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02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涉及车轮技术领域,设置在底板上,包括内侧固定板和外侧固定板,在所述内侧固定板和外侧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全向轮和电机,所述全向轮与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位于外侧固定板和内侧固定板之间;在所述外侧固定板和内侧固定板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与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侧固定板和内侧固定板之间转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远离外侧固定板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和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位于联轴器两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全向轮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Shock absorption wheel of mobil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轮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
技术介绍
全向轮车辆能够在各个方向上移动,甚至可在原地旋转360度,这给控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然而,现有的全向轮车辆没有减震系统,车轮的轴承座直接与车体刚性连接,容易产生打滑而偏离行驶轨迹。此外,目前多数驱动单元采用电机直接通过法兰与驱动轮连接的方式,导致电机轴受较大径向力,影响电机寿命。刚性连接的减震系统,缺乏伸缩性,因而对全向轮车辆的行驶地面平整度要求很高,如果平整度稍差,不仅容易产生打滑而偏离行驶轨迹,严重时还可能会对车辆和车辆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破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采用电机直接通过法兰与驱动轮连接的方式,导致电机轴受较大径向力,影响电机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全向轮在使用过程中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设置在底板上,包括内侧固定板和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固定板(1)和外侧固定板(2),在所述内侧固定板(1)和外侧固定板(2)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全向轮(3)和电机(4),所述全向轮(3)与电机(4)通过联轴器(41)连接,所述联轴器(41)位于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n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组件(5),所述转动连接组件(5)与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转动设置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远离外侧固定板(2)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n所述减震机构(6)和所述转动连接组件(5)位于联轴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固定板(1)和外侧固定板(2),在所述内侧固定板(1)和外侧固定板(2)相互远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全向轮(3)和电机(4),所述全向轮(3)与电机(4)通过联轴器(41)连接,所述联轴器(41)位于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
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组件(5),所述转动连接组件(5)与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转动设置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远离外侧固定板(2)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
所述减震机构(6)和所述转动连接组件(5)位于联轴器(41)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内侧固定板(1)之间的转轴(51)、以及套接在所述转轴(51)上的轴承座(52),在所述轴承座(52)内设置有与所述转轴(51)连接的连接轴承(53),所述轴承座(52)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固定板(2)和/或内侧固定板(1)上固定有支撑轴承(54),所述转轴(51)连接在所述支撑轴承(54)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减震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51)上且位于所述连接轴承(53)的一侧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李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