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1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57
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包括:一压接头、一下压合平台及一上压合平台;其中藉一气压模组于贴合过程时序进行输出之高、低压气体之正压及负压的压力调节,而使一第一材料之贴合面形成中心微变形凸面效果,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除气泡功能,而该第一材料之贴合面于微形变排除气泡之贴合时序完成后,该气压模组再进行一高压贴合流道、一低压贴合流道之腔室压力值调压控制,令一吸附平台或多孔式之压接面形成压合气垫进行非接触型压合功能,压合时同时加入该上、下压合平台之一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以进行加压或减压贴合压力控制,使待贴合之第二材料与待贴合之第一材料达到无痕式吸附,全面均压无接触贴合在一起。

Non contact pressure equaliz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
本专利技术系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尤指一种控制贴合过程时序进行压力调节,进而达到贴合材料界面微形变(保括软式及硬式材料),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泡功能及贴合面均压保压功能。
技术介绍
按,一般习用之接触式加压贴合方法之技术缺陷。其1.压着机构平行度不良,形成压力不均及压力点压力集中,造成产品损伤。其2.接触式压合,压接面表面沾尘,直接加压造成点凹陷或突起缺陷。其3.压头压接面加工平坦精度容易造成压接汽泡包覆或开口型气泡缺陷。由此可见,上述习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之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之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之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之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系控制贴合过程时序进行压力调节,进而达到贴合材料界面微形变(保括软式及硬式材料),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泡功能及贴合面均压保压功能。根据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之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其主要系包括有:一压接头、一下压合平台及一上压合平台;其中,该压接头下端具有一压接部,上端则具有一连接部,该压接部之外侧设有一多孔式之压接面,该压接面内侧中心部设有一高压贴合流道,该高压贴合流道内环侧设有一低压气室腔体,该低压气室腔体上连接有一低压贴合流道,使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贴合流道之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高压孔之压接面,而该连接部上设有一高压气室接头及一低压气室接头,该高压气室接头与该高压贴合流道相通,且该低压气室接头与该低压贴合流道相通,该高压气室接头、低压气室接头与一气压模组相接,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高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高压气体至该高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并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低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低压气体至该低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该下压合平台设于对应该压接面之下方处;该上压合平台设于该压接头之连接部上方,该上、下压合平台可上、下位移,进行该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藉此,进行压合时,该下压合平台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二材料,及该压接面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一材料,透过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贴合流道之设计,以及透过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之设计,使藉由该气压模组于贴合过程时序进行输出之高、低压气体之正压及负压的压力调节,进而使该第一材料之贴合面形成中心微变形凸面效果,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除气泡功能,而该第一材料之贴合面于微形变排除气泡之贴合时序完成后,该气压模组再进行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贴合流道之腔室压力值调压控制,令该多孔式之压接面形成压合气垫进行非接触型压合功能,压合时同时加入该上压合平台之该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以进行加压或减压贴合压力控制,使待贴合之第二材料与待贴合之第一材料达到无痕式吸附,全面均压无接触贴合在一起。为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之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之平面示意图。图2、图3、图4、图5为本专利技术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之连续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压接头10压接部11连接部12压接面13高压贴合流道14低压贴合流道15高压气室接头16低压气室接头17低压气室腔体18下压合平台20上压合平台30第二材料40第一材料50贴合面51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乃有关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之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其主要系包括有:一压接头10、一下压合平台20及一上压合平台30。其中,该压接头10下端具有一压接部11,上端则具有一连接部12,该压接部11之外侧设有一多孔式之压接面13,该压接面13内侧中心部设有一高压贴合流道14,该高压贴合流道14内环侧设有一低压气室腔体18,该低压气室腔体18上连接有一一低压贴合流道15,使该高压贴合流道14、低压气室腔体18之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13,而该连接部12上设有一高压气室接头16及一低压气室接头17,该高压气室接头16与该高压贴合流道14相通,且该低压气室接头17与该低压贴合流道15相通,该高压气室接头16、低压气室接头17与一气压模组相接(图中未示),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高压气室接头16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高压气体至该高压贴合流道14中,而通过该多孔式高压孔之压接面13,并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低压气室接头17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低压气体至该低压贴合流道15中,而通过该多孔式高压孔之压接面13。