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7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机器人,所述行走机器人包括下支撑组件和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上支撑组件设于下支撑组件的上方,上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上支撑组件与下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上支撑组件与下支撑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时,上支撑组件与下支撑组件可以交替站立在基面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较为灵活地在基面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走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行走机器人。
技术介绍
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地面的形式复杂,相关技术中的移动平台结构复杂,且不方便在建筑工地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行走机器人,所述行走机器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较为灵活地在基面行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所述行走机器人包括下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所述上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且,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或者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时,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可以交替站立在所述基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通过在行走机器人上设置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可以使得行走机器人可以较好地站立在基面上,通过使得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可以交替地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可以使得行走器人可以较好地在基面上行走,进一步地,行走机器人可以较好地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行走,通过在下支撑组件与上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旋转组件,可以使得行走机器人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基面行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机器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撑框架和下支撑腿,所述下支撑腿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下支撑框架上,所述下支撑腿适于站立在所述基面上。可选地,所述下支撑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下支撑腿的连线可以形成为矩形,所述下支撑腿包括:第一电推杆、第一支腿和第一支撑脚杯,所述第一支腿设于所述第一电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脚杯设于所述第一支腿的下端以适于与所述基面抵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组件还包括上支撑框架和上支撑腿,所述上支撑腿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上,所述上支撑腿适于站立在所述基面上。可选地,所述上支撑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上支撑腿的连线可以形成为矩形,所述上支撑腿包括:第二电推杆、第二支腿和第二支撑脚杯,所述第二支腿设于所述第二电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脚杯设于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以适于与所述基面抵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器人还包括:中间过渡平台、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所述中间过渡平台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于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下支撑组件在所述下支撑组件的水平投影面内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设于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上支撑组件在所述上支撑组件的水平投影面内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条和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从动齿条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条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从动齿条大体沿所述下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滑轨和至少一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从动齿条平行,所述第一滑块适于沿着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另一个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条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从动齿条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条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从动齿条大体沿所述上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滑轨和至少一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二从动齿条平行,所述第二滑块适于沿着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中间过渡平台中的另一个上。可选地,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上,所述下连接板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上,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所述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适于驱动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相对转动。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盘,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主动齿轮设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中的一个上,所述从动齿盘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盘设于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中的另一个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行走机器人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00:行走机器人;1:下支撑组件;11:下支撑框架;12:下支撑腿;121:第一电推杆;122:第一支腿;123:第一支撑脚杯;2:上支撑组件;21:上支撑框架;22:上支撑腿;221:第二电推杆;222:第二支腿;223:第二支撑脚杯;3:中间过渡平台;31:上连接板;32:下连接板;4:第一移动组件;41: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主动齿轮;43:第一导向组件;431:第一滑轨;432:第一滑块;44:第一从动齿条;5:第二移动组件;51:第二驱动电机;52:第二主动齿轮;53:第二导向组件;531:第二滑轨;532:第二滑块;54:第二从动齿条;6:旋转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n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n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且,/n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或者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时,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可以交替站立在所述基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
上支撑组件,所述上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的上方,所述上支撑组件适于站立在基面上,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和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且,
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或者所述下支撑组件与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可以在水平面内相对转动时,所述上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支撑组件可以交替站立在所述基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撑框架和下支撑腿,所述下支撑腿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下支撑框架上,所述下支撑腿适于站立在所述基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下支撑腿的连线可以形成为矩形,
所述下支撑腿包括:第一电推杆、第一支腿和第一支撑脚杯,所述第一支腿设于所述第一电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脚杯设于所述第一支腿的下端以适于与所述基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组件还包括上支撑框架和上支撑腿,所述上支撑腿可伸缩地设在所述上支撑框架上,所述上支撑腿适于站立在所述基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上支撑腿的连线可以形成为矩形,
所述上支撑腿包括:第二电推杆、第二支腿和第二支撑脚杯,所述第二支腿设于所述第二电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脚杯设于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以适于与所述基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过渡平台,所述中间过渡平台设于所述上支撑组件和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
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于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下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下支撑组件在所述下支撑组件的水平投影面内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
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设于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上支撑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中间过渡平台和所述上支撑组件在所述上支撑组件的水平投影面内的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军邓福海张福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