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及柔性外骨骼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外骨骼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外骨骼的驱动单元及柔性外骨骼机器人。
技术介绍
柔性外骨骼是一种模仿生物外骨骼而开发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具备高度仿生特性,为穿戴者提供身体支撑、运动辅助、信息融合等功能。驱动系统是外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系统设计和驱动路径优化是保证人机协同效果的关键环节。电机驱动是外骨骼的重要驱动方式,通常一个电机对应一个特定的人体关节,采用绳索、传动机构等驱动人体关节完成特定的动作。现有柔性外骨骼系统的驱动路径单一、不可重构,通常采用固定的单一驱动路径进行人体关节的运动控制,驱动路径数量的提升必然增加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影响系统的便携性及人体穿戴体验,且固定的驱动路径无法适应不同关节的驱动要求,增加了驱动系统的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且能够采用一个电机实现多驱动路径输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力组件(1),所述动力组件(1)包括动力壳体(11)和设在所述动力壳体(11)内的电机(12);/n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n驱动壳体(21),所述驱动壳体(21)与所述动力壳体(11)相连,所述驱动壳体(21)上设有多个出线孔(211);/n主轴(22),所述主轴(22)设在所述驱动壳体(21)内,所述主轴(22)与所述电机(12)配合,所述电机(12)能够驱动所述主轴(22)转动;/n动力电磁体(23),所述动力电磁体(23)连接在所述主轴(22)上;/n驱动电磁体(24),所述驱动电磁体(2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组件(1),所述动力组件(1)包括动力壳体(11)和设在所述动力壳体(11)内的电机(12);
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
驱动壳体(21),所述驱动壳体(21)与所述动力壳体(11)相连,所述驱动壳体(21)上设有多个出线孔(211);
主轴(22),所述主轴(22)设在所述驱动壳体(21)内,所述主轴(22)与所述电机(12)配合,所述电机(12)能够驱动所述主轴(22)转动;
动力电磁体(23),所述动力电磁体(23)连接在所述主轴(22)上;
驱动电磁体(24),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依次套接设置;每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均具有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与所述动力电磁体(23)吸合;在所述休息状态,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与所述动力电磁体(23)分离,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的工作状态相互独立;
线轮(25),所述线轮(25)为多个,多个所述线轮(25)与多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线轮(25)连接在一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上,驱动线(400)能够穿过所述出线孔(211)缠绕在所述线轮(2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1)还包括减速器(13),所述减速器(13)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12)的电机轴相连,所述减速器(13)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轴(2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1)还包括;
扭矩测量件(14),所述扭矩测量件(14)连接在所述减速器(13)的所述输出端;
法兰盘(15),所述法兰盘(15)连接在所述扭矩测量件(14)的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侧,所述法兰盘(15)与所述主轴(2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驱动电磁体(24)之间设有驱动轴承(3),位于最内侧的所述驱动电磁体(24)与所述主轴(22)之间也设有所述驱动轴承(3)。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张长齐,郭恺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