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9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托车抑制来自催化装置的热对启动电机的热损伤。摩托车具备:车身框架(2);发动机(9),该发动机(9)支撑于车身框架(2);排气管(86),该排气管(86)排出从发动机(9)的排气口(60)排出的废气;催化装置(81),该催化装置(81)设置于排气管(86)内,并且配置于发动机(9)的前方;以及启动电机(13),该启动电机(13)配置于发动机(9)的前方,并且启动发动机(9),车身框架(2)具备下框架(23),该下框架(23)从头管(21)向下方延伸,从车辆前面观察时,在下框架(23)的左右方向一方侧配置有启动电机(13),在下框架(23)的左右方向另一方侧配置有催化装置(8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装置的摩托车。
技术介绍
以往,摩托车具备供从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流动的排气管,在该排气管内设置有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装置。近几年,为了应对废气的规定,要求提高催化装置针对废气的净化性能。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排气管的尽量的上游配置催化装置是很重要的,因此,也存在将催化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前方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催化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曲轴箱的前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4394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发动机驱动时,催化装置变得非常高温。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将催化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前方的情况下,必须注意容易受到热损伤的零部件与催化装置的位置关系。例如,存在在发动机的前方配置有使发动机启动的启动电机的情况,当该启动电机与催化装置的距离过近时,可能会导致启动电机由于来自催化装置的热而受到热损伤,从而启动电机的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催化装置和启动电机配置于发动机的前方的摩托车中,抑制来自催化装置的热对启动电机的热损伤。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具备:车身框架;发动机,该发动机支撑于所述车身框架;排气管,该排气管排出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催化装置,该催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内,并且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以及启动电机,该启动电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并且启动所述发动机,所述车身框架具备:头管;主框架,该主框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以及下框架,该下框架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从车辆前面观察时,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启动电机,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另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催化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催化装置和启动电机配置于发动机的前方的摩托车中,能够抑制来自催化装置的热对启动电机的热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及其周边部的右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及其周边部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及其周边部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摩托车2车身框架9发动机13启动电机21头管22主框架23下框架28发动机悬架支架41曲轴箱42气缸43气缸盖46磁电机罩(罩的一例)51曲轴60排气口81催化装置83上游侧连接管(连接管的一例)84消音器85下游侧连接管(其他连接管的一例)86排气管105第一管106第二管109上游侧废气传感器(废气传感器的一例)119下游侧废气传感器(其他废气传感器的一例)W1第一配线W2第二配线Z曲轴箱和磁电机罩的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主视图中,在下框架的左右方向一方侧配置有启动电机,在下框架的左右方向另一方侧配置有催化装置。通过像这样在下框架的左右分开配置启动电机和催化装置,能够充分确保催化装置和启动电机的间隙,进而能够抑制启动电机由于来自催化装置的热而受到热损伤。实施例(摩托车1)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公路型的摩托车1进行说明。以下,使用的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词语以从摩托车1的骑手观察时到的方向为基准。在各附图中适当地附加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摩托车1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下方。参照图1,摩托车1是以如下部件为主体而构成的:车身框架2;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方的转向机构3和前轮4;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上方的燃料箱5和骑手座椅6;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后下方的左右一对的摆臂7和后轮8;支撑于车身框架2的发动机9;与发动机9连接的进气装置11和排气装置12;以及配置于发动机9的前方的启动电机13。以下,对于上述各结构要素按照顺序进行说明。(车身框架2)参照图1~图3,车身框架2是以如下部件为主体而构成的:头管21;从头管21向后方延伸的一根主框架22;从头管21向下方延伸的一根下框架23;从主框架22的后端部向左右分支并且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框架24;以及从主框架2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5。