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27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注油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包括油杯、导油柱和往复运动机构,导油柱和往复运动机构设置在油杯内,往复运动机构设置在导油柱的下方,油杯中部的内侧设有隔板,隔板内设有轴套,导油柱设置在轴套内,隔板的内壁面与轴套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Ⅱ,轴套的内壁面与导油柱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Ⅲ,挡板和轴套将油杯分为盛装润滑油的上腔体和供往复运动机构上下运动的下腔体。无需外部提供能源,直接与被润滑往复结构接触,由被润滑结构提供运动动力,润滑油自然流下,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高,故障率、成本以及维护频率低。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oi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ubricating oil fill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oil injecto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oil cup, an oil guide pillar and a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wherein the oil guide pillar and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are arranged in the oil cup,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under the oil guide pillar, the inner side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oil cup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board, the partitio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sleeve, the oil guide pillar is arranged in the shaft sleeve, the O-ring II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shaft sleeve, and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shaft sleeve and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oil guide pillar The oil cup is divided into an upper cavity for containing lubricating oil and a lower cavity for up and down movement of the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by a baffle plate and a shaft sleeve. Without external energy supply, it directly contacts with the lubricated reciprocating structure, and the lubricated structure provides motion power. The lubricating oil flows naturally,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reusable, high stability, low failure rate, cost and maintenance frequ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往复式注油器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注油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
技术介绍
在机械润滑方面,市面普遍采用的注油器为接电或者采用注油器内部化学反应为注油提供动力的结构,但是上述结构的注油器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此类方式对某些防爆要求严格的场所不适用,部分化学反应提供注油动力的注油器能达到很高防爆要求,但此类注油器多为一次性设备,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成本极高;其次,部分往复运动机构当中,润滑设备难以固定,润滑方案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无需外部提供能源,直接与被润滑往复结构接触,由被润滑结构提供运动动力,润滑油自然流下,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稳定性高,故障率、成本以及维护频率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其中,包括油杯、导油柱和往复运动机构,导油柱和往复运动机构设置在油杯内,往复运动机构设置在导油柱的下方,油杯中部的内侧设有隔板,隔板内设有轴套,导油柱设置在轴套内,隔板的内壁面与轴套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Ⅱ,轴套的内壁面与导油柱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Ⅲ,挡板和轴套将油杯分为盛装润滑油的上腔体和供往复运动机构上下运动的下腔体;所述导油柱呈空心管状,导油柱的顶端设置在上腔体内,导油柱的底端设置在下腔体内,导油柱中部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轴套的上方,限位挡板下方的导油柱侧壁上设有进油微孔和出油微孔,进油微孔位于出油微孔的上方,通过设置进油微孔和出油微孔,实现了向下部的往复运动机构注油;所述油杯的顶部与顶盖固定连接,顶盖底部表面的中心固定有导向管,导油柱的上端设置在导向管内,导油柱与导向管、轴套呈同心设置,顶盖底部表面与限位挡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位于导向管和导油柱的外侧,顶盖上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通气管。所述油杯上腔体的侧壁安装有液位计。通过液位计可以观察油杯内润滑油的液位,以便于及时了解油杯内的液体情况,及时向油杯内注入润滑油,以保证注油器的正常工作。当往复运动机构推动导油柱向上运动时,进油微孔进入上腔体内,出油微孔位于轴套内,润滑油通过进油微孔流入导油柱内;当导油柱向下运动时,进油微孔离开上腔体,进入轴套内,出油微孔进入下腔体内,润滑油通过出油微孔滴入往复运动机构中。所述油杯的顶部表面与顶盖的底部表面之间设有O型圈Ⅰ。通过O型圈Ⅰ实现了油杯和顶盖之间的密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该注油器注油时,不需外接电源、气源以及其他提供能源,直接与被润滑往复结构接触,由被润滑结构提供运动动力,润滑油自然流下,原理简单,操作方便;(2)注油器可多次重复使用,稳定性高,故障率、成本以及维护频率较其他注油器相比极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油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油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盖;2油杯;201上腔体;202下腔体;3弹簧,4导油柱,5轴套,6液位计,7通气管,8O型圈Ⅰ,9O型圈Ⅱ;10O型圈Ⅲ;11固定螺栓;12往复运动机构;13限位挡板;14进油微孔;15出油微孔;16螺纹通孔;17导向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至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包括油杯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油杯2内,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导油柱4的下方。