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79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该汽车车门总成包括: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上;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上;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左侧侧碰强度比右侧高,左前车门采用支撑杆,右前车门采用加强板,提高了左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增强了左前车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变形能力,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

A kind of car door assembly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构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而在汽车的研发设计中,安全性的设计需求受到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现有技术中,会在汽车的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均采用加强板的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侧向发生碰撞的时候,加强板的结构仍然存在汽车的侧碰强度不够高的问题,车门会发生形变,若车门的侵入量过大,会导致车门打不开的现象,影响车内司乘人员快速逃生,危及车内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的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均采用加强板的结构,在汽车发生碰撞,尤其是侧向发生碰撞的时候,加强板的结构仍然存在汽车的侧碰强度不够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包括: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所述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所述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可选地,所述左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个数为2。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倾斜于水平面。可选地,所述右前车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右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可选地,所述左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个数为1,且所述支撑杆采用Y形结构,所述Y形结构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右前车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右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材质采用br1500hs高强度耐候钢材。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上套接有打胶槽的承载体,在所述打胶槽内打膨胀胶,用于支撑外板。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该汽车车门总成包括: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上;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上;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左侧侧碰强度比右侧高,左前车门采用支撑杆,右前车门采用加强板,提高了左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增强了左前车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变形能力,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前车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右前车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采用Y形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支撑杆11,支架12,车门内板13,加强板14,打胶槽的承载体1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总成,该汽车车门总成包括: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参见图1、图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左前车门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右前车门的示意图;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两端通过支架12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13上;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14,加强板14的两端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13上;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左侧侧碰强度比右侧高,左前车门采用支撑杆11,右前车门采用加强板14,提高了左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增强了左前车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变形能力,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本实施例的左前车门是指靠近车头的左边的车门,右前车门是指靠近车头的右边的车门,本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总成适用于两座车、四座车等。左前车门的支撑杆11的个数可以为1、2、3等,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左前车门的支撑杆11的个数为2,进一步提高了左前车门侧碰的强度,进一步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倾斜于水平面。支撑杆11靠近车头的一端,高于靠近车尾的一端;左前车门的两个支撑杆11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右前车门的加强板14倾斜于水平面。加强板14靠近车头的一端,高于靠近车尾的一端。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右前车门还包括支撑杆11,右前车门的支撑杆11的两端通过支架12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13上。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14和支撑杆11,进一步提高了右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右前车门的一个支撑杆11和一个加强板14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不平行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左前车门包括两个支撑杆11,右前车门包括一个支撑杆11和一个加强板14,提高了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且由于支撑杆11的重量大于加强板14的重量,所以相比于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均采用支撑杆11的方案,减轻了车门的总重量。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11采用Y形结构的示意图,左前车门的支撑杆11的个数为1,且支撑杆11采用Y形结构,Y形结构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保证支撑杆11的稳固性。支撑杆11采用Y形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提升左前车门的侧碰性能,将左前车门分成三个稳定的三角受力区,增强左前车门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抗变形能力,为车内司乘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空间。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右前车门还包括支撑杆11,右前车门的支撑杆11的两端通过支架12固定在汽车的车门内板13上。此时右前车门的支撑杆11可以采用与左前车门一样的Y形结构,也可以采用一字形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左前车门包括一个Y形结构的支撑杆11,右前车门包括一个加强板14和一个Y形结构的支撑杆11,或者右前车门包括一个加强板14和一个一字形结构的支撑杆11,提高了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侧碰的强度,减小了对车内司乘人员的伤害;且由于支撑杆11的重量大于加强板14的重量,所以相比于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均采用支撑杆11的方案,减轻了车门的总重量。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的材质采用br1500hs高强度耐候钢材,提高支撑杆11的刚度。br1500hs高强度耐候钢材是热成型件。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n所述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n所述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前车门和右前车门;
所述左前车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
所述右前车门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个数为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倾斜于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车门还包括支撑杆,所述右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车门的支撑杆的个数为1,且所述支撑杆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涛刘杨琴孙超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