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注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427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油脂供应单元;注脂单元,多个注脂单元分别与油脂供应单元相连;注脂单元包括托盘、支撑轴和压盖;其中:托盘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支撑轴位于托盘的凹槽内;凹槽与支撑轴之间形成油脂通道,压盖盖设于支撑轴顶端,压盖具有沿支撑轴的轴线往复运动以对位于油脂通道末端的轴承进行压紧和解除压紧的自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脂顺着油脂通道即可进入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子或滚珠间隙内,实现对轴承的精准润滑,油脂不会进入轴承内圈中间部位,节约润滑脂用量,并且该装置通过油脂供应单元提供油脂,不需要耗费多余人力,能够提高注脂效率。

Bearing grease inj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aring grease inj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grease supply unit; a grease injection unit, wherein a plurality of grease injection uni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grease supply unit; the grease injection unit comprises a tray, a support shaft and a gland; wherein: a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ray, and the support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groove of the tray; a grease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groove and the support shaft, and the gland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upport shaft The gland has the freedom of reciprocating movement along the axis of the supporting shaft to compress and release the bearing at the end of the grease channel. The greas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ter the roller or ball gap between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along the grease channel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lubrication of the bearing, the grease will not ent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thus saving the amount of grease, and the device provides the grease through the grease supply unit, which does not need to consume extra manpower and can improve the grease inje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注脂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注脂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注脂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用于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当前,汽车轮毂逐步向单元方向发展,由单一的轴承变为集成轴承、轮毂及防抱死制动系统传感器的功能部件。润滑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它对于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轮毂轴承单元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添加润滑油脂,一般通过人工向轴承中涂抹油脂,一方面,难以保证油脂进入轴承滚子间隙,也难以保证均匀性,造成需要润滑的滚道油脂注入不足,导致轴承在长时间运转后出现因润滑不良产生早期疲劳失效现象,另一方面,人工注脂耗费人力,效率低且油脂浪费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油脂供应单元;注脂单元,多个注脂单元分别与油脂供应单元相连;注脂单元包括托盘、支撑轴和压盖;其中:托盘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支撑轴位于托盘的凹槽内;凹槽与支撑轴之间形成油脂通道,压盖盖设于支撑轴顶端,压盖具有沿支撑轴的轴线往复运动以对位于油脂通道末端的轴承进行压紧和解除压紧的自由度。进一步地,凹槽提供与轴承外形相匹配并用以支撑轴承的接触面。进一步地,托盘的凹槽的底端开设有用以固定支撑轴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托盘的注脂孔;注脂孔与油脂供应单元相连。进一步地,支撑轴包括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段;定位段开设有与注脂孔相连通的进脂孔和与进脂孔相连通并周向布置的出脂孔,所述出脂孔与油脂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支撑轴还包括支撑段;支撑段与定位段相抵接;支撑段提供与轴承接触,并对轴承提供支撑的支撑面。进一步地,支撑轴还包括承压段;承压段一端与支撑段相抵接,另一端与压盖活动连接。进一步地,压盖包括对轴承施加压紧力的台阶面;轴承位于接触面、支撑面和台阶面之间。进一步地,压盖与支撑面相对的一面开设有盲孔;承压段的另一端装设于盲孔内。