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尤其适用于承受高纵向力的地铁车辆,属于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车辆技术发展,车辆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车体结构组装方便,设备的安装接口合理,而且要求能承受大的纵向力等要求。目前轨道车辆底架端部主要采用有枕梁的端部结构和无枕梁的端部结构。有枕梁的端部结构与转向架装配关系多,工艺调节复杂。有少部分的无枕梁结构,由于传递纵向力路径单一,承载能力低,应力集中问题严重等技术问题。经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004911A涉及一种不带枕梁的端部结构,采用了前部箱体结构进行承载。主要技术特点是减少了转向架的安装接口,减少工艺安装。此结构承载在前部箱体,传力结构单一,结构易形成应力集中,承载能力不高。前部的箱体结构,对车钩安装空间和运动空间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采用多路径传递车辆纵向力,保证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包括底架端梁(1)、底架边梁(7)、车钩安装座(3)和车钩支撑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向支撑梁(2),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前部通过斜向支撑梁(2)与底架端梁(1)连接,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两侧通过车钩支撑梁(4)与底架边梁(7)连接,使车钩安装座(3)两侧分别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斜向支撑梁(2)形成开口向前的55°-80°夹角,车钩支撑梁(4)形成开口向后的120°-140°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30 CN 20191081379081.一种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包括底架端梁(1)、底架边梁(7)、车钩安装座(3)和车钩支撑梁(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向支撑梁(2),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前部通过斜向支撑梁(2)与底架端梁(1)连接,所述车钩安装座(3)的两侧通过车钩支撑梁(4)与底架边梁(7)连接,使车钩安装座(3)两侧分别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斜向支撑梁(2)形成开口向前的55°-80°夹角,车钩支撑梁(4)形成开口向后的120°-14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梁(2)的前部通过位于其外侧的前端连接板(8)与底架边梁(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钩连接座(5)和牵引梁(6),所述车钩连接座(5)位于车钩安装座(3)的后方,牵引梁(6)位于车钩连接座(5)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架地板(9),所述车钩安装座(3)、车钩支撑梁(4)、斜向支撑梁(2)车钩连接座(5)和牵引梁(6)焊接于底架地板(9)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无枕梁底架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支撑梁(2)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底架端梁(1)焊接,所述车钩支撑梁(4)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底架边梁(7)焊接,车钩连接座(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车钩安装座(3)和牵引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炬星,王兴文,李云川,李拥军,黄文杰,朱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