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55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中冷器,散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与中冷器的两端连接,且散热器与中冷器连通,散热器上连接有风冷机,中冷器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增压器与进气歧管;风冷机包括风冷机框架以及置于风冷机框架内的旋转风扇,风冷机框架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散热器的两端连接的凸台,风冷机与散热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风冷机框架靠近旋转风扇的侧端具有风扇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实现与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循环的独立性,大幅度降低增压后的进气空气温度,有效避免增压后气体在中冷器内产生涡流,增压发动机性能与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增压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增压发动机通过压缩空气增压进气量,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转速,可以增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经过增压后的发动机在工作时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而且机械性能、润滑性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即使对气缸进行降温非常重要,而中冷器的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增压发动机的功率。目前对于增压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存在如下缺陷:1、增压器压缩的空气经中冷器冷却后通过进气歧管向发动机的气缸排出,现有的中冷器的进出口端分别通过冷却管路直接通过发动机的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却,与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循环使用,降低中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无法提高发动机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2、现有中冷器内部设置的冷却内芯采用U型管,或者由上至下依次排列分布的直管,在U型管或者直管上设置翅片实现对热空气的冷却,由于增压器内的空气至中冷器内速度较快,空气在中冷器壳体内部产生涡流,冷却后的气体无法快速排出至进气歧管内,因此整个冷却系统无法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实现与发动机的高温冷却水循环的独立性,大幅度降低增压后的进气空气温度,有效避免增压后气体在中冷器内产生涡流,增压发动机性能与燃油经济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中冷器,散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却水进管、冷却水出管与中冷器的两端连接,且散热器与中冷器连通,散热器上连接有风冷机,中冷器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增压器与进气歧管;风冷机包括风冷机框架以及置于风冷机框架内的旋转风扇,风冷机框架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散热器的两端连接的凸台,风冷机与散热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风冷机框架靠近旋转风扇的侧端具有风扇壳,风扇壳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一环体与第二环体之间具有多个等圆周分布的导向支撑片,旋转风扇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环体内且旋转风扇的外壁与第一环体的内壁卡合式固定,第二环体的外侧壁具有继电器,继电器与旋转风扇内部的电机通过电线连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任一导向支撑片上具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卡线架,两卡线架的开口朝向背向设置,同时第二环体靠近卡线架的边缘位置与具有向内凹陷的槽口,且槽口的侧边缘位置具有限位电线的凸起,继电器的电线经过槽口以及两卡线架与旋转风扇内部的电机连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所述散热器两端的冷却水进管与冷却水出管分别形成向风冷机方向靠近的一体式折弯结构并与中冷器的两端连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中冷器包括与增压器、进气歧管一体集成的中冷器壳体以及置于中冷器壳体内的冷却内芯;冷却内芯由多个空心状的冷却管组成,多个冷却管沿着中冷器壳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多个冷却管上下错位分布,多个冷却管之间形成容增压器内气体穿过的流道;冷却管上具有设置在冷却管外壁上的两组翅片组,两翅片组对应设置且两翅片组的两开口端分别形成开口a、开口b,翅片组包括沿着冷却管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弧状翅片,多个弧状翅片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开口a、开口b沿着冷却管的轴线呈对称设置,同一纵向截面上的开口a的中心点、开口b的中心点以及冷却管的圆心形成虚拟线,该虚拟线由增压器的出口端向进气歧管的进口端方向倾斜。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冷却管上的虚拟线相互平行。