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18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灯,包括有气罐、灯体、气阀及电子打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气阀上端联接有混合室,该混合室带有四个透气孔,气阀喷嘴置位于混合室内,燃烧器上半部带有透孔外罩有纱罩,下半部有一段金属板内凹,内凹处外罩有一层不锈钢金属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气体燃烧充分,发光亮度好,燃烧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无电源的地方照明。(*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燃气用具,具体地讲是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的气体灯。主要应用于没有电源的地方照明,或者在突然停电时应急照明以及野营照明灯具等。目前,国内常用的照明气灯大都是以煤油作燃料,这种照明气灯结构复杂、造型笨重,在点燃之前必须要先对灯芯予热,所以使用极为不便。近年来,由于液化石油气在国内逐渐普遍应用,人们研制了以液化石油气体作为气源的气体灯,这种气体灯与煤油气灯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是由一气阀导通液化石油气罐内的气体,并经一送气柱直接输入灯芯内,用电子打火装置点燃气体,灯芯喷火燃烧达炽热后发出强光。但由于这种结构中未设置有专门的空气混合室,使石油气体未能于空气以适当的配比混合后即进入燃烧状态,因此,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另外,电子打火装置放电针总是对灯芯的某一固定点进行尖端放电,用以点燃气体,因此,对灯芯的该部位腐蚀较重,从而灯芯局部过早损坏而降低灯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气灯,气灯在燃烧时,气体得到充分燃烧,使发光亮度达到最佳。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新型灯芯使之具有耐腐蚀的能力,从而延长灯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电子打火装置20和灯体,灯座则由气罐1构成,该液化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有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的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混合腔内;混合室8的进气孔9直径为4~6(mm),喷嘴7直径为0.1~0.3mm;混合室8的出口直径小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直径,混合室上端联接有燃烧器17,该燃烧器17由两半圆形金属板31、32铆合而成,其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罩有纱罩18;在燃烧器17下半部一段金属板向内凹,内凹处上、下两端带有裂口,在燃烧器17的该内凹段外,履有一层不锈钢金属网19;气罐1罐体直径大于罐体高度。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在气阀与灯芯之间设置有一混合室,由气阀导出的气体先在混合室内按一适当比例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器燃烧,因此可使气体达到充分燃烧;2.本技术中在燃烧器下半部,位于电子打火装置高压放电针的地方覆罩一层不锈钢金属网,由于该不锈钢金属网耐腐蚀能力强,从而保护燃烧器不受该放电端频繁的腐蚀冲击,从而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中采用的液化石油气罐罐体直径大于罐体高度,因此该罐体可直接作为灯座使用,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是当罐体内气体内较多时稳定性更好。本技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燃烧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示出本技术的结构。气罐1内装有液化石油气体,该气罐1的直径大于其罐体高度,因此该气罐可以作为灯座使用,且稳定性好,尤其是当罐内气体较多时,其稳定性更佳。气罐1的出口处设置一单向阀,该单向阀为常用于液化石油气罐的结构固在此不再赘述。气阀2螺接于该单向阀的上端,用于导通或截止气体进入燃烧器17内,达到关闭或者点燃气灯的目的。气阀2包容于开关罩3内,该开关罩3内还包容有电子打火装置,该开关罩3整体注塑而成,气阀开关旋钮4和电子打火装置开关5从开关罩3两端的开口处伸出,可保证外观整洁,又便于操作。气阀2上端螺口伸出于开关罩3的上端开口处。混合室8螺接于气阀2上端螺口,并采用密封胶密封,气阀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内。