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505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3
本申请涉及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具有可自膨胀的植入物或微创装置和将前者输送到体腔器官中的导管,导管具有至少两个工作通道和设在工作通道远端区域中的球囊,第一通道与球囊流体连通,第二通道延伸穿过球囊,第二通道具有植入物或微创装置用的远端出口并与在近端设置的、使用时处于体外的接头连接,接头适于将植入物或微创装置送到第二通道,植入物或微创装置具有由筋梁构成的网格结构,筋梁通过连接件一体相连且界定封闭单元,连接件分别具有在纵向相邻的两单元之间延伸的轴线,且在网格结构从制成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被旋转,使得连接件轴线和网格结构纵轴间的角度在从完全膨胀的制成状态过渡到局部膨胀的中间状态时发生改变。

A therapeutic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sten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
本申请涉及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颅内狭窄的已知的医学治疗中使用可自膨胀的支架系统,该支架系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球囊进行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长的导丝,以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之后可以更换支架载体导管(微导管)。如果微导管距离颅内狭窄足够远,则将支架推到导管尖端前附近。随后,将微导管撤回到用于释放的位置处。远端的支架端部通过向前推动支架推动器或微型线材来释放。根据所使用的系统和局部的血管条件,通过在导管处的拉动、微型线材或推动器处的压力或两种操作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进行支架释放。因此,在已知的治疗中,基本的步骤是所谓的“更换操作(exchangemaneuver)”,其基本上引起必要的微型线材的移动并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和出血。这种操作是必要的,以如上所述在施加用于血管扩张的球囊导管之后从患者中移除该球囊导管,并在第二步骤中将支架输送系统导航到待治疗的部位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避免更换操作,并从而可以避免至少一部分相关的并发症。根据本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第一方面的特征的治疗系统得以解决。可替代地,根据本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第二方面的特征的治疗系统得以解决,或者进一步可替代地,该任务通过具有第三方面的特征的治疗系统得以解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植入物,具体而言是支架,直接借助PTA导管来施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所需的更换操作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因此,基于PTA导管和植入物的新的治疗方法是可能的,该PTA导管和植入物整体应用在系统中。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微创装置代替植入物或支架,该微创装置结合PTA导管一起用作整体的治疗系统。有关这种微创装置的示例是除栓设备(Thrombektomie-Device)。关于第一方面,本技术基于以下想法,即提出一种与治疗系统一起或作为治疗系统组件的医疗导管,该医疗导管用于将功能元件,特别是植入物或微创装置输送到体腔器官中,其中导管具有至少两个工作通道和被设置在工作通道的远端区域中的球囊(Ballon)。第一工作通道与该球囊流体连通。带有用于功能元件的出口的第二工作通道延伸穿过所述球囊。第二工作通道与在近端设置的、体外的接头连接,该接头适用于将功能元件输送到第二工作通道中。相比于根据WO2004/004821的球囊导管,在本技术中,用于功能元件的第二工作通道与接头连接,该接头在导管被使用时设置在体外。这样的优点在于,在身体外部的导管能够加载有功能元件,特别是支架,其中,功能元件能够被移动通过第二工作通道直至到达狭窄(Stenose)区域中。根据WO2004/004821的球囊导管的体外加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在使用时引导线进入内腔的入口被设置在体内。对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工作通道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工作通道中。远端的球囊端部能够与第二工作通道的外周连接,特别是液密连接。这样的优点在于,紧凑地形成了在远端区域中球囊的密封。近端的球囊端部能够与第一工作通道流体连通。第一工作通道可以与在近端设置的、体外的接头连接,该接头与压力装置可连接或者与压力装置连接。因此,第一和第二工作通道能够与多重接头,特别是鲁尔接口(Luer-Konnektor)连接。第二工作通道可以具有减少摩擦的内部涂层,其用于使功能元件在工作通道中平移运动,其中第一X光标记被设置在第二工作通道的远端出口的区域中,以及/或者第二X光标记被设置在远端的球囊端部的区域中,以及/或者第三X光标记被设置在近端的球囊端部的区域中。关于导管的具体尺寸示例包括1.5-4.5mm的球囊直径、20-150mm的球囊长度,并且球囊具有达到20bar的压力稳定性。导管鞘直径(Katheterschaftdurchmesser)可以小于4Fr,即≤1.32mm。作为导管鞘直径的下限,可考虑1.15mm或者甚至是1.0mm。内腔可以为0.5mm或0.7mm。具体地,第二工作通道11或者主腔的内直径为≤1.0mm,特别是≤0.9mm,≤0.8mm,≤0.7mm,≤0.68mm,≤0.65mm,≤0.6mm,≤0.55mm,≤0.5mm,≤0.45mm,≤0.4mm,≤0.35mm。球囊长度可以为≤210mm,特别是≤150mm,≤125mm,≤100mm,≤80mm,≤40mm,≤30mm。球囊直径可以为≤6.0mm,特别是≤5.5mm,≤5.0mm,≤4.5mm,≤4.0mm,≤3.5mm,≤3.0mm,≤2.5mm,≤2.0mm,≤1.5mm。导管鞘的外直径可以为≤2.0mm,特别是1.75mm,≤1.5mm,≤1.4mm,≤1.3mm,≤1.25mm,≤1.20mm,≤1.15mm,≤1.10mm,≤1.05mm,≤1.00mm,≤0.85mm,≤0.90mm,≤0.85mm,≤0.80mm。第一工作通道的直径或球囊12的控制器腔的直径可以为≤1.0mm,特别是≤0.75mm,特别是≤0.5mm,≤0.4mm,≤0.3mm,≤0.25mm,≤0.20mm,≤0.15mm,≤0.125mm,≤0.10mm,≤0.09mm,≤0.08mm,≤0.07,≤0.06mm,≤0.05mm。导管尖端能够被设计成无创的和/或柔性的。作为导管材料适用的有:塑料、金属、形状记忆材料、以及X光可见的材料。优选地,第二工作通道或内管道通过三层管道(Tri-LayerSchlauch)来构成。内层(与植入物的接触面)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中间的连接层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成,而外层由尼龙弹性体(Pebax)制成。HDPE的摩擦系数介于特氟龙(PTFE)的弹性系数与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的弹性系数之间。