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8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1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顶盖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元的内腔;模组上盖;所述模组上盖包括盖本体、隔热部件和弹出机构,所述隔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盖本体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所述弹出机构连接所述盖本体与所述隔热部件;其中,所述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电池单元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驱动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抵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解决了当一个电池单元热失控时对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造成热冲刷的问题。

A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单元体系逐步向NCM811体系转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步提高。但是,高能量密度大电池单元热失效时存在放热量大、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高等问题,电池单元热失控瞬间会产生的高温(≈1000℃)气液固三相热流,直接在电池模组内部对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造成热冲刷,其它电池单元温度会瞬时升高,极可能造成连续失控,给车内驾驶人员和乘客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前,行业内普遍没有较好的措施防护电池单元,导致模组和电池的热失控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当一个电池单元热失控时对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造成热冲刷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顶盖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元的内腔;模组上盖;所述模组上盖包括盖本体、隔热部件和弹出机构,所述隔热部件设置于所述盖本体朝向所述电池单元的一侧;所述弹出机构连接所述盖本体与所述隔热部件;其中,所述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电池单元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驱动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抵接,避免热失控地电池单元喷射出的三相液体波及到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的顶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所述弹出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池单元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处于压缩状态或恢复原始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在所述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池单元热失控时,所述限位件解除对所述弹性件的限位,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隔热部件与所述顶盖组件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结构胶;所述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所述结构胶至少包覆所述弹性件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池单元热失控时,所述结构胶能够熔化,结构遭到破坏,弹性件瞬间释放应力,推动隔热部件到达电池单元的顶盖组件处,此时电池单元防爆阀喷出的高温气液固三相热流与电池单元的顶盖组件通过隔热部件隔绝,防止喷射出的三相液体波及到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的顶盖板上,避免造成热量的累积。进一步地,所述结构胶的耐热温度大于60℃,小于或等于80℃,由于电池超过60℃不能正常工作,避免隔热部件过早弹出存在误判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部件和所述盖本体分别与所述弹出机构胶接。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防爆阀;所述隔热部件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防爆阀对应,且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防爆阀的尺寸。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部件包括隔热板和气凝胶层,所述气凝胶层与所述隔热板连接;其中隔热板与模组上盖相适配,弹出机构至少位于隔热板的边缘处。进一步地,沿高度方向(H),所述隔热板的顶面与所述盖本体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弹出机构容纳于所述间隙,且所述弹出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热板的顶面和所述盖本体的底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为云母板或无机纤维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电池单元正常工作时,隔热部件与顶盖组件之间具有距离,电池单元热失控时,当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热失控时会瞬间产生热量使弹出机构释放应力,将隔热部件向电池单元方向推动,并驱动隔热部件与顶盖组件抵接,避免喷射出的三相液体波及到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的上。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解决了当一个电池单元热失控时对除失控电池单元外的其它电池单元造成热冲刷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剖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基于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在热失控的状态下剖面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基于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隔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隔热部件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B-B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模组;10-电池单元;101-顶盖组件;101a-极柱;101b-防爆阀;101c-顶盖板;20-壳体;30-模组上盖;301-弹出机构;301a-弹性件;301b-限位件;302-隔热部件;302a-隔热板;302b-气凝胶层;302c-通孔;303-盖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请参考附图1-图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剖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基于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在热失控的状态下剖面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基于图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池单元(10),所述电池单元(10)具有顶盖组件(101);/n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元(10)的内腔;/n模组上盖(30);所述模组上盖(30)包括盖本体(303)、隔热部件(302)和弹出机构(301),所述隔热部件(302)设置于所述盖本体(303)朝向所述电池单元(10)的一侧;所述弹出机构(301)连接所述盖本体(303)与所述隔热部件(302);/n其中,所述电池单元(10)正常工作时,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电池单元(10)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301)驱动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元(10),所述电池单元(10)具有顶盖组件(101);
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元(10)的内腔;
模组上盖(30);所述模组上盖(30)包括盖本体(303)、隔热部件(302)和弹出机构(301),所述隔热部件(302)设置于所述盖本体(303)朝向所述电池单元(10)的一侧;所述弹出机构(301)连接所述盖本体(303)与所述隔热部件(302);
其中,所述电池单元(10)正常工作时,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之间具有距离;所述电池单元(10)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301)驱动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10)正常工作时,所述弹出机构(301)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电池单元(10)热失控时,所述弹出机构(301)处于压缩状态或恢复原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301)包括弹性件(301a)和限位件(301b);
所述电池单元(10)正常工作时,在所述限位件(301b)的限位作用下,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电池单元(10)热失控时,所述限位件(301b)解除对所述弹性件(301a)的限位,所述弹性件(301a)驱动所述隔热部件(302)与所述顶盖组件(10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1),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睿琪可庆朋陈智明常同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