该下压合平台20设于对应该压接面13之下方处。该上压合平台30设于该压接头10之连接部12上方,该上、下压合平台30可上、下位移,进行该压接面13与该下压合平台20之间的间隙控制。藉上述构件之组成,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所示,进行压合时,该下压合平台20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二材料40,及该压接面13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一材料50,透过该高压贴合流道14、低压贴合流道15之设计,以及透过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13之设计,使藉由该气压模组于贴合过程时序进行输出之高、低压气体之正压(推力)及负压(吸力)的压力调节,进而使该第一材料50之贴合面51形成中心微变形凸面效果,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除气泡功能(如第3、4图所示),而该第一材料50之贴合面51于微形变排除气泡之贴合时序完成后,该气压模组再进行该高压贴合流道14、低压贴合流道15之腔室压力值调压控制,令该多孔式之压接面13形成压合气垫进行非接触型压合功能,压合时同时加入该上压合平台30之该压接面13与该下压合平台20之间的间隙控制,以进行加压或减压贴合压力控制,使待贴合之第二材料40与待贴合之第一材料50达到无痕式吸附,全面均压无接触贴合在一起。复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第一材料50可为一光学胶(OCA)或一双面胶。复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第二材料40可为一玻璃外盖(CoverGlass)、一液晶显示屏(LCD)、一LCD显示模组(LCM)或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复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上压合平台30可藉由一驱动装置之带动(图中未示),产生垂直上、下位移。复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多孔式之压接面13之材质可为一多孔式之陶瓷或一多孔式平台。请再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气压模组之高、低压气体之正压(推力)及负压(吸力)的压力调节,其压力大小需视贴合材料而定,不同材料使用不同之压力。请再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该气压模组进行该高压贴合流道14、低压贴合流道15之腔室压力值调压控制,其压力值大小需视贴合材料而定,不同材料使用不同之压力。请再参阅图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压接头,该压接头下端具有一压接部,上端则具有一连接部,该压接部之外侧设有一多孔式之压接面,该压接面内侧中心部设有一高压贴合流道,该高压贴合流道内环侧设有一低压气室腔体,该低压气室腔体上连接有一低压贴合流道,使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气室腔体之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而该连接部上设有一高压气室接头及一低压气室接头,该高压气室接头与该高压贴合流道相通,且该低压气室接头与该低压贴合流道相通,该高压气室接头、低压气室接头与一气压模组相接,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高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高压气体至该高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并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低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低压气体至该低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n一下压合平台,该下压合平台设于对应该压接面之下方处;及/n一上压合平台,该上压合平台设于该压接头之连接部上方,该上、下压合平台可上、下位移,进行该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n其中,进行压合时,该下压合平台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二材料,及该压接面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一材料,藉由该气压模组于贴合过程时序进行输出之高、低压气体之正压及负压的压力调节,而使该第一材料之贴合面形成中心微变形凸面效果,达到贴合间贴合面排除气泡功能,而该第一材料之贴合面于微形变排除气泡之贴合时序完成后,该气压模组再进行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贴合流道之腔室压力值调压控制,令该多孔式之压接面形成压合气垫进行非接触型压合功能,压合时同时加入该上压合平台之该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以进行加压或减压贴合压力控制,使待贴合之第二材料与待贴合之第一材料达到无痕式吸附,全面均压无接触贴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压接头,该压接头下端具有一压接部,上端则具有一连接部,该压接部之外侧设有一多孔式之压接面,该压接面内侧中心部设有一高压贴合流道,该高压贴合流道内环侧设有一低压气室腔体,该低压气室腔体上连接有一低压贴合流道,使该高压贴合流道、低压气室腔体之高低压气体可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而该连接部上设有一高压气室接头及一低压气室接头,该高压气室接头与该高压贴合流道相通,且该低压气室接头与该低压贴合流道相通,该高压气室接头、低压气室接头与一气压模组相接,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高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高压气体至该高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并使该气压模组能于该低压气室接头上输出正压及负压之低压气体至该低压贴合流道中,而通过该多孔式之压接面;
一下压合平台,该下压合平台设于对应该压接面之下方处;及
一上压合平台,该上压合平台设于该压接头之连接部上方,该上、下压合平台可上、下位移,进行该压接面与该下压合平台之间的间隙控制;
其中,进行压合时,该下压合平台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二材料,及该压接面上置放待贴合之第一材料,藉由该气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