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63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驶设备,该行驶设备包括车架和发动机,车架具有车头和车尾,发动机与车架相连接,发动机位于车头和车尾之间,发动机的外壳包括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和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第二壳体部与第一壳体部相对设置,第一壳体部上开设有进气口,第二壳体部上开设有排气口。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口设置在发动机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上,以及将排气口设置在发动机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上,这样设置使得行驶设备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废气可以远离驾驶员的腿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Driv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iving device, the driving device includes a frame and an engine, the frame has a head and a tail, the eng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 engin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head and the tail, the shell of the engine includes a first shell part towards the head and a second shell part towards the tail, the second shell part is arranged opposite to the first shell part, and the first shell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hell part There is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housing part. By setting the air inlet of the engine on the first housing part with the engine facing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and the exhaust port on the second housing part with the engine facing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he high-temperature exhaust gas discharged from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driving equipment can be far away from the legs of the driver, thus improving the driving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驶设备
本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驶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摩托车上,以车辆前进方向10’为参照,其发动机1’的进气口7’和排气口9’的布置方向,普遍采用进气门在发动机1’后方、排气门在发动机1’前方的方式。由于排气门布置在车辆中部靠前侧位置,作为高温部件的排气管6’从车辆中前部通向车辆后方,造成以下不良影响:1、高温烘烤驾驶员小腿部位,影响驾驶舒适性;2、高温部件在车辆中占用了太多空间,影响车辆其他部件的布置空间;3、大多数此类车辆的燃油箱8’布置在排气口9’上方,造成潜在的失火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驶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废气影响驾驶舒适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行驶设备,包括:车架,车架具有车头和车尾;发动机,发动机与车架相连接,发动机位于车头和车尾之间,发动机的外壳包括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和朝向所述车尾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与第一壳体部相对设置,第一壳体部上开设有进气口,第二壳体部上开设有排气口。进一步地,行驶设备还包括: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口相连通,并朝车尾的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气缸的轴线与预设铅垂线平行。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气缸的轴线与预设铅垂线具有角度α,发动机的气缸的轴线位于预设铅垂线靠近车尾的一侧,其中,80°>α>0°。进一步地,45°≥α>0°。进一步地,发动机的气缸的轴线与预设铅垂线具有角度α,发动机的气缸的轴线位于预设铅垂线靠近车头的一侧,其中,60°>α>0°。进一步地,45°≥α>0°。进一步地,第一壳体部位于气缸的轴线朝向车头的一侧,第二壳体部位于气缸的轴线朝向车尾的一侧。进一步地,行驶设备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与车架相连接,空气滤清器与车架之间设置有柔性垫。进一步地,行驶设备包括燃油箱,燃油箱与车架相连接,燃油箱与发动机沿前进方向具有预设距离地设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发动机的进气口设置在发动机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上,以及将排气口设置在发动机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上,这样设置使得行驶设备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废气可以远离驾驶员的腿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行驶设备的机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行驶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行驶设备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发动机;2、车架;3、轴线;4、消声器;5、空气滤清器;6、排气管;7、进气口;8、燃油箱;9、排气口;10、前进方向;12、第一壳体部;13、第二壳体部;14、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至图3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驶设备。