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81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3:07
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有第一玻璃层、电致变色模块、第一网栅层、第二网栅层、粘结层和第二玻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栅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一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排布在第一透明基底朝向电致变色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网栅层包括第二透明基底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丝的排布在第二透明基底朝向第二玻璃层的一侧。可同时具有玻璃电磁屏蔽功能及电加热两种功能,且电磁屏蔽功能不受电磁辐射方向的限制。

Electrochromic automotive glass with electric heating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功能玻璃的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外接直流电压进行驱动,能够可逆地调整太阳能光谱中可见光及近红外光的透过率,因此,若将该技术应用于汽车玻璃上,可以有效地的调节车窗玻璃的透光及太阳能量的透过,从而达到调光和节能的目的。然而,电致变色玻璃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1.目前电致变色功能膜的导电层所用的是ITO导电膜,而ITO导电膜的导电性较差,使得电致变色膜的变色速率过慢,特别是针对无机电致变色产品(也即: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因此造成客户的体验感不佳;2.低温工作性能不佳,即:当环境温度过低(<-10℃),电致变色玻璃的变色功能逐渐变慢甚至是不变色,使得该产品在应用于冬季寒冷区域的建筑或汽车上时存在变色失效的问题。同时,在天气寒冷的冬天,玻璃表面容易出现结冰起雾的问题,阻挡车内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另外,随着生活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的出现,这也会存在各种电磁辐射的问题。由于能源问题,汽车本身也逐渐新能源化方向的发展,这使得汽车本身会携带各种电器及电池系统。因此,我们在实际用车的过程当中会存在各种电磁辐射的问题,长期处于这种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若将电致变色技术应用于汽车玻璃基础上,同时能够赋予该产品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功能,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该技术产品的低温使用性能以及车身产生电磁辐射对车内人体的影响。目前关于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多功能器件,多采用金属丝或导电膜作为实现电加热及电磁屏蔽功能介质,对于采用金属丝的电加热产品的设计,为了保证加热的均匀性,目前一般都采用加热丝平行走向设计,理论研究发现平行排列的金属丝对电磁波的屏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当平行的金属丝与电磁波的电场方向相互垂直时,此时平行金属丝对电磁波的屏蔽效能几乎为零。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我们无法判断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向,使得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功能玻璃产品,其同时具有玻璃电磁屏蔽功能及电加热两种功能,且电磁屏蔽功能不受电磁辐射方向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有第一玻璃层、电致变色模块、第一网栅层、第二网栅层、粘结层和第二玻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栅层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一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排布在第一透明基底朝向电致变色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网栅层包括第二透明基底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二金属丝的排布在第二透明基底朝向第二玻璃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丝的排布方向与第二金属丝的排布方向夹角40°~90°。其中,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离子储存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第一透明基底和第二透明基底厚度都为50-100um。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与第二金属丝的金属丝宽度都为5~15um。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的丝间距为100~500um。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厚度为10~100um。其中,所述第二金属丝的丝间距为500~1500um。其中,所述第二金属丝的厚度为20~60um。其中,所述第二网栅层的第二金属丝的首尾两端分别并联于一条母线。其中,所述母线采用铜箔或银浆印刷制成,或采用铜箔和银浆的结合制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将电加热、电磁屏蔽以及电致变色三种功能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汽车玻璃,有效地的解决了该产品在电磁屏蔽功能上具有明显方向性的问题,即:可以针对各个方向传播的电磁辐射具有屏蔽作用;同时,该结构产品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电致变色层的变色速率;该产品具有足够的加热功率密度以满足快速除冰除霜的要求,同时可以保证产品外观不存在视觉障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产品结构简单,产品的厚度设计相对较合理,在保证三种功能的性能最佳化,不明显增加产品的厚度,可应用于汽车天窗、前挡以及边窗等位置,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网栅层与第二网栅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网栅层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1、第一玻璃层,12、电致变色模块,13、第一网栅层,14、第二网栅层,15、粘结层,16、第二玻璃层;21、第一透明基底,22、第二透明基底,23、第一金属丝,24、第二金属丝;31、母线,32、连接线;41、第一透明导电层,42、电致变色层,43、离子传输层,44、离子储存层,45、第二透明导电层;U1、第一直流电压,U2、第二直流电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有第一玻璃层11、电致变色模块12、第一网栅层13、第二网栅层14、粘结层15、第二玻璃层16。如图2所示,第一网栅层13包括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一金属丝23,第二网栅层14包括第二透明基底22和第二金属丝24,第一金属丝23排布在第一透明基底21朝向电致变色模块12一侧,第二金属丝24排布在第二透明基底22朝向第二玻璃层16的一侧。将第一网栅层13与第二网栅层14同时层合于夹层玻璃之间,同时保证第一金属丝23的走向与第二金属丝24的走向夹角在40°~90°之间。以上方案既可以保证该产品具有较好的加热性能,该加热产品不会存在外观视觉障碍,同时可以保证较高的加热功率密度,又可以显著提高电致变色模块12的变色速率,另外,也可以赋予该产品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功能,同时保证电磁屏蔽功能不会存在方向性,即:可以保证针对各个方向的电磁辐射都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二透明基底22厚度为50-100um,第一金属丝23的厚度为10~100um,第一金属丝23之间的间距为100~500um,第二金属丝24的厚度为20~60um,第二金属丝24间距为500~1500um,第一金属丝23与第二金属丝24的宽度为5~15um,所述金属丝的材质可选自金、银、铜,优选铜。所述第一透明基底21、第二透明基底22与粘结层15材料可选用各种夹层玻璃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优选聚乙烯缩丁醛。第一玻璃层11与第二玻璃层16可选钠钙玻璃、硼硅玻璃或高铝玻璃。关于参数的优选方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第一网栅层23起到加速电致变色和电磁屏蔽的作用,第二网栅层24起到加热和电磁屏蔽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第一网栅层13与第二网栅层14组合对电磁屏蔽、电致变色以及电致变色速率的影响,从而确定第一网栅层13与第二网栅层14的各项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有第一玻璃层(11)、电致变色模块(12)、第一网栅层(13)、第二网栅层(14)、粘结层(15)和第二玻璃层(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栅层(13)包括第一透明基底(21)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一金属丝(23),所述第一金属丝(23)排布在第一透明基底(21)朝向电致变色模块(12)的一侧,所述第二网栅层(14)包括第二透明基底(22)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二金属丝(24),所述第二金属丝(14)的排布在第二透明基底(22)朝向第二玻璃层(16)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丝(23)的排布方向与第二金属丝(24)的排布方向夹角40°~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有第一玻璃层(11)、电致变色模块(12)、第一网栅层(13)、第二网栅层(14)、粘结层(15)和第二玻璃层(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栅层(13)包括第一透明基底(21)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一金属丝(23),所述第一金属丝(23)排布在第一透明基底(21)朝向电致变色模块(12)的一侧,所述第二网栅层(14)包括第二透明基底(22)和若干平行布线排列的第二金属丝(24),所述第二金属丝(14)的排布在第二透明基底(22)朝向第二玻璃层(16)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丝(23)的排布方向与第二金属丝(24)的排布方向夹角4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模块(1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堆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1)、电致变色层(42)、离子传输层(43)、离子储存层(44)、第二透明导电层(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加热及电磁屏蔽的电致变色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基底(21)和第二透明基底(22)厚度都为50-10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思权王加赋郑育亮林生野郑国新毛祚水陈绍木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