输送管同轴分布的球冠状结构,所述分流罩位于引流管内并与引流管侧壁内表面之间间距为0—30毫米,所述分流罩后端面直径并引流管前端面直径小0—10毫米,比输送管外径大至少20毫米,所述分流罩上均布若干透孔,并通过透孔与输送管相互连通,所述透孔孔径为1—10毫米,且透孔轴线均与输送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喷淋口至少三个,嵌于输送管内表面并环绕输送管轴线均布,所述喷淋口轴线与输送管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且各喷淋口间相互并联并与加料管相互连通,所述承载弹簧数量与导向滑轨数量一致,每条导向滑轨内均设一条承载弹簧,且所述承载弹簧与导向滑轨轴线平行分布,两端分别与导向滑轨及连接筋板相互连接,所述加料管至少一条,与导流管外表面相互连接,且加料管对应的引流管和输送管外侧壁上均设一个定位孔,并通过定位孔分别与引流管和输送管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粉煤灰二次燃烧风口包括导流管、引流管、导流罩、导流锥、加料管、导向滑轨、承载弹簧,其中所述导流管为圆柱状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后端面与导流罩前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其中所述引流管、导流罩均为圆台状空心管状结构,且后端面直径为前端面直径的2.5—5倍,所述导向滑轨至少两条,环绕导流管轴线均并与导流管侧壁内表面相互连接,各导向滑轨均与导流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导流锥与导流管同轴分布,包括分流罩、输送管、连接筋板及喷淋口,其中所述输送管位于导流管内并通过连接筋板与导流管内各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输送管为与导流管同轴分布的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引流管后端面间间距为0—50毫米,并与分流罩相互连通,所述输送管后端面位于导流罩内,且导流罩后端面直径为输送管最大直径的3—10倍,所述分流罩为与输送管同轴分布的球冠状结构,所述分流罩位于引流管内并与引流管侧壁内表面之间间距为0—30毫米,所述分流罩后端面直径并引流管前端面直径小0—10毫米,比输送管外径大至少20毫米,所述分流罩上均布若干透孔,并通过透孔与输送管相互连通,所述透孔孔径为1—10毫米,且透孔轴线均与输送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喷淋口至少三个,嵌于输送管内表面并环绕输送管轴线均布,所述喷淋口轴线与输送管轴线相交并呈30°—90°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坤堂李龙龙卫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