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63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门内饰外板上的地图袋和设置于所述地图袋下方且用于将地图袋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储水腔的水流通道,地图袋具有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增加排水结构设计,利用了原有空间提供了易漏水物品的存放区域,并解决了这些物品带来的排水问题,方便存放易漏水的物品,同时又没有改变原车的密封性能,也没有新增零部件,既保证了原有性能又没有增加成本。

Storage device of passenger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orage device of a passenger car, which comprises a map bag arranged on the outer panel of the door interior trim and a water flow channel arranged under the map bag and used to guide the 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map bag to the water storage cavity, and the map bag has a water outlet. The storage device of the passenger car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reases the drainage structure design, uses the original space to provide a storage area for the items easy to leak, solves the drainage problem caused by these items, and facilitates the storage of the items easy to leak, at the same time, does not chang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original car, and does not add new parts,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original performanc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的储物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的储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乘用车上没有专门提供放置雨伞、雨衣等带水物品的地方。若将雨伞、雨衣等带水物品放置座位下方的地毯上,物品上的水流到地毯上会被地毯吸收,但无法排除车外,地毯容易霉变,产生异味。而若将雨伞、雨衣等带水物品放置在地图袋、手套箱等储物空间内,流出的水同样也无法排除,这些储物空间将变成储水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的储物装置,目的是方便存放易漏水的物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门内饰外板上的地图袋和设置于所述地图袋下方且用于将地图袋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储水腔的水流通道,地图袋具有排水口。所述车门内饰外板上设有两个加强筋,所述水流通道位于两个加强筋之间,加强筋和所述地图袋位于车门内饰外板的同一侧。所述两个加强筋之间的距离为30mm。所述排水口为矩形,排水口的尺寸为3*10mm。所述地图袋具有底壁,所述排水口设置于底壁上,底壁为倾斜设置。所述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本技术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增加排水结构设计,利用了原有空间提供了易漏水物品的存放区域,并解决了这些物品带来的排水问题,方便存放易漏水的物品,同时又没有改变原车的密封性能,也没有新增零部件,既保证了原有性能又没有增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乘用车的储物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地图袋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车门及其局部结构放大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车门外板;2、车门内板;3、地图袋;301、底壁;302、排水口;4、车门内饰外板;5、加强筋;6、储水腔;7、车身门洞密封条;8、车门密封条;9、侧围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门内饰外板4上的地图袋3和设置于地图袋3下方且用于将地图袋3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储水腔6的水流通道,地图袋3具有排水口302,车门内板2位于车门内饰外板4和车门外板1之间。储水腔6是在车门关闭时有车门内板2、车门密封条8、车身门洞密封条7和侧围外板9包围形成,车身门洞密封条7设置在侧围外板9上,车门密封条8设置在车门内板2上,车门密封条8的高度小于车身门洞密封条7的高度,车门密封条8与侧围外板9接触,车身门洞密封条7与车门内板2接触。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地图袋3设置在车门内饰外板4的内壁面上,地图袋3用于存放易漏水的物品,如雨伞、雨衣等雨具。车门内饰外板4上设有两个加强筋5,两个加强筋5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位于两个加强筋5之间,加强筋5和地图袋3位于车门内饰外板4的同一侧。加强筋5为竖直设置,水流通道起到引导水流的作用,防止水流在车门内饰内侧不规则的流动,避免影响到电子零件及密封零件的功能。作为优选的,两个加强筋5之间的距离为30mm,两个加强筋5处于与X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加强筋5的宽度为5mm,加强筋5的宽度方向与Y向相平行,加强筋5为从排水口302处向下延伸到车门内饰外板4的底部边缘处。如图1至图3所示,地图袋3具有底壁301,排水口302设置于底壁301上,底壁301为倾斜设置,底壁301的长度方向与X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排水口302设置在底壁301的高度最低的位置处,该高度最低的位置为距离车头最远的位置,排水口302在底壁301上为贯穿设置,水流通道位于排水口302的下方。排水口302为矩形,排水口302的尺寸为3*10mm。作为优选的,底壁3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底壁301的长度方向与X向之间的夹角为3°。如图1至图3所示,在车门内饰外板4底部边缘,保持原有设计,利用车门饰板与车身内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排水,该间隙处于车门饰板底部,而且是整体贯通的,不存在积水问题;水流经过此处后流入车门密封条8与车身门洞密封条7之间的储水腔6内,该储水腔6足够大,且不会让水回流到车内,在下次开车门时,车身门洞密封条7与车门内板2分离,车门密封条8与侧围外板9分离,储水腔6中的积水就会随着车门的打开排出到室外。上述内容所涉及的X向、Y向和Z向为在汽车O-XYZ坐标系中分别表示汽车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门内饰外板上的地图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图袋下方且用于将地图袋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储水腔的水流通道,地图袋具有排水口;/n储水腔是在车门关闭时由车门内板、车门密封条、车身门洞密封条和侧围外板包围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门内饰外板上的地图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地图袋下方且用于将地图袋中排出的水引导至储水腔的水流通道,地图袋具有排水口;
储水腔是在车门关闭时由车门内板、车门密封条、车身门洞密封条和侧围外板包围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饰外板上设有两个加强筋,所述水流通道位于两个加强筋之间,加强筋和所述地图袋位于车门内饰外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章霖谢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