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66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框架,定模部,动模部,上固定板,复位系统,油缸,排气槽,液压系统;框架包括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侧板;动模部包括外部成型板,第一滑块,第一镶块,冷流道系统;定模部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镶块,热流道系统,支持板;框架支持其他部件,动模部设置在框架底部,动模部通过液压系统可上下移动,上固定板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动模部和定模部围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复位系统控制动模部复位,油缸驱动液压系统,排气槽排除模具内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产品合格率高。

A new type of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橡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在生产中,为成型合格产品,往往需要不断拆模、修模、装模,每一次拆装都是繁琐的程序,需要把整个动模或定模部分从注塑机中拆卸下来之后进行修模,修模完成后,再通过吊装设备重新安装到注塑机中,非常耗费时间精力。传统的二板模和三板模使用不便,产品的尺寸精度不高,无法满足日渐复杂的注塑模具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产品合格率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框架,定模部,动模部,上固定板,复位系统,油缸,排气槽,液压系统;框架包括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侧板;动模部包括外部成型板,第一滑块,第一镶块,冷流道系统;定模部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镶块,热流道系统,支持板;框架支持其他部件,动模部设置在框架底部,动模部通过液压系统可上下移动,上固定板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动模部和定模部围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复位系统控制动模部复位,油缸驱动液压系统,排气槽排除模具内气体。进一步的,第一成型板为矩形板,位于底部;第一成型板左右两侧各开有三个第一圆孔,中心开有一个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直径大于第一圆孔;每个第一圆孔后部各开有一个螺栓孔,第二圆孔周围设置四个螺栓孔,四个螺栓孔均匀布置;第二成型板位于最顶端,形状为矩形,中心开有第三圆孔;第二成型板以第三圆孔为圆心设置四个间隔90度的第四圆孔;第三圆孔直径大于第四圆孔;侧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长边一侧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成型板整体为凹字形,中间下陷,两侧凸起;两侧凸起部通过螺栓设置在侧板上方;中间下陷部分开有密集圆孔;外部成型板外侧设置导轨;第一滑块设置在滑轨上;外部成型板前侧,后侧和右侧各开有一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左侧开有一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进一步的,第一镶块为矩形,中部设置S形流道,在S形流道两侧各设置两个矩形凹槽;第一镶块前端,后端,右端各设置两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第一镶块与支持板下表面接触。进一步的,支持板为矩形,下表面中部镂空,镂空处设置螺栓孔;支持板上表面开有密集圆孔;第二镶块两端设置固定杆,固定杆开有螺栓连接孔;第二镶块内部镂空,设置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管道;第二滑块设置在支持板内部的滑轨上;第二镶块为矩形,下表面中部设置S形流道,在S形流道两侧各设置两个矩形凹槽,S形流道与第一镶块的S形流道位置相对应;第二镶块前端,后端,右端各设置两个热流管道的开孔。进一步的,上固定板为矩形,中心开有圆台形孔,该孔大小与第二成型板中心的圆孔直径相适应;圆台形孔周围设置四个间隔90度角的连接孔,用于与定模部的连接。进一步的,定模部,动模部,框架,上固定板,复位系统,油缸,液压系统相互独立,均为可拆卸结构;定模部与上固定板相连。进一步的,还包括垫板,固定板;固定板为矩形,通过螺栓设置在第一成型板上方;固定板中部开有四个圆孔,四个角设置螺栓孔;垫板位于固定板上方,通过螺栓与固定板相连;垫板为矩形,四个角开有螺栓孔,前侧和后侧各开有三个第五圆孔,垫板中部开有四个第六圆孔;第六圆孔直径大于第五圆孔,位置与固定板中部的四个圆孔相同,并且尺寸相适应。进一步的,液压系统包括四根升降柱;四根升降柱分别设置在垫板及固定板中部的四个圆孔内,上端与动模部相连。进一步,还包括附属机构,附属机构包括侧面固定杆,镶块连接件;侧面固定杆为矩形,上端,下端分别通过螺栓孔与第二镶块,第一镶块相连;镶块连接件下端与外部成型板通过螺栓相连,背面与第一镶块,第二镶块相连。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结构合理,制造方便,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便于推广使用。2.本技术动模部,上固定板,定模部,框架采用可拆卸结构,结合复位系统及油缸,模块化设计方便进行维护调整。3.