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极耳电池和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7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极耳电池和电池组,包括电池壳体、正极端盖和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正极端盖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正极集流体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极柱和安全阀,所述正极极柱沿垂直于所述正极端盖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正极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正极极柱远离所述正极端盖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腔,所述安全阀设于所述固定腔内用于对所述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内的内腔进行泄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全极耳电池的内阻,防止电解液随安全阀向外喷射,腐蚀电池极柱或电池端盖。

Full polar ear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极耳电池和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设备
,特别地,涉及一种全极耳电池。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池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全极耳电池,电池正极引出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焊一个连接导线,将电池极耳和端盖连接,从而将电流从极耳处导引至正极端盖,这种方式由于在将正极端盖和电池桶身(壳体)封盖时导线需弯折,还需要考虑能量体积比,因此一般连接导线的横截面积都不是很大,从而导致电池内阻较大;另一种是直接将端盖与电池极耳引出线焊接,但当焊接点出现穿孔时,焊接点将会漏液。并且,现有的全极耳电池在工作或短路时会通过泄压阀释放气体,泄压阀释放气体时会顺带带出电解液,由于现有的全极耳电池的泄压阀通常设置在正极端盖的表面上,此时电解液容易向外喷射至电池极柱或正极端盖上,尤其在设置电池组时,电解液容易向外喷射到连接相邻的全极耳电池的导线上,电解液与空气产生反应产生对金属具有腐蚀性的酸和盐,导致电池极柱、正极端盖受损或造成导线连接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全极耳电池,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内阻过大,电池使用效率低,以及防止电池安全阀释放气体时带出的电解液腐蚀电池极柱或导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极耳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正极端盖和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正极端盖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电池卷芯的正极集流体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极柱和安全阀,所述正极极柱沿垂直于所述正极端盖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正极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正极极柱远离所述正极端盖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腔,所述安全阀设于所述固定腔内用于对所述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内的内腔进行泄压。进一步地,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绝缘圈,所述正极端盖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卡环,所述电池壳体靠近所述正极端盖的一端的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环形凸台,所述绝缘圈卡设于所述环形卡环和所述环形凸台之间,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壁挤压所述绝缘圈的外侧壁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腔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安全阀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全阀与所述固定腔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密封圈,所述电池壳体靠近所述正极端盖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折耳,所述正极端盖通过所述正极密封圈设于所述折耳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安全阀包括阀体和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弹簧、调节螺栓和密封胶圈,所述阀体的底部的内锥面与所述阀芯的颈部形成通道,所述密封胶圈布设于所述阀芯的颈部处,所述阀体的顶部设有所述调节螺栓,所述弹簧设于所述调节螺栓和所述阀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的上表面凹设有旋转调节槽。进一步地,所述正极集流体靠近所述正极端盖的一端凸设有凸台,所述正极端盖的下表面凹设有对应的凹槽,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所述凸台与所述正极端盖的所述凹槽通过热套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负极极柱和负极密封圈,所述负极密封圈处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底板和所述电池卷芯之间,所述负极极柱的第一端沿垂直于所述底板表面方向穿过所述底板和所述负极密封圈设置,所述负极极柱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绝缘垫,所述负极极柱的第二端设有与固定螺母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绝缘垫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固定螺母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所述的全极耳电池,所述全极耳电池的正极极柱的外表面设有第三外螺纹,相邻的两个所述全极耳电池的正极极柱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极柱通过螺纹压合连接使所述导线处于所述安全阀和所述正极端盖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全极耳电池,通过正极端盖设于电池壳体的一端并与电池卷芯的正极集流体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使正极端盖直接与正极集流体电连接,减少了全极耳电池的内阻;通过正极极柱沿垂直于正极端盖表面的方向突出正极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正极极柱远离正极端盖的一端设有固定腔,安全阀设于固定腔内用于对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内的内腔进行泄压,防止电解液随安全阀向外喷射,腐蚀电池极柱,以及在设置电池组时,由于安全阀设置在正极极柱上,相邻的全极耳电池的连接导线包覆正极极柱设置,避免了电解液随安全阀向外喷射到连接相邻的全极耳电池的导线上,避免导线受损。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全极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00、全极耳电池;10、电池壳体;11、折耳;12、环形凸台;13、底板;20、正极端盖;21、凹槽;22、环形卡环;30、电池卷芯;31、正极集流体;40、正极极柱;41、固定腔;50、安全阀;51、阀体;52、阀芯;53、弹簧;54、调节螺栓;55、密封胶圈;60、正极密封圈;70、绝缘圈;80、负极极柱;90、负极密封圈;91、绝缘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全极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全极耳电池100,包括电池壳体10、正极端盖20和电池卷芯30,电池卷芯30设于电池壳体10内,正极端盖20设于电池壳体10的一端并与电池卷芯30的正极集流体31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全极耳电池100还包括正极极柱40和安全阀50,正极极柱40沿垂直于正极端盖20表面的方向布突出正极端盖20的上表面设置,正极极柱40远离正极端盖20的一端设有固定腔41,安全阀50设于固定腔41内用于对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10内的内腔进行泄压。本技术的全极耳电池100,通过正极端盖20设于电池壳体10的一端并与电池卷芯30的正极集流体31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使正极端盖20直接与正极集流体31电连接,减少了全极耳电池100的内阻;通过正极极柱40沿垂直于正极端盖20表面的方向突出正极端盖20的上表面设置,正极极柱40远离正极端盖20的一端设有固定腔41,安全阀50设于固定腔41内用于对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10内的内腔进行泄压,防止电解液随安全阀50向外喷射,腐蚀电池极柱,以及在设置电池组时,由于安全阀50设置在正极极柱40上,相邻的全极耳电池100的连接导线包覆正极极柱40设置,避免了电解液随安全阀50向外喷射到连接相邻的全极耳电池100的导线上,避免导线受损。可以理解地,电池壳体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长方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极耳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正极端盖(20)和电池卷芯(30),所述电池卷芯(30)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正极端盖(20)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电池卷芯(30)的正极集流体(31)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n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极柱(40)和安全阀(50),所述正极极柱(40)沿垂直于所述正极端盖(20)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正极极柱(40)远离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一端设有固定腔(41),所述安全阀(50)设于所述固定腔(41)内用于对所述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10)内的内腔进行泄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极耳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正极端盖(20)和电池卷芯(30),所述电池卷芯(30)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端盖(20)设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一端并与所述电池卷芯(30)的正极集流体(31)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电连接,
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极柱(40)和安全阀(50),所述正极极柱(40)沿垂直于所述正极端盖(20)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正极极柱(40)远离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一端设有固定腔(41),所述安全阀(50)设于所述固定腔(41)内用于对所述全极耳电池的电池壳体(10)内的内腔进行泄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绝缘圈(70),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卡环(22),所述电池壳体(10)靠近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一端的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环形凸台(12),所述绝缘圈(70)卡设于所述环形卡环(22)和所述环形凸台(12)之间,所述环形凸台(12)的内侧壁挤压所述绝缘圈(70)的外侧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腔(4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安全阀(5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全阀(50)与所述固定腔(41)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极耳电池还包括正极密封圈(60),所述电池壳体(10)靠近所述正极端盖(20)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折耳(11),所述正极端盖(20)通过所述正极密封圈(60)设于所述折耳(1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阀(50)包括阀体(51)和设于所述阀体(51)内的阀芯(52)、弹簧(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盖亚中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