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72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光装置,具有单纯结构且容易组装,同时可有效地产生光线并引导该些光线至欲照明的区域,其包括:一基板,可电性连接至一电源;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一反射部件,设于该些发光元件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的反光表面;一罩体,其具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该发光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壳体,以用于容纳及支撑该基板与反射部件,并可与该罩体接合,以将该发光装置与欲照明的外部装置衔接。其中,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侧射出。反光表面与基板形成有一倾角,且其角度可依设计需求而不同,以有效地反射及引导该些光线至欲照明区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经由其内部结构 构造进而折射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以适当地引导或反射该些光线射出 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习知的发光装置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尤指包含或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其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这些发光装置具有复杂且多层组合的 硬体结构。例如, 一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或光源的发光装置,其 通常包含有壳体、电路板或基板层、软垫层、反光板或层、粘接层、扩散 层、外部罩体等的复杂且多层的构造,且为配合该些设于电路板上的发光 二极管的设计,这些所有设于发光二极管上方的不同层或元件皆必须配合 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形体及其设置进而加以设计或加工。因此常常造成除元 件数量繁多、组装不易且成本较高的缺点外,复杂的构造还需层层配合光 源而加以设计,故无法提供可同时将所有元件包覆于该发光装置中,并合 乎经济效益以有效地达到照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再者,习知的发光装置大多利用金属材料的反射板做为反光元件以反 射光线。故该金属材料的反光板及/或该些于基板上的多层结构体易因装 置内部的湿气与空气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如氧化的现象。而且,若该发光 装置是由复杂的多层体所构成,则该些层体无疑增加了湿气与空气可残留 的空间,而促使氧化更容易发生。除此之外,过多复杂的层体构造也不利 于该发光装置内部温度的升高。当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射出光线时,该 发光装置的内部温度也将因此而上升,此时,该装置的内部构造需考虑该 可能产生的高温,且复杂层体结构的每一层理论上而言是应当可承受该高 温而不会产生任何物理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影响该装置及元件的正常运作。 简而言之,就作业环境而言,在如上述的湿度及温度条件下,具有复杂结 构的发光装置并非经济或有效的技术方案。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同时解决上述缺陷,并有效提供照明光线且符 合经济效益的发光装置为一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单纯结构且容易组 装,同时可有效地产生光线并引导该些光线至欲照明的区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单纯结构且容 易组装,同时可防止或减少作业环境所产生的温度及/或湿度变化,并可 正常作业以有效地提供及引导光线至欲照明的区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单纯结构且容 易组装,以达到简化组装流程,降低制造复杂度或生产成本,并可有效地 提供及弓I导光线至欲照明的区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一反射部件,设于该些发光元件 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的反光表面; 一罩体,其具有一相对 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及其中,该扩散部件包含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 面的扩散表面,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 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侧射出。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是与 设有该些发光元件的该基板形成有一角度,即反射表面与基板两者间的夹 角角度,以用于反射及引导该些光线。此实施例可进一步与一壳体接合, 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上述元件的固定及与欲照明装置的衔接。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 板;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一光线反射罩体,设于该些 发光元件的上方,并包含一反射部件及一扩散部件;及其中,该反射部件 具有一反光表面,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该扩散部件件具有一相对于该反 光表面的扩散表面;因此,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 件的反光表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侧射出。且其中的该光线 反射罩体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该反射部件及扩散部件。该反射部件的 反光表面是与设有该些发光元件的该基板形成有一角度,即反射表面与基 板两者间的夹角角度,以用于反射及引导该些光线。此实施例可进一步与 一壳体接合,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上述元件的固定及与欲照明装置的衔接。本技术再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基板,设于该壳体内部;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一反射部件,设于该些 发光元件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的反光表面; 一罩体,其具 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并经组态可接合于该壳体上;及其中, 该扩散部件包含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 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 侧射出。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是与设有该些发光元件的该基板形成有一 角度,即反射表面与基板两者间的夹角角度,以用于反射及引导该些光线。 其中所述壳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上述元件的固定及与欲照明装置的衔 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发光装置,具有单纯结构且容易组装, 同时可有效地产生光线并引导该些光线至欲照明的区域,其包括 一基板, 可电性连接至一电源;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一反射部 件,设于该些发光元件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的反光表面; 一罩体,其具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该发光装置可进一步包 括一壳体,以用于容纳及支撑该基板与反射部件,并可与该罩体接合,以 将该发光装置与欲照明的外部装置衔接。其中,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出的 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侧射 出。反光表面与基板形成有一倾角,且其角度可依设计需求而不同,以有 效地反射及引导该些光线至欲照明区域。本技术提供的发光装置是一 种整体结构单纯、组装容易、制造流程简化、光线可更有效地反射并照射 于欲照明区域的照明装置。克服并改进了传统大多数照明装置的缺陷,尤 指硬体结构设计上整体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有效地提供及引导光线至欲照明区域。图l、 2显示本技术发光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及分 解侧视图。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发光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基板20;数个发光元件28,设于该基板20的一表面22上; 一反射部件30,设 于该些发光元件28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28的反光表面32; 一罩体40,其具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32的扩散部件42;及其中,自该 些发光元件28所射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30的反光表面32折射至该 扩散部件42而朝该罩体40的外侧射出。以下将就上述结构及该实施例的 技术特征作详细说明。首先,发光装置10的光线是由数个发光元件28或光源所提供。该些 发光元件28是设于一基板20的一表面22上。 一电源(未示)可电性连接 至该基板20以提供该些发光元件28发光时所需的电力。发光元件28的一 较佳实施例为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元件并不仅局限于发光二极管,而 可为任何可作为光源及设于该基板上的元件,且不局限于其所产生光线的 色彩,如红、绿、蓝或其结合的白光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基板;    数个发光元件,设于该基板的一侧面上;    一反射部件,设于该些发光元件的上方并具有一相对于该些发光元件的反光表面;    一罩体,具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部件;    其特征在于:该扩散部件包含有一相对于该反光表面的扩散表面;自该些发光元件所射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部件的反光表面折射至该扩散表面而朝该罩体的外侧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晃祯黄振源王正明谈子畅谢昆翰张凯旂
申请(专利权)人:连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