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792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支架和吸振块,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竖向的安装面,所述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及车辆,用于解决吸振块在整车布置和拆装维修上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Vibration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for front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近些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各大主机厂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但顾客不仅对静态内外造型审美感要求高,对整车动态性能品质的认知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车辆在不同路况、不同驾驶模式、不同速度等情况下车内噪音感知最为敏感,一般解决底盘产生的振动噪音时都是在对应位置增加吸振块/平衡块以降低整车共振频率消除整车噪音,因而NVH也就成了各个车企追求卓越品质所努力的方向,能为顾客打造出满意的精品车一直在奋斗。由于不同车型振动频率不同所需吸振块频率亦不同,并受整车结构布置空间限制,吸振块形状、重量、作用方向各异,在整车布置和拆装维修上存在诸多不便。现有前副车架上可拆卸吸振块结构多是通过安装螺栓(可拆卸)和安装螺母(可拆卸)把吸振块紧固在副车架上,吸振块在拆装过程中容易掉落误伤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以用于解决吸振块在整车布置和拆装维修上存在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以用于解决吸振块在拆装过程中容易掉落误伤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和吸振块,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竖向的安装面,所述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可选地,所述吸振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可选地,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一安装轴,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可选地,所述安装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面。可选地,所述安装轴上设有螺纹,所述吸振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可选地,所述吸振块的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橡胶体硫化一体成型,所述外管通过过盈配合压装至圆柱形的所述质量块内。可选地,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前副车架的整车坐标系YOZ面向上呈一预定夹角,其中,所述整车坐标系中,O为整车中心点,X朝向车后方向,Y朝向车右侧方向,Z朝向车顶方向。可选地,所述预定夹角为10°-15°。可选地,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前副车架的整车坐标系XOY面向上呈一预定夹角。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前副车架上设置有如前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通过在前副车架上安装吸振块,以在整车行驶过程中通过上下振动消除或降低整车噪音,近似垂向(安装面与整车坐标系YOZ面向上成一定夹角,焊接螺栓与安装面垂直限位)布置形式避免了由于整车空间限制无法布置问题及吸振块拆装过程中发生掉落误伤人员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之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吸振块的尺寸小重量低,垂向安装利于空间布置,并且该结构吸振块径向(圆的直径方向)频率都一样,吸振块拆装不用区分方向,以便于安装和拆卸。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的安装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的安装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一般性地,安装在车辆的前副车架1上。吸振结构2包括安装支架3和吸振块2。安装支架3安装在前副车架1上。安装支架3具有一竖向的安装面31。吸振块2为圆柱式结构。吸振块2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21、橡胶体22、外管23和质量块24。吸振块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面31上。具体地,在整车坐标系中,O为整车中心点,X朝向车后方向,Y朝向车右侧方向,Z朝向车顶方向。安装面31的竖向安装方向近似于于YOZ面,或者安装面31的竖向安装方向与YOZ面呈一预定的夹角,使得安装面31的上部略向前副车架1的方向倾斜。可选地,预定的夹角为10°-15°。优选地,预定的夹角为11.5°。吸振块2可以是直接通过紧固件4安装在安装面31上。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安装面31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安装轴32。吸振块2通过紧固件4安装在安装轴32上。安装轴32垂直固定于安装面31,由于安装面31与YOZ面间具有的一预定夹角,使得安装轴32略向上倾斜(即安装轴32与XOY面呈一预定夹角),进而使得安装吸振块2时,吸振块2的内管套设在安装轴32后不易掉落,避免了吸振块拆装过程中发生掉落误伤人员情况。可选地,安装轴32上设有螺纹,吸振块2通过紧固件4安装在安装轴32上。当然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将吸振块2安装在安装支架3或安装面31上,以能够实现拆装方便即可。如图2所示,吸振块2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21、橡胶体22、外管23和质量块24。内管21和外管23之间通过橡胶体22硫化一体成型,外管23通过过盈配合压装至圆柱形的质量块24内。本技术提供的吸振块2具有尺寸小重量低,垂向安装利于空间布置的优点。并且由于将吸振块2设计为圆柱式结构,使得其径向(圆的直径方向)频率一致,再结合其近似竖向方向的安装方式,不需要区分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振块安装时需要进行方位调试的过程,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吸振块2通过上下振动即可降低整车振动频率,从而降低整车噪音,同时利于空间布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前副车架1上设置有如前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2。吸振结构2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方式如前所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使得操作人员装配时将吸振块中心安装孔对准前副车架上焊接螺柱后放入即可,无需手扶吸振块,最后进行安装螺母紧固。拆卸时反之亦然,即使拆掉安装螺母,由于有焊接螺栓限位也不会发生吸振块掉落误伤操作人员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通过在前副车架上安装吸振块,以在整车行驶过程中通过上下振动消除或降低整车噪音,近似垂向(安装面与整车坐标系YOZ面向上成一定夹角,焊接螺栓与安装面垂直限位)布置形式避免了由于整车空间限制无法布置问题及吸振块拆装过程中发生掉落误伤人员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之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和吸振块,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竖向的安装面,所述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和吸振块,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具有一竖向的安装面,所述吸振块为圆柱式结构,所述吸振块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的内管、橡胶体、外管和质量块,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一安装轴,所述吸振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吸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上设有螺纹,所述吸振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前副车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晋陈东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