进一步地,注脂单元还包括夹钳;夹钳与压盖相连,并可将压盖沿支撑轴的轴线提升或者降低。进一步地,油脂供应单元包括:储脂罐;泵,泵与储脂罐相连;其中,泵通过分油接头分别与注脂单元的托盘的注脂孔相连。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待润滑轴承的油脂存储于该油脂供应单元内,并且油脂供应单元将油脂输送至注脂单元,注脂单元的托盘与支撑轴之间形成油脂通道,油脂可以进入该油脂通道,并且轴承位于油脂通道的末端,这样油脂顺着油脂通道即可进入轴承的内环和外环间隙内,实现对轴承的精准润滑,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并且该装置通过油脂供应单元供油脂,不需要耗费多余人力,能够提高注脂效率及节约油脂。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注脂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注脂单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轴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盖剖面图。其中:1-油脂供应单元、2-注脂单元、3-轴承;11-储脂罐、12-泵、13-分油接头、14-阀门;21-托盘、22-支撑轴、23-压盖、24-油脂通道、25-夹钳;201-凹槽、201a-接触面、202-定位槽、203-注脂孔;221-定位段、222-进脂孔、223-出脂孔、224-支撑段、224a-支撑面、225-承压段;231-台阶面、232-盲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人工注脂效率低、滚道油脂注入不足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包括:油脂供应单元1,待润滑轴承3的油脂存储于该油脂供应单元1内,并且油脂供应单元1将油脂输送至注脂单元2;注脂单元2,多个注脂单元2分别与油脂供应单元1相连,通过油脂供应单元1将油脂供应至注脂单元2;注脂单元2为一体结构,具体包括托盘21、支撑轴22和压盖23;其中:托盘2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支撑轴22位于托盘21的凹槽201内,也就是支撑轴22位于托盘21的上方;凹槽201与支撑轴22之间形成油脂通道24,凹槽201与支撑轴22之间存在空隙,支撑轴22并不能充满凹槽201,因而油脂可进入支撑轴22与凹槽201之间的空隙内;压盖23盖设于支撑轴22顶端,压盖23位于支撑轴22上方,并且压盖23具有沿支撑轴22的轴线往复运动以对位于油脂通道24末端的轴承3进行压紧和解除压紧的自由度,压盖23盖设于支撑轴22上方,并且压盖23与支撑轴22之间可以有沿支撑轴22的轴线方向的相对运动,以避让出轴承3的安装空间。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向轴承中注脂,一方面,容易将润滑脂注在轴承中间部位,造成需要润滑的滚道油脂注入不足,导致轴承在长时间运转后出现因润滑不良产生早期疲劳失效现象,另一方面,人工注脂耗费人力,降低了装配效率。本申请中,待润滑轴承3的油脂存储于该油脂供应单元1内,并且油脂供应单元1将油脂输送至注脂单元2,注脂单元2的托盘21与支撑轴22之间形成油脂通道24,油脂可以进入该油脂通道24,并且轴承3位于油脂通道24的末端,这样油脂顺着油脂通道24即可进入轴承3的内环和外环间隙内,实现对轴承3的润滑,油脂不会进入轴承中间部位,节约润滑脂用量,保证轴承3的使用寿命,并且该装置通过油脂供应单元1供油脂,不需要耗费多余人力,能够提高注脂效率。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凹槽201提供与轴承3外形相匹配并用以支撑该轴承3的接触面201a,可以理解的是,该接触面201a的形状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轴承3,可以改变接触面201a的形状,以使得接触面201a与轴承3充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脂供应单元(1);/n注脂单元(2),多个所述注脂单元(2)分别与所述油脂供应单元(1)相连;所述注脂单元(2)包括托盘(21)、支撑轴(22)和压盖(23);/n其中:所述托盘(2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所述支撑轴(22)位于所述托盘(21)的所述凹槽(201)内;所述凹槽(201)与所述支撑轴(22)之间形成油脂通道(24),所述压盖(23)盖设于所述支撑轴(22)顶端,所述压盖(23)具有沿所述支撑轴(22)的轴线往复运动以对位于所述油脂通道(24)末端的轴承(3)进行压紧和解除压紧的自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脂供应单元(1);
注脂单元(2),多个所述注脂单元(2)分别与所述油脂供应单元(1)相连;所述注脂单元(2)包括托盘(21)、支撑轴(22)和压盖(23);
其中:所述托盘(2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01),所述支撑轴(22)位于所述托盘(21)的所述凹槽(201)内;所述凹槽(201)与所述支撑轴(22)之间形成油脂通道(24),所述压盖(23)盖设于所述支撑轴(22)顶端,所述压盖(23)具有沿所述支撑轴(22)的轴线往复运动以对位于所述油脂通道(24)末端的轴承(3)进行压紧和解除压紧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1)提供与轴承(3)外形相匹配并用以支撑所述轴承(3)的接触面(20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1)的凹槽(201)的底端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支撑轴(22)的定位槽(202),所述定位槽(202)的底端开设有贯穿所述托盘(21)的注脂孔(203);
所述注脂孔(203)与所述油脂供应单元(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注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22)包括与所述定位槽(202)相匹配的定位段(221);
所述定位段(221)开设有与所述注脂孔(203)相连通的进脂孔(222)和与所述进脂孔(222)相连通并周向布置的出脂孔(223),所述出脂孔(223)与所述油脂通道(2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何文彪原彦军张杰栗飞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