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98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同时,使得原有串行轨道能够进行并行加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并且与并行轨道相比,降低了成本;空间占用少、运行效率高、不拥堵,可以解决现有在工件传输中存在空间占用多、堵车、排队等候、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串行轨道能够执行并行轨道操作而互不干扰,满足工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行业对工件传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产品的制造、加工、测试等生产过程中,传输轨道的应用愈加广泛。传输轨道被普遍运用在自动化领域,用于传送待处理和已处理的工件。现有的传输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并联传输系统和串联传输系统。并联传输系统适用于工序并行完成的情况,但存在空间占用较大的缺点,尤其是当串行和并行两种情况都存在的系统中,串联与并转换的地方结构复杂,需占用更多空间。因此,在实施中往往放弃并行轨道,而使用串行的轨道。而串联传输系统适合于加工工序串行完成的情况,要求工件顺序加工,对于可并行加工的工序,则存在堵车、排队等候、效率低下等缺点,不能满足工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急需一种空间占用少、运行效率高、不拥堵的传输轨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可以在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同时,使得原有串行轨道能够进行并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空间利用率,解决现有在工件传输中存在空间占用多、堵车、排队等候、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串行轨道能够执行并行轨道操作而互不干扰,满足工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形成并行形式的双层轨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包括: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向下移动时,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向下移动时,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包括: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层轨道上的工件进入加工位置;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层轨道向下移动脱离串行轨道,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向下移动并入串行轨道,使得所述上层轨道的工件进入串行轨道传输出去。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时,停止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双层轨道切换完成时,恢复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包括: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和至少一个串联轨道,所述双层轨道传输装置与所述串联轨道相连对接;其中,所述轨道传输装置,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形成并行形式的双层轨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包括: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向下移动时,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向下移动时,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包括: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层轨道上的工件进入加工位置;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层轨道向下移动脱离串行轨道,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向下移动并入串行轨道,使得所述上层轨道的工件进入串行轨道传输出去。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时,停止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双层轨道切换完成时,恢复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及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其中,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向下移动时,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串行轨道需要并行操作的部分串行轨道,把该串行轨道由原来单层轨道改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轨道传输装置。上层轨道在收到工件后向上移动,上层轨道进行加工,而此时,下层轨道刚好对接到原上层轨道的位置,接替原上层轨道运输工件。这样,可以在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同时,使得原有串行轨道能够进行并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并且与并行轨道相比,降低了成本。且空间占用少、运行效率高、不拥堵,可以解决现有在工件传输中存在空间占用多、堵车、排队等候、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串行轨道能够执行并行轨道操作而互不干扰,满足工业的快速发展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轨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轨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联轨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收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所述双层传输轨道装置100包括:上层轨道10、下层轨道20、底座30和驱动单元40,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n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n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包括:/n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层轨道上的工件进入加工位置;/n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层轨道向下移动脱离串行轨道,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向下移动并入串行轨道,使得所述上层轨道的工件进入串行轨道传输出去;/n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时,停止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双层轨道切换完成时,恢复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轨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轨道、下层轨道、底座和驱动单元,其中:
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并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包括:
向上移动时,切换所述下层轨道并入串行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向上移动,使得所述上层轨道上的工件进入加工位置;
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层轨道向下移动脱离串行轨道,切换所述上层轨道向下移动并入串行轨道,使得所述上层轨道的工件进入串行轨道传输出去;
驱动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沿着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同时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进行双层轨道切换时,停止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双层轨道切换完成时,恢复与所述上层轨道或所述下层轨道相连对接的前后串行轨道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形成并行形式的双层轨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


3.一种串联轨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周继葆易钢均时曦黄卜夫
申请(专利权)人:易视智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