油杯2中部的内侧设有隔板,隔板内设有轴套5,导油柱4设置在轴套5内,隔板的内壁面与轴套5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Ⅱ9,轴套5的内壁面与导油柱4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Ⅲ10,通过设置挡板和轴套5,将油杯2分为上腔体201和下腔体202,通过O型圈Ⅱ9和O型圈Ⅲ10实现了上腔体201和下腔体202之间相互独立不贯通,上腔体201内装有润滑有,为储油腔体,需要润滑的往复运动机构设置在下腔体202内,因此下腔体为往复运动机构运动腔体。导油柱4呈空心管状,导油柱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堵板,导油柱4的顶端设置在上腔体201内,导油柱4的底端设置在下腔体202内,导油柱4中部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挡板13,限位挡板13位于轴套5的上方,导油柱4向下运动过程中,限位挡板1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即当导油柱4运动至限位挡板13与轴套5接触时,导油柱4就无法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挡板13下方的导油柱4侧壁上设有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进油微孔14位于出油微孔15的上方,通过设置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实现了向下部的往复运动机构注油。当往复运动机构12推动导油柱4向上运动时,进油微孔14进入上腔体201内,出油微孔位于轴套5内,此时油杯内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进油微孔14流入导油柱4内;当导油柱4向下运动时,进油微孔14离开上腔体201,进入轴套5内,出油微孔15进入下腔体202内,润滑油沿着出油微孔15从导油柱内流出,并滴入往复运动机构中。油杯2的顶部通过固定螺栓11与顶盖1固定连接,同时油杯的顶部表面与顶盖的底部表面之间设有O型圈Ⅰ8,通过O型圈Ⅰ实现了油杯2和顶盖1之间的密封连接。顶盖底部表面的中心固定有导向管17,导油柱4的上端设置在导向管17内,导油柱4与导向管17、轴套5呈同心设置,导向管17起到了导向作用,保证导油柱进行上下垂直运动,防止导油柱在做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产生偏心。顶盖1底部表面与限位挡板13之间设有弹簧3,弹簧位于导向管17和导油柱4的外侧。往复运动机构12向上运动过程中,会推动导油柱4向上运动,此时弹簧3被压缩,弹簧3内产生回弹力。往复运动机构12向下运动过程中,导油柱4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顶盖1上设有螺纹通孔16,螺纹通孔16处连接有通气管7,通过通气管7实现油杯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的压强相同,以保证油杯2内部的气压正常。需要向油杯2内注油时,将通气管7拆下,由螺纹通孔16向油杯内注入润滑油,不需要打开顶盖1。油杯上腔体201的侧壁安装有液位计6,通过液位计可以观察上腔体201内润滑油的液位,以便于及时了解油杯内的液体情况,及时向油杯2内注入润滑油,以保证注油器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往复运动机构12向上运动,往复运动机构的顶端进入油杯2的下腔体202,当往复运动机构的顶端与导油柱4的底端接触时,往复运动机构12推动导油柱4向上运动,当往复运动机构12向上运动至极限位置时,进油微孔14位于上腔体201内,出油微孔15位于轴套5内,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进油微孔14流入导油柱4内。往复运动机构向下运动时,导油柱4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导油柱4向下运动,此时导油柱的出油微孔15进入下腔体202内,进油微孔14离开上腔体201进入轴套5处,润滑油从出油微孔15流出,直接滴入往复运动机构内,实现了对往复运动机构的润滑。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油杯(2)内,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导油柱(4)的下方,油杯(2)中部的内侧设有隔板,隔板内设有轴套(5),导油柱(4)设置在轴套(5)内,隔板的内壁面与轴套(5)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Ⅱ(9),轴套(5)的内壁面与导油柱(4)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Ⅲ(10),挡板和轴套(5)将油杯(2)分为盛装润滑油的上腔体(201)和供往复运动机构上下运动的下腔体(202);/n所述导油柱(4)呈空心管状,导油柱(4)的顶端设置在上腔体(201)内,导油柱(4)的底端设置在下腔体(202)内,导油柱(4)中部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挡板(13),限位挡板(13)位于轴套(5)的上方,限位挡板(13)下方的导油柱(4)侧壁上设有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进油微孔(14)位于出油微孔(15)的上方,通过设置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实现了向下部的往复运动机构注油;/n所述油杯(2)的顶部与顶盖(1)固定连接,顶盖底部表面的中心固定有导向管(17),导油柱(4)的上端设置在导向管(17)内,导油柱(4)与导向管(17)、轴套(5)呈同心设置,顶盖(1)底部表面与限位挡板(13)之间设有弹簧(3),弹簧位于导向管(17)和导油柱(4)的外侧,顶盖(1)上设有螺纹通孔(16),螺纹通孔(16)处连接有可拆卸的通气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往复式注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导油柱(4)和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油杯(2)内,往复运动机构(12)设置在导油柱(4)的下方,油杯(2)中部的内侧设有隔板,隔板内设有轴套(5),导油柱(4)设置在轴套(5)内,隔板的内壁面与轴套(5)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Ⅱ(9),轴套(5)的内壁面与导油柱(4)的外壁面之间设有O型圈Ⅲ(10),挡板和轴套(5)将油杯(2)分为盛装润滑油的上腔体(201)和供往复运动机构上下运动的下腔体(202);
所述导油柱(4)呈空心管状,导油柱(4)的顶端设置在上腔体(201)内,导油柱(4)的底端设置在下腔体(202)内,导油柱(4)中部的外侧固定有限位挡板(13),限位挡板(13)位于轴套(5)的上方,限位挡板(13)下方的导油柱(4)侧壁上设有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进油微孔(14)位于出油微孔(15)的上方,通过设置进油微孔(14)和出油微孔(15),实现了向下部的往复运动机构注油;
所述油杯(2)的顶部与顶盖(1)固定连接,顶盖底部表面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刘庆华吴志岳曹学磊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