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48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壳体一侧面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底座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除尘腔、吸热腔、排热腔,第一进气孔一端和第二进气孔一端均通过竖孔与除尘腔内部连通,除尘腔内部注装有冷却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竖孔、除尘腔和散热扇的设计,除尘腔内部的冷却水吸收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竖孔延长除尘腔内的空气进入壳体的路程,并且灰尘由于自重也增加了灰尘通过竖孔进入壳体内的难度,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外壳内而影响电机工作性能的问题。

Dust proof and heat dissipation shell of electric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st-proof heat dissipation shell of a motor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 heat dissip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shell and a base, the outer wall of one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inlet, the inner wall of one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ir inlet, the base interior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removal chamber, a heat absorption chamber and a heat discharge chamber from left to right, one end of the first air inlet and one end of the second air inle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ust removal chamber through a vertical hole, and the dust removal chamber interior is filled with cooling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air inlet, the second air inlet, the vertical hole, the dust chamber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fan, the cooling water inside the dust chamber absorbs and filters the dust in the air, the vertical hole extends the distance of the air in the dust chamber entering the shell, and the self weight of the dust also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dust entering the shell through the vertical hole, avoiding the dust in the external air entering the shell Problems affecting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
本技术属于电机散热
,特别是涉及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
技术介绍
电动机外壳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品,现在市场上的电动机壳散热效果不太好,绝大部分是铁制品,受温差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崩裂的现象,同时由于电动机壳防尘效果差,影响其性能,使其工作不稳定。现有的电动机外壳通常开设散热孔来提高散热效果,但是散热孔直接暴露在外部,很容易造成灰尘落入外壳内,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通过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竖孔、除尘腔和散热扇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电机外壳的散热孔暴露在外部,容易造成灰尘落入外壳内,影响电机工作性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壳体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壳体一侧面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底座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除尘腔、吸热腔、排热腔,所述第一进气孔一端和第二进气孔一端均通过竖孔与除尘腔内部连通,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吸热腔内部连通,所述壳体另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一端通过竖孔与排热腔内部连通,所述除尘腔内部注装有冷却水。进一步地,所述吸热腔一侧面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一端与排热腔内部连通,所述贯穿孔内壁安装有三个散热扇。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除尘腔内部,所述导热板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位于冷却水中。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腔顶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除尘腔一侧面开设有排水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竖孔、除尘腔和散热扇的设计,外界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进气孔、竖孔进入除尘腔内,除尘腔内部的冷却水吸收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然后过滤后的空气再依次通过另一竖孔、第二进气孔进入壳体内部,对电机进行散热,竖孔延长了除尘腔内的空气进入壳体的路程,并且灰尘由于自重也增加了灰尘通过竖孔进入壳体内的难度,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外壳内而影响电机工作性能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结构正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底座,101-第一进气孔,102-第二进气孔,103-竖孔,104-第一排气孔,105-第二排气孔,106-导热板,107-散热翅片,201-除尘腔,202-吸热腔,203-排热腔,204-散热扇,205-进水孔,206-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为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座2,壳体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壳体1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01,壳体1一侧面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02,底座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除尘腔201、吸热腔202、排热腔203,第一进气孔101一端和第二进气孔102一端均通过竖孔103与除尘腔201内部连通,壳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04,第一排气孔104与吸热腔202内部连通,壳体1另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排气孔105,第二排气孔105一端通过竖孔103与排热腔203内部连通,除尘腔201内部注装有冷却水。其中如图1所示,吸热腔202一侧面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一端与排热腔203内部连通,贯穿孔内壁安装有三个散热扇204。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06,导热板106位于除尘腔201内部,导热板106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07,散热翅片107位于冷却水中,散热翅片107通过导热板106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中。其中如图1-2所示,除尘腔201顶部开设有进水孔205,方便往除尘腔201内添加冷却水,除尘腔201一侧面开设有排水孔206,通过排水孔206将除尘腔201内的冷却水和灰尘一起排出。其中,散热扇204通过导线与外部现有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有用电均是由外部电源提供。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PLC控制器控制散热扇204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104、第二排气孔105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排出,同时外界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进气孔101、竖孔103进入除尘腔201内,除尘腔201内部的冷却水吸收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然后过滤后的空气再依次通过另一竖孔103、第二进气孔102进入壳体1内部,对壳体1内部的电机进行散热,竖孔102延长了除尘腔201内的空气进入壳体1的路程,并且灰尘由于自重也增加了灰尘通过竖孔103进入壳体1内的难度,避免了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外壳1内而影响电机工作性能的问题。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壳体(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01),所述壳体(1)一侧面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02),所述底座(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除尘腔(201)、吸热腔(202)、排热腔(203),所述第一进气孔(101)一端和第二进气孔(102)一端均通过竖孔(103)与除尘腔(201)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04),所述第一排气孔(104)与吸热腔(202)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另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排气孔(105),所述第二排气孔(105)一端通过竖孔(103)与排热腔(203)内部连通,所述除尘腔(201)内部注装有冷却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用电机防尘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壳体(1)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101),所述壳体(1)一侧面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02),所述底座(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除尘腔(201)、吸热腔(202)、排热腔(203),所述第一进气孔(101)一端和第二进气孔(102)一端均通过竖孔(103)与除尘腔(201)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04),所述第一排气孔(104)与吸热腔(202)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另一侧面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排气孔(105),所述第二排气孔(105)一端通过竖孔(103)与排热腔(203)内部连通,所述除尘腔(201)内部注装有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金娟恽懿凌姜子坤何荣范汝祥陈胜男朱静忠陈龙丁玉平翁惠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东泽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