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190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13)和玻璃支护结构(14);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9)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15),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供列车(7)通行的轨道(6),以及布置在轨道(6)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地铁通行与遗址保护观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遗址的原位保护、观光展示,同时又不影响地铁线路的通行。

A subway tunnel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with the function of in-situ protection and display of underground sit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bway tunnel system with the functions of in-situ protection and display of underground sites, including a site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a subway tunnel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site (9), the site protec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a repair structure (13) and a glass support structure (14) for strengthening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site (9), the subway tunnel mechanism including a concrete lined tunnel (4), And a sightseeing tunnel passing through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he site (9), the sightseeing tunnel comprises an elevated bridge (15) fixed on the ground, a track (6) laid on the elevated bridge (15) for the passage of the train (7), and a high-strength glass tunnel (10)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track (6).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combines the subway passage with the site protection and sightseeing, realizes the in-situ protection and sightseeing display of the site,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passage of the subway line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隧道及遗址保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曾经建立过许多古代都市,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许多城市曾经是古代都市,如西安、洛阳、南京等文明古都,地下埋藏有许多未曾探明的古代遗址。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对绿色、快捷出行的需求的增长,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地铁,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在古遗址较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地下遗址密布,许多并未明了,比如西安。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时有轨交线路穿过遗址的情况发生。目前在地铁施工遇到古遗址时,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首先需要停工,上报文物部门,然后由文物部门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考察、鉴定。当遇到大型重要地下遗址的时候,处于保护遗址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地铁的设计方案需要改道,绕开重要遗址,重新规划和变更地铁设计线路。如果遇到的是一般历史遗迹,则在文物考古专业人员进行保护抢救性发掘以后,清理完所有文物,然后回填进行地铁的继续施工。两种方案均需要较高的代价。即便是针对一般历史遗迹的抢救保护性发掘,由于发掘的文物已经离开了原历史环境,成为了一件件的孤立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大幅降低,无法再现文物本身的价值。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将历史遗址原位保护与文物原位展示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地铁穿越遗址的地方,按照地铁设计路线进行地铁工程,在历史遗址原址进行部分路段的改进,既展示了历史遗迹,也原位保护了地下文物,同时不做地铁设计的重新改道,使得穿越历史遗址的地铁路段,成为一个结合文物原有环境展示、历史遗迹原址保护、乘客乘坐地铁同时参观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多方面结合的地下历史遗迹保护和展示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和玻璃支护结构;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上供列车通行的轨道,以及布置在轨道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内还布置有影像展示区。更进一步的,所述影像展示区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两侧的LED显示屏。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内还布置有文物展示区。更进一步的,所述文物展示区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内两侧的文物展柜,以及摆设在文物展柜中的可移动类文物。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对遗址原始结构进行清理和修补加固,并采用高强玻璃支护搭建玻璃支护结构;(二)对遗址内不可移动类文物进行原位保护,对遗址内的可移动类文物进行发掘,转移至文物展示区的文物展柜;(三)根据地铁线路与遗址原始结构的相对高度设置高架桥梁,并在所述高架桥梁上铺设轨道供列车通行,并设置高强玻璃隧道将列车与遗址原始结构隔绝;(四)在地铁隧道两侧安装LED显示屏。进一步的,步骤(二)中:不可移动类文物包括壁画、墓室。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可移动类稳步包括衣物、器皿。为确保良好的观光效果,对地铁车厢进行改造并调整列车运营时间。对列车进行观光性改造,采用大型观光车窗,在车顶设置全景天窗,提高观光效果;在地铁运营中设置观光专列,该列车在文物展示区和遗址原貌展示区减速行驶,便于观光,同时为保证地铁通行效率,可与普通列车间隔发车,或设置特定的发车时间段。影像展示区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隧道内两侧设置LED显示屏,播放介绍遗址基本信息的宣传片,为乘客后续观光提供指南,便于捕捉后续展区信息。文物展示区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隧道内两侧设置文物展柜,用于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可移动类文物,使乘客近距离观赏文物原貌。遗址原貌展示区为“筒中筒”隧道结构,外筒为遗址原始结构(墙壁、穹顶等)及其加固、支护结构,内筒为高强玻璃隧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地铁通行与遗址保护观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遗址的原位保护、观光展示,同时又不影响地铁线路的通行;在解决地铁路线与遗址区域冲突的问题上,不需要对地铁线路重新进行设计改道,节省了地铁的施工时间和设计成本,同时确保可以满足地铁原定规划中的交通运输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遗址进行原位保护和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持遗址及文物的原始状态,同时又能使市民方便地观赏遗址的原貌,并了解遗址背后的历史沿革。附图说明图1为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的区域划分平面示意图;图2为影像展示区截面示意图;图3为文物展示区截面示意图;图4为遗址原貌展示区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所示:1、影像展示区;2、文物展示区;3、遗址原貌展示区;4、混凝土衬砌隧道;5、LED显示屏;6、轨道;7、列车;8、文物展柜;9、遗址原始结构;10、高强玻璃隧道;11、可移动类文物;12、不可移动类文物;13、修补结构;14、玻璃支护结构;15、高架桥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包括:将遗址保护区域划分为影像展示区1、文物展示区2、遗址原貌展示区3。影像展示区1如图2所示,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LED显示屏5、轨道6、列车7;文物展示区2如图3所示,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文物展柜8、可移动类文物11、轨道6、列车7;遗址原貌展示区3如图4所示,包括遗址原始结构9、不可移动类文物12、结构修补加固措施、玻璃支护结构14、高强玻璃隧道10、高架桥梁15、轨道6、列车7。影像展示区1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4,隧道内两侧设置LED显示屏5,播放介绍遗址基本信息的宣传片,为乘客后续观光提供指南,便于捕捉后续展区信息。文物展示区2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隧道4,隧道内两侧设置文物展柜8,用于展示该遗址出土的可移动类文物11,使乘客近距离观赏文物原貌。遗址原貌展示区3为“筒中筒”隧道结构,外筒为遗址原始结构9(墙壁、穹顶等)及修补结构13、玻璃支护结构14,内筒为高强玻璃隧道10。上述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清理及修补加固,并采用高强玻璃支护搭建支护结构,确保遗址结构的安全性,又不妨碍观光。第二步,对遗址内不可移动类文物12(壁画、墓室等)进行原位保护;对遗址内的可移动类文物11(衣物、器皿等)进行发掘,转移至文物展示区2的文物展柜8进行展览。第三步,根据地铁线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n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13)和玻璃支护结构(14);/n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9)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15),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供列车(7)通行的轨道(6),以及布置在轨道(6)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保护的遗址保护机构和地铁隧道机构,
所述遗址保护机构包括对遗址原始结构(9)进行加固的修补结构(13)和玻璃支护结构(14);
所述地铁隧道机构包括混凝土衬砌隧道(4),以及穿过遗址原始结构(9)的观光隧道,所述观光隧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高架桥梁(15),铺设在所述高架桥梁(15)上供列车(7)通行的轨道(6),以及布置在轨道(6)外围的高强玻璃隧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还布置有影像展示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展示区(1)包括布置在混凝土衬砌隧道(4)两侧的LED显示屏(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衬砌隧道(4)内还布置有文物展示区(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具地下遗址原位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地铁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素文蒋首超孙新豪谢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