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773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上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端对称的纵臂,上横梁和下横梁相互平行,纵臂对称固定在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上横梁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支撑座,支撑座和纵臂之间均设有安装槽a,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扣板,纵臂的下端均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b,安装槽的朝向相反,下横梁和纵臂的交叉处设有翻板,翻板位于下横梁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保证了前副车架的空间充分利用,同时保证了前副车架的稳定性。

A front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汽车副车架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件,它被用来连接控制臂、稳定杆、转向机、动力总成悬置,以及各种线束、传感器等等。汽车副车架承载着汽车的大部分重量,并具有以下功能:将悬架系统的所有载荷传递到汽车底板;隔离由悬架系统和传动系统传来的振动和噪声;与车身架构一起,吸收汽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支撑动力总成的重量,并承受从发动机悬置和变速器悬置传来的各种载荷;提供转向和车轮控制的模块化集成。然而,现有的副车架强度较小,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集成度不高,连接其他装置时需通过中间支架与副车架连接,而中间支架通常需要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副车架相连,使得在安装时相对繁琐,另外,前副车架存在结构复杂导致的成型困难、强度和刚度较小导致的开裂问题,同时存在质量较大,振动和噪音隔离不够理想等问题,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前副车架总成与车体安装尺寸配合精度低,且易受热发生变形而造成尺寸控制难度加大,从而导致前副车架总成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前副车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其创新点在于:上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端对称的纵臂,上横梁和下横梁相互平行,纵臂对称固定在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上横梁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支撑座,支撑座和纵臂之间均设有安装槽a,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扣板,纵臂的下端均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b,安装槽的朝向相反,下横梁和纵臂的交叉处设有翻板,翻板位于下横梁的下方。进一步,上述前副车架本体的内侧均设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上述上横梁的两端设有对称的夹槽,上横梁的中间设有匹配槽。进一步,上述翻板呈正方形,翻板的表面设有对称的冲压槽,冲压槽的周边分布有若干固定孔。进一步,上述延伸部包括折弯部和竖板,折弯部的一端和纵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折弯部的另一端和竖板固定连接,竖板的端部设有通孔。进一步,上述支撑座和上横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支撑座的对称设置保证了前副车架在汽车底盘的稳定性,同时前副车架上延伸部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前副车架的空间,加强筋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体前副车架本体更为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前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以及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端对称的纵臂3,上横梁1和下横梁2相互平行,纵臂3对称固定在上横梁1和下横梁2的两端,上横梁1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支撑座4,支撑座4和纵臂3之间均设有安装槽a5,上横梁1和下横梁2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扣板6,纵臂3的下端均设有延伸部7,延伸部7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b8,安装槽8的朝向相反,下横梁2和纵臂3的交叉处设有翻板9,翻板9位于下横梁2的下方。其中上述前副车架本体的内侧均设有若干加强筋10。其中上述上横梁1的两端设有对称的夹槽11,上横梁1的中间设有匹配槽12。其中上述翻板9呈正方形,翻板9的表面设有对称的冲压槽13,冲压槽13的周边分布有若干固定孔14。其中上述延伸部7包括折弯部15和竖板16,折弯部15的一端和纵臂3的底部固定连接,折弯部15的另一端和竖板16固定连接,竖板16的端部设有通孔17。其中上述支撑座4和上横梁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18。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前副车架安装至车身内部,支撑座4、安装槽a5、延伸部7、安装槽b8以及翻板9分别和汽车底盘一一固定,充分利用了前副车架的空间,使得前副车架和汽车底盘充分固定,同时加强筋10可以使得前副车架整体更为牢固,而加强板18使得支撑座更为稳定,保证了前副车架和底盘的稳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以及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端对称的纵臂(3),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相互平行,所述纵臂(3)对称固定在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的两端,所述上横梁(1)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和所述纵臂(3)之间均设有安装槽a(5),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扣板(6),所述纵臂(3)的下端均设有延伸部(7),所述延伸部(7)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b(8),所述安装槽b(8)的朝向相反,所述下横梁(2)和所述纵臂(3)的交叉处设有翻板(9),所述翻板(9)位于所述下横梁(2)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其结构包括前副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2)、以及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端对称的纵臂(3),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相互平行,所述纵臂(3)对称固定在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的两端,所述上横梁(1)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和所述纵臂(3)之间均设有安装槽a(5),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2)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扣板(6),所述纵臂(3)的下端均设有延伸部(7),所述延伸部(7)的一侧均设有安装槽b(8),所述安装槽b(8)的朝向相反,所述下横梁(2)和所述纵臂(3)的交叉处设有翻板(9),所述翻板(9)位于所述下横梁(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前副车架本体的内侧均设有若干加强筋(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