此外,除了图1之外,未图示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5。主框架22从发动机9的上方配置到后方。在主框架2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固定有安装板26。在主框架22的后端部以及左右一对的侧框架24的上端部接合有安装支架27a,在左右一对的侧框架24的下端部接合有安装支架27b。下框架23配置于发动机9的前方。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以及从车辆前面观察时,下框架23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从车辆前面观察时,下框架23横跨从上端部至下端部的整个区域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M重叠地配置。在下框架23的下端侧配置有发动机悬架支架28。发动机悬架支架28具备第一侧板28a、第二侧板28b和前板28c,该前板28c连结第一侧板28a、第二侧板28b的前端部。第一侧板28a的上部配置于下框架23的下端部的右侧(左右方向一方侧),第二侧板28b的上部配置于下框架23的下端部的左侧(左右方向另一方侧)。第一侧板28a、第二侧板28b的上部经由上下一对的螺栓B1而安装于下框架23的下端部。前板28c的上部配置于下框架23的下端部的前方。(转向机构3以及前轮4)参照图1,转向机构3由头管21支撑成可旋转。转向机构3具备手柄装置31和左右一对的前叉32。手柄装置31配置于头管21的上方,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手柄装置3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手柄把手33。前轮4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一对的前叉32的下端部。(燃料箱5以及骑手座椅6)参照图1,燃料箱5由主框架22支撑。骑手座椅6配置于燃料箱5的后方,并且由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5支撑。(左右一对的摆臂7以及后轮8)参照图1,左右一对的摆臂7的前端部经由枢轴35而与左右一对的侧框架24连接。由此,左右一对的摆臂7能够以枢轴35为中心摆动。后轮8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一对的摆臂7的后端部。(发动机9)参照图2~图4,发动机9例如是空冷式的单缸发动机。发动机9具备:曲轴箱41;从上方连结于曲轴箱41的气缸42;从上方连结于气缸42的气缸盖43;从上方连结于气缸盖43的气缸盖罩44;覆盖曲轴箱41的右侧(左右方向一方侧)的离合器罩45;以及覆盖曲轴箱41的左侧(左右方向另一方侧)的磁电机罩46(罩的一例)。参照图2,气缸盖43的后壁部安装于安装板26。由此,气缸盖43的后壁部经由安装板26而固定于主框架2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曲轴箱41的后端部安装于各安装支架27a、27b。由此,曲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n车身框架;/n发动机,该发动机支撑于所述车身框架;/n排气管,该排气管排出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n催化装置,该催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内,并且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以及/n启动电机,该启动电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并且启动所述发动机,/n所述车身框架具备:/n头管;/n主框架,该主框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以及/n下框架,该下框架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n所述发动机具备:/n曲轴;/n曲轴箱,该曲轴箱容纳所述曲轴;/n气缸,该气缸连结于所述曲轴箱;以及/n气缸盖,该气缸盖连结于所述气缸,/n从车辆前面观察时,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启动电机,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另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催化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8 JP 2018-149230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身框架;
发动机,该发动机支撑于所述车身框架;
排气管,该排气管排出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
催化装置,该催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内,并且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以及
启动电机,该启动电机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并且启动所述发动机,
所述车身框架具备:
头管;
主框架,该主框架从所述头管向后方延伸;以及
下框架,该下框架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
所述发动机具备:
曲轴;
曲轴箱,该曲轴箱容纳所述曲轴;
气缸,该气缸连结于所述曲轴箱;以及
气缸盖,该气缸盖连结于所述气缸,
从车辆前面观察时,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启动电机,在所述下框架的左右方向另一方侧配置有所述催化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发动机悬架支架,该发动机悬架支架将所述发动机固定于所述下框架,
从车辆前面观察时,所述启动电机的一部分与所述发动机悬架支架重叠,所述启动电机的另外一部分露出到所述发动机悬架支架的所述左右方向一方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具备罩,该罩覆盖所述曲轴箱的所述左右方向另一方侧,
从车辆前面观察时,所述下框架以及所述催化装置沿上下方向延伸,
从车辆前面观察时,所述催化装置配置于所述曲轴箱和所述罩的配合面的所述左右方向另一方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下框架以及所述催化装置沿上下方向延伸,
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催化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框架重叠。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正树江口卓也武田哲志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