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热装置及充热及放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65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热装置及充热及放热方法,属于储热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储热介质,储热罐体,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第一循环系统,第二循环系统;充热方法包括:启动加热装置对储热罐体内的储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使第一循环系统工作的同时停止第二循环系统工作;放热方法包括:停止加热装置,并使第二循环系统工作的同时停止第一循环系统工作;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简化了储热装置的结构,省去了额外的风道和风机,也不需要大量分散的加热装置,同时由于岩石来源广泛,工作温度高,体积储热密度大,提高了储热装置性能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储热装置的成本。

A heat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heat charging and heat rele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热装置及充热及放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
,尤其涉及一种储热装置及充热及放热方法。
技术介绍
储热装置是一种能够储存热量,并在需要的时候将热量释放出去的设备,例如当电网用电处于低谷,电力能源有富裕的情况下,通过电加热系统加热储热装置,热量以显热的形式存储储热装置中,当需要用到热量时,使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出去。现有技术中,储热装置中大多使用耐火砖作为储热介质,由于耐火砖的导热系数比较低,因此在加热耐火砖时通常需要大量分散开的电加热装置,且即使如此设置,耐火砖的温度分布依然不均匀,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耐火砖会因为导热不均而碎裂,同时用耐火砖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装置需要特制的风道和电加热孔道,且需要额外的风机来驱动空气的流通以完成热交换,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储热装置,通过采用岩石作为储热介质,并通过位于储热罐体底部的加热装置加热换热介质,简化了储热装置的结构,提高了储热装置性能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装置的成本。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热介质,用于存储和释放热量,所述储热介质呈颗粒状;/n储热罐体,用于盛放所述储热介质,所述储热介质堆积于所述储热罐体内,并使所述储热介质之间具有供一换热介质流通的间隙;/n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储热罐体中所述储热介质的下方,用于为所述储热介质提供热量;/n第一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储热罐体的上下两端,用于在所述储热装置进行充热时可操作的使所述换热介质于所述储热罐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热循环;/n第二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储热罐体的上下两端,并可操作的通过一外部换热设备形成循环回路;/n所述储热介质为岩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热介质,用于存储和释放热量,所述储热介质呈颗粒状;
储热罐体,用于盛放所述储热介质,所述储热介质堆积于所述储热罐体内,并使所述储热介质之间具有供一换热介质流通的间隙;
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储热罐体中所述储热介质的下方,用于为所述储热介质提供热量;
第一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储热罐体的上下两端,用于在所述储热装置进行充热时可操作的使所述换热介质于所述储热罐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热循环;
第二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储热罐体的上下两端,并可操作的通过一外部换热设备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储热介质为岩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通过一第一阀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系统与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共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三管道,通过一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接;
第四管道,通过一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热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清之顾晓鸥张素娟张艳梅仇秋玲赵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