治疗系统的另一组件构成植入物或微创装置。例如,植入物可以是支架。例如,微创装置可以是除栓设备。植入物和微创装置二者都具有由筋梁构成的可压缩且可膨胀的网格结构,该筋梁通过筋梁连接件一体式互相连接且界定网格结构的封闭的单元。这些筋梁连接件分别具有连接件轴线,该连接件轴线在网格结构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延伸。筋梁连接件在网格结构从制成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旋转,使得连接件轴线和网格结构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角度在网格结构从完全膨胀的制成状态过渡到局部膨胀的中间状态时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大。在网格结构方面通常可以这样设置,即它是可以自膨胀的。具体地,网格结构可以具有超弹性材料,特别是镍-钛合金,优选镍钛锘(Nitinol)。在网格结构的尺寸方面有利的是,网格结构在制成状态下具有介于3.5mm和6mm之间,特别是3.5mm或4.5mm或6mm的横截面直径。3.0mm、5.5mm和6.5mm也是可以的。上述数值适用于制成状态,网格结构在此状态下完全膨胀。此外,网格结构在圆周方向上分别具有介于三个和六个之间的,特别是介于三个和九个之间的、优选是六个的,直接相邻的单元,它们构成单元环。通常,网格结构可以具有分别由四个筋梁来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膨胀的植入物或微创装置以及导管,所述导管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输送到体腔器官中,其中,所述导管具有至少两个工作通道(110、111)和被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110、111)的远端区域中的球囊(112),其中,第一工作通道(110)与所述球囊(112)流体连通,并且第二工作通道(111)延伸穿过所述球囊(112),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具有用于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的远端出口(113),并且与在近端设置的、在使用时处于体外的接头连接,所述接头适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微创装置输送到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中,并且其中,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具有由筋梁构成的可压缩且可膨胀的网格结构,所述筋梁通过筋梁连接件(20)一体式互相连接且界定所述网格结构的封闭的单元,其中,所述筋梁连接件(20)分别具有连接件轴线(21),所述连接件轴线在所述网格结构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筋梁连接件(20)在所述网格结构从制成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被旋转,使得所述连接件轴线(21)和所述网格结构的纵向轴线(15)之间的角度在所述网格结构从完全膨胀的制成状态过渡到局部膨胀的中间状态时发生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膨胀的植入物或微创装置以及导管,所述导管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输送到体腔器官中,其中,所述导管具有至少两个工作通道(110、111)和被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110、111)的远端区域中的球囊(112),其中,第一工作通道(110)与所述球囊(112)流体连通,并且第二工作通道(111)延伸穿过所述球囊(112),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具有用于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的远端出口(113),并且与在近端设置的、在使用时处于体外的接头连接,所述接头适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微创装置输送到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中,并且其中,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具有由筋梁构成的可压缩且可膨胀的网格结构,所述筋梁通过筋梁连接件(20)一体式互相连接且界定所述网格结构的封闭的单元,其中,所述筋梁连接件(20)分别具有连接件轴线(21),所述连接件轴线在所述网格结构的纵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筋梁连接件(20)在所述网格结构从制成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被旋转,使得所述连接件轴线(21)和所述网格结构的纵向轴线(15)之间的角度在所述网格结构从完全膨胀的制成状态过渡到局部膨胀的中间状态时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轴线(21)和所述网格结构的纵向轴线(15)之间的角度在所述网格结构从完全膨胀的制成状态过渡到局部膨胀的中间状态时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的内径小于0.45mm。


4.一种用于医学治疗颅内狭窄的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膨胀的植入物或微创装置以及导管,所述导管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输送到体腔器官中,其中,所述导管具有至少两个工作通道(110、111)和被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110、111)的远端区域中的球囊(112),其中,第一工作通道(110)与所述球囊(112)流体连通,并且第二工作通道(111)延伸穿过所述球囊(112),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具有用于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的远端出口(113),并且与在近端设置的、在使用时处于体外的接头连接,所述接头适用于将所述植入物(121)或微创装置输送到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1)中,其中,所述植入物(121)或所述微创装置具有至少部分为管形的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能够从径向压缩状态转换成径向膨胀状态,且具有一体式互相连接的筋梁,所述筋梁界定单元,其中,至少一个附加筋梁(220)与在所述网格结构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上构成的边缘单元(213)牢固地连接,所述附加筋梁具有自由端(221)且支撑不透射线的元件,其中,所述附加筋梁(220)具有至少一个凹槽(222),所述凹槽横向于所述附加筋梁(220)的纵向轴线延伸,其中,所述不透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布埃歇尔特乔尔吉奥·卡塔内奥大卫·克洛普弗兰克·纳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阿坎迪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