本技术设置镶块连接件,提高模具的整体强度,保证开模稳定性;镶块易于拆卸和加工,保证最后的产品尺寸准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第二成型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上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支持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外部成型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注塑模具第一镶块,第二镶块,镶块连接件示意图;图中标注:第一成型板1,第二成型板2,上固定板3,支持板4,外部成型板5,侧板6,固定板7,垫板8,第一镶块9,第二镶块10,镶块连接件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包括框架,定模部,动模部,上固定板3,复位系统,油缸,排气槽,液压系统,附属机构。框架包括第一成型板1,第二成型板2,侧板6。动模部包括外部成型板5,第一滑块,第一镶块9,冷流道系统。定模部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镶块10,热流道系统,支持板4,立柱。框架支持其他部件,动模部设置在框架底部,动模部通过液压系统可上下移动,上固定板3固定在第一成型板1上,动模部上端面与定模部下端面形状相配合,动模部和定模部围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复位系统控制动模部复位,油缸驱动液压系统,排气槽排除模具内气体。定模部,动模部,框架,上固定板3,复位系统,油缸,液压系统相互独立,均为可拆卸结构;这样的设计便于清洗维护,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模具的形状,生产需要的模型。定模部与上固定板3相连,上固定板3与第二成型板2相连。复位系统包括四个弹簧;四个弹簧分别设置在垫板8四个角,左侧板6右侧板6之间;弹簧上端顶住动模部下表面。液压系统包括四根升降柱;四根升降柱分别设置在垫板8及固定板7中部的四个圆孔内,上端与动模部相连。弹簧与升降柱配合,在油缸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液压系统与弹簧配合,能保证动模部的运动平缓,便于精确控制,从而保证最后产品的尺寸准确。作为优选的,第一成型板1为矩形板,位于底部,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成型板1左右两侧各开有三个第一圆孔,中心开有一个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直径大于第一圆孔。每个第一圆孔后部各开有一个螺栓孔,第二圆孔周围设置四个螺栓孔,四个螺栓孔均匀布置,用于连接其他部件。第二成型板2位于最顶端,形状为矩形,中心开有第三圆孔;第二成型板2以第三圆孔为圆心设置四个间隔90度的第四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定模部,动模部,上固定板,复位系统,油缸,排气槽,液压系统;框架包括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侧板;动模部包括外部成型板,第一滑块,第一镶块,冷流道系统;定模部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镶块,热流道系统,支持板;框架支持其他部件,动模部设置在框架底部,动模部通过液压系统可上下移动,上固定板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动模部和定模部围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复位系统控制动模部复位,油缸驱动液压系统,排气槽排除模具内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定模部,动模部,上固定板,复位系统,油缸,排气槽,液压系统;框架包括第一成型板,第二成型板,侧板;动模部包括外部成型板,第一滑块,第一镶块,冷流道系统;定模部包括第二滑块,第二镶块,热流道系统,支持板;框架支持其他部件,动模部设置在框架底部,动模部通过液压系统可上下移动,上固定板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动模部和定模部围合形成一成型产品的型腔;复位系统控制动模部复位,油缸驱动液压系统,排气槽排除模具内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型板为矩形板,位于底部;第一成型板左右两侧各开有三个第一圆孔,中心开有一个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直径大于第一圆孔;每个第一圆孔后部各开有一个螺栓孔,第二圆孔周围设置四个螺栓孔,四个螺栓孔均匀布置;第二成型板位于最顶端,形状为矩形,中心开有第三圆孔;第二成型板以第三圆孔为圆心设置四个间隔90度的第四圆孔;第三圆孔直径大于第四圆孔;侧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长边一侧固定在第一成型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成型板整体为凹字形,中间下陷,两侧凸起;两侧凸起部通过螺栓设置在侧板上方;中间下陷部分设置密集圆孔;外部成型板外侧设置导轨;第一滑块设置在滑轨上;外部成型板前侧,后侧和右侧各开有一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左侧开有一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镶块为矩形,中部设置S形流道,在S形流道两侧各设置两个矩形凹槽;第一镶块前端,后端,右端各设置两个冷流道系统的开孔;第一镶块与支持板下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支持板为矩形,下表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林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