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体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18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体灯,包括有气罐、气阀、灯体,气阀连接于气罐出口端的单向阀,气阀出口端联接有混合室,将导通的液化气体在混合室内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器燃烧,燃烧充分发光效果好。在灯罩内和灯盖周边设置有弹性卡片,可保证灯罩和灯盖拆卸方便,又可防止受冲击时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物精巧,造型美观。(*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燃气用具,具体地讲是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的气体灯。主要应用于没有电源的地方照明,或者在突然停电时应急照明以及野营照明灯具等。目前,国内常用的照明气灯大都是以煤油作燃料,这种照明气灯结构复杂、造型笨重,在点燃之前必须要先对灯芯予热,所以使用极为不便。近年来,由于液化石油气在国内逐渐普遍应用,人们研制了以液化石油气体作为气源的气体灯,这种气体灯与煤油气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是由一气阀导通液化石油气罐内的气体,并经一送气柱直接输入灯芯内,用外来火源(火柴或者打火机等)点燃气体,灯芯喷火燃烧达炽热后发出强光。但由于这种结构中未设置有专门的空气混合室,使石油气体未能于空气以适当的配比混合后即进入燃烧状态,因此,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另外,这种气灯的灯罩往往是套插在底板的止口上,灯罩上设有上盖,每次欲点燃气灯则必须拿下灯罩或者上盖。因此,灯罩和上盖很快因较频繁的拆装而松动,稍遇冲击就会脱落而损坏。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灯,气灯在燃烧发光时,气体能得到充分燃烧,使发光亮度达到最佳。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在灯罩内及上盖上设置一种弹性卡合装置,使之即便于拆装,又具有结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和灯体,灯座由气罐1构成,该液体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气阀2为小型针阀,其下端联连于气罐1出口处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有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内;混合室8的进气孔9直径为4~6毫米,喷嘴7直径为0.1~0.3毫米;混合室8的出口直径小于混合腔的内径;混合室8上端联接于燃烧器17,该燃烧器17由两半圆型金属板铆合而成,其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罩有纱罩18;U型底板11联接于混合室8的上端止口,弹簧片15下端固定联接于U型底板11内底平面上,其上端呈开口状,并具有向外张力,夹卡于灯罩14的内壁。上盖16为圆盘状,周边均匀分布有弹簧片;气罐罐体直径大于罐体的高度。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在气阀与灯芯之间设置有一混合室,由气阀导出的气体先在混合室内按一适当比例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器燃烧,因此可使气体达到充分燃烧;2.本技术在灯罩内和上盖周边均设有弹性卡片,该弹性卡片在其开口端具有向外的张力,可牢牢夹卡于灯罩内壁,从而防止灯罩及上盖脱落,又便于拆装;3.本技术中采用的液化石油气罐罐体直径大于罐体高度,因此该罐体可直接作为灯座使用,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是当罐体内气体内较多时稳定性更好。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燃烧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示出本技术的结构。气罐1内装有液化石油气体,该气罐1的直径大于其罐体高度,因此该气罐可以作为灯座使用,且稳定性好,尤其是当罐内气体较多时,其稳定性更佳。气罐1的出口处设置一单向阀,该单向阀为常用于液化石油气罐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气阀2螺接于该单向阀的上端,用于导通或截止气体进入燃烧器17内,达到关闭或者点燃气灯的目的。气阀2包容于开关罩3内,该开关罩3整体注塑料而成,气阀开关旋钮4从开关罩3一端的开口处伸出,即保证外观整洁,又便于操作。气阀2上端螺口伸出于开关罩3的上端开口。混合室8螺接于气阀2上端螺口,并采用密封胶密封,气阀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内。混合室8呈中空状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4个进气孔9、混合室8的出气口10的直径小于混合室8内混合腔的内径。