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机器人、刮条以及制造刮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856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3: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自移动机器人、刮条以及制造刮条的方法,其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刮条;所述刮条包括:刮条主体,采用第一材料制作;接触体,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其中,所述接触体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由于接触体重叠于刮条主体并延伸至刮条主体下边缘,使刮条在自移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既能够发挥刮条主体的支撑效果,又能够发挥刮条主体与接触体二者重叠带来的耐磨效果,还能够发挥接触体带来的缓冲消音效果,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极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及磨损,提高用户体验。

Self moving robot, scra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cra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移动机器人、刮条以及制造刮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移动机器人。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刮条以及制造刮条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自移动机器人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够自动完成各种服务工作,减少人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在自移动机器人中,刮条设置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用于实现清洁等功能。例如,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过程中,设置在清洁机器人底部的刮条与地面接触,与尘刷共同配合将地面的杂物扫入清洁机器人的尘盒内。但是,由于不同的作业表面及不同的污染物,会对刮条带来不同影响,甚至产生较大噪音及磨损,目前的自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的作业表面工作时,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机器人。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刮条以及制造刮条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刮条,所述刮条包括:刮条主体,采用第一材料制作;接触体,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其中,所述接触体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可选地,所述刮条以预设角度安装在机器人主体的底部,使得自移动机器人行进时,所述刮条主体和所述接触体均接触所述作业表面。可选地,以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前侧表面至少露出所述接触体。可选地,所述前侧表面露出所述刮条主体和所述接触体。可选地,所述刮条的后侧表面仅露出刮条主体。可选地,以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刮条的后侧表面还装有辅助体,所述辅助体采用第三材料制作,所述第三材料的光滑度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光滑度,和/或,所述第三材料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具有不同硬度和/或不同光滑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胶质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纺织材料或硬度小于第一材料的胶质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硬胶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硬度小于第一材料的硬胶材料或软胶材料。可选地,采用所述纺织材料制作的所述接触体呈网状。可选地,所述接触体包含从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相对于所述刮条主体间隔地露出的多个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硅胶、TPE、PP、PC、溴化丁基、氟橡胶或TPU。可选地,所述第二材料为植物纤维、矿物纤维、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可选地,所述刮条的连接端通过钉、卡扣、异形卡槽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可选地,所述刮条的连接端的形状,与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异形卡槽相匹配,通过所述连接端插入所述异形卡槽实现所述刮条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可插拔的刮条底座,所述刮条底座与设置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异形卡槽相匹配,所述连接端插在所述刮条底座上时,通过所述刮条底座插入所述异形卡槽实现所述刮条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刮条,配置于自移动机器人,包括:刮条主体,采用第一材料制作;接触体,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其中,所述接触体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可选地,以所述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前侧表面至少露出所述接触体。可选地,以所述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刮条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刮条后侧表面的辅助体,所述辅助体采用第三材料制作;所述第三材料的光滑度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光滑度,和/或,所述第三材料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具有不同硬度和/或不同光滑度。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胶质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纺织材料或胶质材料。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刮条的方法,包括:将纺织材料构成的线束平铺;将胶质材料模压于所述线束上,构成采用胶质材料制作的刮条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侧面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的、采用纺织材料制作的接触体。可选地,还包括:通过整形工具对所述刮条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侧面的纺织材料进行整形。本申请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自移动机器人,由于该自移动机器人中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刮条包括采用第一材料制作的刮条主体以及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的接触体,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的接触体固定于刮条主体并延伸至刮条主体的下边缘,因此,接触体重叠于刮条主体并延伸至刮条主体下边缘,使刮条在自移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既能够发挥刮条主体的支撑效果,又能够发挥刮条主体与接触体二者重叠带来的耐磨效果,还能够发挥接触体带来的缓冲消音效果,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极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及磨损,提高用户体验。本申请另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刮条,由于该刮条包括采用第一材料制作的刮条主体以及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的接触体,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的接触体固定于刮条主体并延伸至刮条主体的下边缘,因此,接触体重叠于刮条主体并延伸至刮条主体下边缘,使刮条在自移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既能够发挥刮条主体的支撑效果,又能够发挥刮条主体与接触体二者重叠带来的耐磨效果,还能够发挥接触体材料带来的缓冲消音效果,面对复杂的作业表面,极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及磨损,提高用户体验。本申请又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制造刮条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将纺织材料形成的线束平铺,将胶质材料模压于所述线束上,构成采用胶质材料制作的刮条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侧面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的下边缘的、采用纺织材料制作的接触体,工艺简单,易于制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移动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刮条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刮条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刮条连接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造刮条的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0—自移动机器人;110—机器人主体;200—刮条;111滚刷;112—万向轮;113—驱动轮;211—连接端;210—刮条主体;220—接触体;2201—凸起;230—辅助体;101—异形卡槽;211—连接端;212—刮条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10)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110)底部的刮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200)包括:/n刮条主体(210),采用第一材料制作;/n接触体(220),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n其中,所述接触体(220)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210)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210)的下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10)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主体(110)底部的刮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200)包括:
刮条主体(210),采用第一材料制作;
接触体(220),采用第二材料制作,用于与作业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接触体(220)固定于所述刮条主体(210)并延伸至所述刮条主体(210)的下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200)以预设角度安装在机器人主体(110)的底部,使得自移动机器人行进时,所述刮条主体(210)和所述接触体(220)均接触所述作业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以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200)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前侧表面至少露出所述接触体(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表面露出所述刮条主体(210)和所述接触体(2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200)的后侧表面仅露出刮条主体(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以自移动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为前向,所述刮条(200)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所述刮条(200)的后侧表面还装有辅助体(230),所述辅助体(230)采用第三材料制作,所述第三材料的光滑度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光滑度,和/或,所述第三材料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硬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具有不同硬度和/或不同光滑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胶质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纺织材料或硬度小于第一材料的胶质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硬胶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硬度小于第一材料的硬胶材料或软胶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采用纺织材料制作的所述接触体(220)呈网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体(220)包含从所述刮条主体(210)的下边缘、相对于所述刮条主体(210)间隔地露出的多个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采用硅胶、TPE、PP、PC、溴化丁基、氟橡胶或TPU中的一种或组合。


1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贺男吴永东刘亚栾福进
申请(专利权)人: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