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65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灯,其适于沿着发光方向来提供光束,此光束在垂直发光方向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此车灯包括面型发光元件以及透镜系统。面型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且此发光面的形状与预设形状相对应。透镜系统设置在面型发光元件的光路上,而面型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于经过透镜系统后形成前述光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灯因采用具有特定形状发光面的面型发光元件,因此不需使用其它光学元件即可提供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光束,进而有效地提高光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且特别涉及一种车灯
技术介绍
车灯种类繁多,常见的不仅有车头灯、夜行照明灯、雾灯,还有汽车后方的剎车灯、尾灯、倒车灯等等。而其中对于车辆行驶安全最为关键的就属车头灯。伴随汽车照明技术的进步,汽车照明趋势可以看出的是,照明功能更强、寿命加长、更省电、体积更小、更方便车厂设计车灯的造型,将是未来车灯发展新主流。传统上车灯的设计,是通过将一个如钨丝灯、卤素灯等的发光元件,放置于椭圆面反射镜的焦点。再利用发光元件所发射出的光线,经此椭圆面反射镜聚焦后通过透镜等将光线平行射出,形成某一截面形状的光束。其中,特别的是,对于车灯发出光线所构成的光束在与汽车保持特定距离处的截面形状,包括了形状、尺寸大小都有相关的法规予以规定和限制。因此,在光线通过透镜前,公知做法是加上具有某一形状开口的挡板,来形成符合相关车灯规定的光束的截面形状。以下举一公知车灯的例子。图1为一种公知车灯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车灯100包括发光元件110、挡板120、透镜130以及椭圆面反射镜140。其中,发光元件110例如为卤素灯泡,装于椭圆面反射镜140中,而透镜130则装于挡板120之后的光路上。此外,挡板120位于椭圆面反射镜140的光轴焦点上。发光元件110是用以作为车灯100的光线来源,当发光元件110启动,会向四面八方放射光线。放射的光线打在环绕发光元件110的椭圆面反射镜140上后,便反射至椭圆面反射镜140的焦点处。由于挡板120是位于此椭圆面反射镜140的焦点处,因此部份反射至焦点处的光线便会受到挡板120的遮挡。换言之,仅有部分光线可通过挡板140,并经过透镜130后向外射出,如此即取得塑形后的光线。因此,公知的车灯就依据此原理来提供符合车灯法规的特定截面形状的光束。然而,由图1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发光元件110所放射出的光线中,不但经过椭圆反射镜140反射会造成能量损失,且为了对光束进行塑形所设置的挡板140还遮挡了大部分光线,因此公知车灯100的光利用率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适于提高车灯的光利用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灯,其适用于沿着发光方向来提供光束,其中的光束在垂直发光方向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此车灯包括了面型发光元件以及透镜系统。面型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且此发光面的形状与预设形状相对应。此外,透镜系统是设置在面型发光元件的光路上。其中,面型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系统后形成前述光束。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面型发光元件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 LuminanceDevice,OELD)或场发射显示元件(Field Emission Device,FED)。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上述车灯还包括壳体,其中面型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排列成前述预设形状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车灯中因采用了面型发光元件,且其发光面已设计为预设形状,所以不需经过其它光学元件的塑形即可提供理想形状的照明光束,进而大幅提高车灯的光利用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公知车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灯的立体示意图。图3表示面型发光元件。主要元件标记说明100车灯110发光元件120挡板130透镜140椭圆面反射镜A1形状200车灯210面型发光元件220透镜系统A2预设形状D1发光方向S发光面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灯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2,车灯200被设计为可以沿着发光方向D1来提供一道光束。同时,车灯200所发出的光束在垂直发光方向D1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A2。为达到上述目的,车灯200主要包括了一个面型发光元件210以及一个透镜系统220。其中,透镜系统220设置在面型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光线的路径上,且面型发光元件210具有用以提供光线的发光面S。同时,发光面S的形状即对应于前述的预设形状A2。因此,面型发光元件210所提供的光束的截面形状即为发光面S的形状,也就是前述的预设形状A2。如此一来,面型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光线在穿透透镜系统220并向外射出后,所形成的光束的截面就已经是前述的预设形状A2,如图2所示。换言之,在本实施例的车灯200中,面型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光线不需经过其它光学元件来对截面形状进行塑形,因此可降低塑形过程中所造成的亮度衰减,进一步提高车灯200的光利用率。此外,面型发光元件210可为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场发射显示元件或任何其它适当的面型发光元件,只要面型发光元件210的发光面S的形状对应于预设形状A1即可。当然,预设形状A1并不局限于如图2所示,应视法规及其它设计需求而做变动。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一个面型发光元件210可以是由多个点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芯片)排列成预设形状A1,再加以封装而成。或者,面型发光元件210也可以由单一发光二极管芯片构成,只要其发光面对应预设形状A1即可。另外,由于面型发光元件210主要是由发光面S发出光线,而相对于发光面S的背面则可能不会发出光线,因此面型发光元件210所发出的光线可直接向外射出,不仅提高光利用率,更降低光学设计的困难度。此外,本实施例的车灯200可包括一个支撑座(图中未表示),而面型发光元件210与透镜系统220可设置于此支撑座上。此外,透镜系统220可视需要由一或多个透镜组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车灯是采用面型发光元件作为光源,并对面型发光元件的发光面进行设计,以使其对应于预设形状。因此,车灯能直接由面型发光元件提供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光束,而不需经过其它光学元件对光束的截面进行塑形。亦即是,本专利技术的车灯具有极佳的光利用率。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车灯,适于沿发光方向提供光束,其特征是该光束在垂直该发光方向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该车灯包括面型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其中该发光面的形状对应该预设形状;以及透镜系统,设置于该面型发光元件的光路上,其中该面型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在经过该透镜系统后构成该光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是该面型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或场发射显示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还包括壳体,其特征是该面型发光元件包括多个排列成该预设形状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灯,其适于沿着发光方向来提供光束,此光束在垂直发光方向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此车灯包括面型发光元件以及透镜系统。面型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且此发光面的形状与预设形状相对应。透镜系统设置在面型发光元件的光路上,而面型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于经过透镜系统后形成前述光束。本专利技术的车灯因采用具有特定形状发光面的面型发光元件,因此不需使用其它光学元件即可提供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光束,进而有效地提高光利用率。文档编号F21S8/10GK1940380SQ20051010501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灯,适于沿发光方向提供光束,其特征是该光束在垂直该发光方向上的截面为预设形状,该车灯包括:面型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其中该发光面的形状对应该预设形状;以及透镜系统,设置于该面型发光元件的光路上,其中该面型发光元件发出的 光线在经过该透镜系统后构成该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成黄之新李宗宪马仕信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中央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