混合室8呈中空状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4个进气孔9、混合室8的出气口10的直径小于混合室8内混合腔的内径。液化石油气体经气阀2进入混合室8内并与空气混合后,再经出气口10进入燃烧器17内。喷嘴7的内径与混合室8进气孔9的直径的适当匹配,可使液化石油气燃烧效果更好,灯芯发光亮度达到最佳。本专利技术人经多次试验证明进气孔9最佳直径为4~6毫米,喷嘴最佳直径为0.1~0.3毫米。混合室8外柱体上端为阶梯状,底板11下端透孔套装于混合室8的外柱体上,再由螺母12压紧于混合室8上端的止口上,使之联接于混合室8的上端。底板11上分布有透孔13,可保证气灯在燃烧时,灯罩14内有足够的氧气助燃。灯罩14插装入底板11上开口端。上盖16由支架15从两侧支撑,使之与灯罩14之间留有一间隙,燃烧时产生的废气由该间隙溢出。支架15下端焊接于底盘11上。燃烧器17是本技术主要发光元件,它是由两片半圆型金属片铆合而成一中空状圆柱体,顶端呈封闭半球型,下端套装在混合室8的上端,并与出气孔10相通,燃烧器17的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面罩有纱罩18。下半部有一段金属板向内凹,该内凹段外履罩有一层不锈钢金属网19,该金属网19正好位于电子打火装置放电端,其作用是防止在打火情况下打火点处燃烧器过早氧化腐蚀,从而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的打火装置20为市售普通的电子打火装置,该打火装置20压电陶瓷部分包容于开关罩3内,放电针部分由卡子21固定在混合室8与燃烧器17下端联接处。中间由高压导线22联接。在混合室8与气阀2的联接处插装入一固定片23,固定片23上端插入底板11内,这样底板11就不会发生旋转。在混合室8与气阀2之间设置一隔热垫6,该隔热垫6由非金属隔热材料构成,因为气灯燃烧时,燃烧器的热量沿着与之联接的混合室8向下传导,使混合室8的温度较高,隔热垫6可防止热量下传,而不导致罐体发热,又可保护开关罩3不被热熔而损坏。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先打开气阀开关4导通罐内气体,该气体在混合室8内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器17,此时再按下电子打火装置开关点燃燃烧器17内气体,使之燃烧发光。图2是本技术中气阀2的结构示意图。因该气阀2为现有技术,故在此只作简单描述。气阀2的阀体24下端带有一内螺纹盲孔,用于联接气罐1上端的单向阀,螺孔内设置一顶针25,当气阀2旋入气罐1上端时,顶针25压下单向阀,使该单向阀打开,罐内气体沿气阀2内的进气孔27进入阀体24下端阀腔内,在打开气阀开关旋钮4,阀杆29带动该针端28离开,此时气体导通并沿出气口31进入喷嘴7。为防止气体沿阀杆29端泄漏,在阀杆29上设置有双层密封圈30。阀杆29螺纹段直径大于阀杆段直径,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阀杆脱出,本技术设置有退出限位阀销35。图3示出本技术燃烧器17的端面剖视图。由图中可以看出,金属片31、32呈半圆形,其开口端呈水平状,并于该水平状的开口端铆合,从而形成一中空状圆柱体。图3b为灯芯下半部剖视图。如图中所示在半圆形金属板32以冲压方式径向向内压入,使金属板32向内凹入一段,在该凹入段上、下端均出现裂口34,在该凹入段外履有一层不锈钢金属网19,该金属网19呈半圆型,两端铆入两金属板31、32,铆合缝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化石油气灯,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电子打火装置20和灯体,灯座则由气罐1构成,该液化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于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的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内;混合室8的进气孔9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化石油气灯,包括有液化石油气罐1、气阀2、电子打火装置20和灯体,灯座则由气罐1构成,该液化石油气罐1的出口处带有一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气阀2上端的出口处螺接于混合室8,该混合室8为一呈中空状的柱体,其周壁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进气孔9,气阀2的喷嘴7置位于混合室8内;混合室8的进气孔9直径为4~6毫米,喷嘴7直径为0.1~0.3毫米;混合室8的出口直径小于混合室8的混合腔直径,混合室上端联接有燃烧器17,该燃烧器17由两半圆形金属板31、32铆合而成,其上半部分布有透孔,外罩有纱罩18;在燃烧器17下半部一段金属板向内凹,内凹处上、下两端带有裂口,在燃烧器17的该内凹段外覆有一层不锈钢金属网19;气罐1罐体直径大于罐体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绵义张国梁陆士昌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金属压铸厂汕头经济特区建元燃气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