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16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包括:冷却润滑油腔,所述冷却润滑油腔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底部并被配置为储存冷却润滑油液;控制油腔,所述控制油腔设置在所述冷却润滑油腔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储存控制油液,所述控制油腔和所述冷却润滑油腔之间设有油腔分离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变速器的冷却润滑油液置于变速器底部的冷却润滑油腔,将变速器的控制油液置于变速器侧面的控制油腔,从而降低了冷却润滑油腔的油位高度,进而减小了拖曳损失,提高了变速器效率;此外,还提高了控制油液的清洁度,降低了由阀体阻塞导致的变速器故障率。

A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transmission, which includes: a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avit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configured to store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a control oil cavity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avity and configured to store the control oil, the control oil cavity and the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cavity separation wall.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by placing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of the transmission in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placing the control oil of the transmission in the control oil cavity at the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the oil level height of the cooling lubricating oil cavity is reduced, the drag loss is reduc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mission is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cleanness of the control oil is improved, and the bypass valve is reduced Transmission failure rate due to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自动变速器采用液压控制,油液集中于变速器底部的油腔中,为了满足变速器的控制和冷却润滑需求,变速器加油量较大,这将导致变速器油位高,使变速器的多个旋转部件浸在油液中,从而使变速器拖曳扭矩增大,变速器效率降低;此外,由于变速器控制油液与齿轮直接接触,齿轮磨损产生的杂质将导致控制油液清洁度变差,进而阻塞控制阀体,导致变速器产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油位高、控制油液清洁度差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器,包括:冷却润滑油腔,所述冷却润滑油腔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底部并被配置为储存冷却润滑油液;控制油腔,所述控制油腔设置在所述冷却润滑油腔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储存控制油液,所述控制油腔和所述冷却润滑油腔之间设有油腔分离壁。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速器设有变速器前壳组件、变速器后壳组件和变速器侧壳组件,所述变速器前壳组件和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围设形成所述冷却润滑油腔,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和所述变速器侧壳组件围设形成所述控制油腔。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上设置所述油腔分隔壁,所述油腔分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控制油腔和所述冷却润滑油腔的油腔连通孔。油腔分隔壁将冷却润滑油腔和控制油腔分离,油液和油气通过油腔连通孔转移。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油腔的顶部设有注油口,所述控制油腔的底部设有控制油腔放油口。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腔连通孔位于所述注油口和所述控制油腔放油口之间。当变速器注油时,油液先通过注油口注入控制油腔,待控制油腔的油位到达油腔连通孔的高度时,控制油腔完成注油,此时,油液经油腔连通孔流入冷却润滑油腔,待注油量达到规定值时,冷却润滑油腔完成注油。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润滑油腔的底部设有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当变速器需要换油时,可通过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控制油腔放油口分别将冷却润滑油腔和控制油腔中的油液排出,再按上述的注油过程注油。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油腔的顶部设置有油腔排气孔。当变速器内部温度升高,部分油液气化形成油气,进而使变速器内部的气压增大,可通过油腔排气孔及时泄压、维持变速器内部的气压稳定。作为上述的变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油腔和所述油腔排气孔之间设有迷宫结构的排气通道。油气在排气通道内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冷却为油液,重新流回油腔中,气体经油腔排气孔排到变速器外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变速器的冷却润滑油液置于变速器底部的冷却润滑油腔,将变速器的控制油液存储在变速器侧面的控制油腔,从而降低了冷却润滑油腔的油位高度,进而减小了拖曳损失,提高了变速器效率;此外,还提高了控制油液的清洁度,降低了由阀体阻塞导致的变速器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速器的正视图(从变速器前壳组件方向观察);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1、冷却润滑油腔;2、控制油腔;3、变速器前壳组件;4、变速器后壳组件;5、变速器侧壳组件;6、油腔分隔壁;7、油腔连通孔;8、注油口;9、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10、控制油腔放油口;11、油腔排气孔;12、排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油位高、控制油液清洁度差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变速器包括冷却润滑油腔1和控制油腔2,冷却润滑油腔1设置在变速器的底部并被配置为储存冷却润滑油液,控制油腔2设置在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储存控制油液。优选地,控制油腔2的腔底面高于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的腔底面。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前壳组件3、变速器后壳组件4和变速器侧壳组件5,且冷却润滑油腔1由变速器前壳组件3和变速器后壳组件4围设而成,控制油腔2由变速器后壳组件4和变速器侧壳组件5围设而成。如图2和图3所示,变速器后壳组件4上设置有油腔分隔壁6,用于分离冷却润滑油腔1和控制油腔2;油腔分隔壁6上设置有油腔连通孔7,以实现冷却润滑油腔1和控制油腔2的油液平衡及通气。即通过油腔连通孔7,控制油腔2的油液可通过油腔连通孔7进入冷却润滑油腔1,同时冷却润滑油腔1的油气可通过油腔连通孔7进入控制油腔2。控制油腔2的顶部设置有注油口8,冷却润滑油腔1的底部设置有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9,控制油腔2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油腔放油口10。需要说明的是,注油口8、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9和控制油腔放油口10均安装使冷却润滑油腔1和控制油腔2与变速器外部可选择性隔离的密封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件为螺塞。当变速器注油时,各密封件(螺塞)为关闭状态,油液先通过注油口8注入控制油腔2,待控制油腔2的油位到达油腔连通孔7的高度时,控制油腔2完成注油,此时,油液经油腔连通孔7流入冷却润滑油腔1,待注油量达到规定值时,冷却润滑油腔1完成注油。当变速器换油时,先打开冷却润滑油腔放油口9、控制油腔放油口10处的密封件,分别将冷却润滑油腔1和控制油腔2中的油液排出,再按上述的注油过程注油。如图3和图4所示,控制油腔2的顶部设置有油腔排气孔11,控制油腔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润滑油腔(1),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底部并被配置为储存冷却润滑油液;/n控制油腔(2),所述控制油腔(2)设置在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储存控制油液,所述控制油腔(2)和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之间设有油腔分离壁(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润滑油腔(1),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设置在所述变速器的底部并被配置为储存冷却润滑油液;
控制油腔(2),所述控制油腔(2)设置在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储存控制油液,所述控制油腔(2)和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之间设有油腔分离壁(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设有变速器前壳组件(3)、变速器后壳组件(4)和变速器侧壳组件(5),所述变速器前壳组件(3)和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4)围设形成所述冷却润滑油腔(1),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4)和所述变速器侧壳组件(5)围设形成所述控制油腔(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后壳组件(4)上设置所述油腔分隔壁(6),所述油腔分隔壁(6)上设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军包轩铭梁伟朋唐立中梅相楠樊雪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