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中冷器壳体的一侧具有进水箱体,中冷器壳体的另一侧具有出水箱体,中冷器壳体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容冷却管的两端嵌入的通孔,冷却管的两端嵌入对应的通孔内且冷却管的侧端与对应的通孔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配合,进水箱体、出水箱体通过通孔与中冷器壳体实现连通,进水箱体与冷却水进管连通,出水箱体与冷却水出管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中冷器改变传统与发动机的冷却器连通的连接方式,实现相对独立的低温冷却,与发动机高温冷却水循环相互独立,大幅度降低增压后进气空气温度,增压发动机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独立的冷却系统采用风冷机与散热器的结合方式,通过风冷对散热器以及冷却水进、出管内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与风冷机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便于实现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散热作用。2、通过将冷却内芯设置为多个上下错位分布的冷却管,从增压器内的热空气碰撞在冷却管的翅片组上在流道内流通,最终向进气歧管排出,对于冷却管的分布位置以及流道的的设置增长了热空气在中冷器壳体内的冷却路径,更取得了避免热空气在中冷器壳体内产生涡流的效果。3、翅片组由多个弧状翅片组成,增压器内的热空气快速进入中冷器壳体具有一定涡流,多个弧状翅片对涡流进行分流导向,再经过流道通过下一个冷却管,因此多个间隔设置的弧状翅片对涡流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与流道的设计结合,使涡流消失,由于多个弧状翅片对增压器内的热空气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因此也无需传统的导向板,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散热器与风冷机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风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继电器与电线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增压器、中冷器与进气歧管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的冷却内芯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增压器、2-进气歧管、3-风冷机、4-散热器、5-中冷器、6-冷却水进管、7-冷却水出管、31-风冷机框架、32-旋转风扇、33-凸台、34-第一间隙、35-第一环体、36-第二环体、37-导向支撑片、38-继电器、39-电线、310-卡线架、311-槽口、312-凸起、51-中冷器壳体、52-冷却管、53-流道、54-开口a、55-开口b、56-弧状翅片、57-第二间隙、58-虚拟线、59-通孔、510-轴线、511-进水箱体、512-出水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连接”“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4)、中冷器(5),所述散热器(4)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却水进管(6)、冷却水出管(7)与中冷器(5)的两端连接,且所述散热器(4)与中冷器(5)连通,所述散热器(4)上连接有风冷机(3),所述中冷器(5)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增压器(1)与进气歧管(2);/n所述风冷机(3)包括风冷机框架(31)以及置于风冷机框架(31)内的旋转风扇(32),所述风冷机框架(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散热器(4)的两端连接的凸台(33),所述风冷机(3)与散热器(4)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4),所述风冷机框架(31)靠近旋转风扇(32)的侧端具有风扇壳,所述风扇壳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环体(35)、第二环体(36),所述第一环体(35)与第二环体(36)之间具有多个等圆周分布的导向支撑片(37),所述旋转风扇(32)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环体(35)内且旋转风扇(32)的外壁与第一环体(35)的内壁卡合式固定,所述第二环体(36)的外侧壁具有继电器(38),所述继电器(38)与旋转风扇(32)内部的电机通过电线(3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4)、中冷器(5),所述散热器(4)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却水进管(6)、冷却水出管(7)与中冷器(5)的两端连接,且所述散热器(4)与中冷器(5)连通,所述散热器(4)上连接有风冷机(3),所述中冷器(5)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增压器(1)与进气歧管(2);
所述风冷机(3)包括风冷机框架(31)以及置于风冷机框架(31)内的旋转风扇(32),所述风冷机框架(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散热器(4)的两端连接的凸台(33),所述风冷机(3)与散热器(4)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4),所述风冷机框架(31)靠近旋转风扇(32)的侧端具有风扇壳,所述风扇壳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环体(35)、第二环体(36),所述第一环体(35)与第二环体(36)之间具有多个等圆周分布的导向支撑片(37),所述旋转风扇(32)的一端嵌入在第一环体(35)内且旋转风扇(32)的外壁与第一环体(35)的内壁卡合式固定,所述第二环体(36)的外侧壁具有继电器(38),所述继电器(38)与旋转风扇(32)内部的电机通过电线(3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导向支撑片(37)上具有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卡线架(310),所述两卡线架(310)的开口朝向背向设置,同时第二环体(36)靠近卡线架(310)的边缘位置与具有向内凹陷的槽口(311),且槽口(311)的侧边缘位置具有限位电线(39)的凸起(312),所述继电器(38)的电线(39)经过槽口(311)以及两卡线架(310)与旋转风扇(32)内部的电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增压集成进气水冷中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散热器(4)两端的冷却水进管(6)与冷却水出管(7)分别形成向风冷机(3)方向靠近的一体式折弯结构并与中冷器(5)的两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增压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晓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