具体地,该行驶设备包括车架2和发动机1,车架2具有车头和车尾,发动机1与车架2相连接,发动机1位于车头和车尾之间,发动机1的外壳包括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12和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13,第二壳体部13与第一壳体部12相对设置,第一壳体部12上开设有进气口7,第二壳体部13上开设有排气口9。其中,第一壳体部12和第二壳体部13一体成型设置以形成发动机1的外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发动机1的进气口7设置在发动机1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12上,以及将排气口9设置在发动机1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13上,这样设置使得行驶设备的排气口9排出的高温废气可以远离驾驶员的腿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如图2和图3所示,行驶设备还包括排气管6,排气管6与排气口9相连通,并朝车尾的方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不仅可以使得排气管6的长度减短,而且排气管6避开了驾驶人员的腿部,从而使驾驶员腿部不会被排气管6的高温影响,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如图3所示,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与预设铅垂线平行。这样设置便于车辆重心与人体重心相近,便于驾驶员操作,以及便于在第一壳体部12上设置进气口7和在第二壳体部13上开设有排气口9,进而便于设置相应的连通管路,充分利用布置空间。铅垂线是指在线的一端悬挂铅锤或类似重物,沿自然下垂方向的直线就是铅垂线,它与水平面相垂直。如图2所示,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与预设铅垂线具有角度α,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位于预设铅垂线靠近车尾的一侧,其中,80°>α>0°。这样设置实现降低车辆的重心、调整车辆的轴荷分布,使得车辆重心与人体重心相近,便于驾驶员操作,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优选地,45°≥α>0°。优选地,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预设铅垂线均与气缸的输出轴14的轴线相交。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与预设铅垂线具有角度α,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位于预设铅垂线靠近车头的一侧,其中,60°>α>0°,优选地,45°≥α>0°。这样设置使得发动机1朝向车尾的一侧有足够的空间连接并延伸设置排气管6,充分利用了布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12位于气缸的轴线3朝向车头的一侧,第二壳体部13位于气缸的轴线3朝向车尾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第二壳体部13上开设的排气口9处连通的排气管6能够避开驾驶人员的腿部,避免驾驶人员的腿部被排气管6的高温影响,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行驶设备包括空气滤清器5和燃油箱8,空气滤清器5和燃油箱8均与车架2相连接,其中,发动机1、空气滤清器5和燃油箱8分别与车架2之间均设置有柔性垫。这样设置使得发动机1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发动机1、空气滤清器5和燃油箱8均利用柔性垫可相对车架2具有减振的效果,其中,柔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等。另外,消声器4设置于车尾一侧。如图2所示,行驶设备还包括空气滤清器5,空气滤清器5与车架2相连接,空气滤清器5与发动机1具有预设距离地设置,空气滤清器5与进气口7相连通。这样设置便于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5内,提高了空气滤清器5的空气进入量。在本实施例中,行驶设备还包括柔性管,柔性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7相连通,柔性管的第二端与空气滤清器5相连通,经过空气滤清器5过滤后的空气通过软管进入到进气口7。如图2和图3所示,行驶设备还包括燃油箱8,燃油箱8与车架2相连接并位于空气滤清器5的下方,燃油箱8与发动机1相连通;燃油箱8与发动机1沿前进方向10具有预设距离地设置,实现了高温部件与燃油系统即燃油箱8完全隔离,有效地规避高温导致的不良影响。采用发动机进气口7布置在朝向车头的第一壳体部12、发动机排气口9布置在朝向车尾的第二壳体部13的布置方案,可以大为减少高温部件在车辆中占用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2),所述车架(2)具有车头和车尾;/n发动机(1),所述发动机(1)与所述车架(2)相连接,所述发动机(1)位于所述车头和所述车尾之间,所述发动机(1)的外壳包括朝向所述车头的第一壳体部(12)和朝向所述车尾的第二壳体部(13),所述第二壳体部(13)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12)上开设有进气口(7),所述第二壳体部(13)上开设有排气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2),所述车架(2)具有车头和车尾;
发动机(1),所述发动机(1)与所述车架(2)相连接,所述发动机(1)位于所述车头和所述车尾之间,所述发动机(1)的外壳包括朝向所述车头的第一壳体部(12)和朝向所述车尾的第二壳体部(13),所述第二壳体部(13)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12)上开设有进气口(7),所述第二壳体部(13)上开设有排气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设备还包括:
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与所述排气口(9)相连通,并朝所述车尾的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与预设铅垂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与预设铅垂线具有角度α,所述发动机(1)的气缸的轴线(3)位于所述预设铅垂线靠近所述车尾的一侧,其中,80°>α>0°。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辉李大华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