液化石油气体经气阀2进入混合室8内并与空气混合后,再经出气口10进入燃烧器17内。喷嘴7的内径与混合室8进气孔9的直径的适当匹配,可使液化石油气燃烧效果更好,灯芯发光亮度达到最佳。本专利技术人经多次试验证明进气孔9最佳直径为4~6毫米,喷嘴最佳直径为0.1~0.3毫米;混合室8外柱体上端为阶梯状,U型底板11下端套装于混合室8的外柱体上,再由螺母12压紧于混合室8上端的止口上,使之联接于混合室8的上端。U型底板11上分布有透孔13,可保证气灯在燃烧时,灯罩14内有足够的氧气助燃。灯罩14插装入U型底板11上开口端。弹簧片15下端固定联接于U型底板11的内底平面上,上端呈开口状,并具有向外的张力,当灯罩14插装入U型底板11上开口内,弹簧片15借其向外的张力夹卡于灯罩14内壁,从而防止灯罩14在受振动或者冲击时脱落而被损坏。上盖16由金属材料构成,下端周边均匀分布有四个弹性夹片19,该弹性夹片19具有向外张力,借其弹力可顺利安装于灯罩上,四周留有间隙,弹性夹片19安装入灯罩14上后借其张力夹合于灯罩14上不易脱落。燃烧器17是本技术主要发光元件,它是由两片半圆型金属片铆合而成一中空状圆柱体,顶端呈封闭半球型,下端套装在混合室8的上端,并与出气孔10相通,燃烧器17的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面罩有纱罩18。在开关罩3与混合室8之间套装有一下支架21,下支架21两端带有两个链环,分别连接于软链带20的两端。支杆22联接于软链带20的适当位置上,作用是隔开软链带20两端,使得在用软链带悬吊或者提携气灯时,软链带20在下支架21与支杆22之间不致因发生角度变化而影响气灯的使用和携带。当气灯燃烧时,燃烧器的热量沿着与之联接的混合室向下传导而使混合室的温度比较高,而与混合室8联接的开关罩3由不耐高温的注塑材料构成,在本技术中在混合室与开关罩3之间设置一非金属隔热垫,以防止开关罩3被热熔而损坏,同时又阻止热量向下传至罐体而使罐体不致于发热。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先打开气阀开关4导通罐内气体,该气体在混合室8内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器17,此时再用火柴等点燃燃烧器17内气体,使之燃烧发光。图2是本技术中气阀2的结构示意图。因该气阀2为现有技术,故在此只作简单描述。气阀2的阀体24下端带有一内螺纹盲孔,用于联接气罐1上端的单向阀,螺孔内设置有一顶针25,当气阀2旋入气罐1上端时,顶针25压下单向阀,使该单向阀打开,罐内气体沿气阀2内的进气孔27进入阀体24下端阀腔内,在打开气阀开关旋钮4,阀杆29带动该针端28离开,此时气体导通并沿出气口31进入喷嘴7。为防止气体沿阀杆29端泄漏,在阀杆29上设置有双层密封圈30。阀杆29螺纹段直径大于阀杆段直径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阀杆脱出,本技术设置有退出限位阀销23。图3示出本技术灯芯17的端面剖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金属片31、32呈半圆形,其开口端呈水平状,并于该水平状的开口端铆合,从而形成一中空状圆柱体。本技术结构精巧简单,造型美观,适合于悬吊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体灯,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和灯体,该液体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气阀2为小型针阀,其下端联连于气罐1出口处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于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内;混合室8进气孔9直径为4~6毫米,喷嘴7直径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体灯,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和灯体,该液体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气阀2为小型针阀,其下端联连于气罐1出口处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于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内;混合室8进气孔9直径为4~6毫米,喷嘴7直径为0.1~0.3毫米;混合室8的出口直径小于混合腔的内径;混合室8上端联接于燃烧器17,该燃烧器17由两半圆型金属板铆合而成,其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罩有纱罩18;底板1;联接于混合室8的上端止口,弹簧片15下端固定联接于U型底板11内底平面上,其上端呈开口状,并具有向外张力,夹卡于灯置14的内壁;上盖16为圆盘状,周边均匀分布有弹性夹片19;气罐罐体直径大于罐体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绵义张国梁陆士昌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金属压铸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