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结构及履带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97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结构及履带式起重机,车架结构包括上车架、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转台相连,将上部的力通过回转支撑传递到上车架;所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车架与履带梁连接,将上车架传递的力通过下车架进而传递到履带梁,最终传递到地面;所述上车架四个夹角处均连接有摆腿,所述摆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活动的水平方向的摆腿和垂直方向的伸缩支腿方式,可以实现解决车架在运输过程中不超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拉板的限位作用,通过销轴来实现,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安装,对解决车架运输超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A frame structure and crawler cra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ame structure and a crawler crane, the frame structure includes an upper frame and a lower frame; the uppe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turntable, and the upper force is transmitted to the upper frame through a rotary support;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re detachable; the lower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rawler beam, and the force transmitted by the upper frame is transmitted to the crawler beam through the lower frame And finally transmitted to the ground; the four included angles of the upper fram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swing legs, and the bottom of the swing legs is provided with expansion legs.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movable horizontal swing leg and the vertical expansion leg, which can solve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frame is not over wide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The utility model cancels the limit function of the pulling plate, which is realized by the pin shaft, can make the structure simpler,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has a great promoting effect on solving the over width of the frame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结构及履带式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履带式起重机中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受到国家新的运输法规的限制,需要将履带式起重机主体结构运输尺寸做小,以此来满足运输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履带式车辆工作时的稳定性要求,反而要求主体结构尺寸越大越稳定,这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为满足这两方面的设计需要,通常通过将原部件进行拆分,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满足使用要求。现有的技术方案:将车架主体结构优化减重,使其满足使用要求。大部分减重是通过拆卸车架上的支腿来实现减重目的。拆卸支腿往往只是针对小吨位的履带起重机来讲,对于大吨位的起重机此种方式不适合,需要新的减重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架结构,包括上车架、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转台相连,将上部的力通过回转支撑传递到上车架;所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车架与履带梁连接,将上车架传递的力通过下车架进而传递到履带梁,最终传递到地面;所述上车架四个夹角处均连接有摆腿,所述摆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进一步,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的整体均呈箱型结构,上车架的顶面设有转台连接架,上车架的底面两端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穿销油缸,所述下车架的顶面两端各设有一块销孔板Ⅰ,每一块的销孔板Ⅰ上部各设有两个销孔Ⅰ,通过穿销油缸的伸缩杆插入到销孔Ⅰ实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所述两个销孔Ⅰ之间的销孔板Ⅰ上设有两个限位板,用于对穿销油缸的伸缩杆实现限位。进一步,所述下车架为中空的箱型结构,用于减轻下车架的重量。进一步,所述下车架的两侧面两端各设有一块销孔板Ⅱ,每一块的销孔板Ⅱ上部各设有两个销孔Ⅱ,所述履带梁上设有两块与销孔板Ⅱ相配合的销孔板Ⅲ,每一块的销孔板Ⅲ上设有两个与销孔Ⅱ相配合的销孔Ⅲ,通过销轴组件Ⅰ插入到销孔Ⅱ和销孔Ⅲ中实现下车架与履带梁连接。进一步,所述上车架四个夹角处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销孔板Ⅳ,每一块销孔板Ⅳ上设有一个销孔Ⅳ,所述摆腿的顶部设有销孔板Ⅴ,所述销孔板Ⅴ上设有销孔Ⅴ,当销孔板Ⅴ插入到两个销孔板Ⅳ中,通过销轴组件Ⅱ插入到销孔Ⅳ和销孔Ⅴ中实现上车架与摆腿相连。进一步,所述伸缩支腿包括升降油缸和支板;所述升降油缸一端与摆腿相连,升降油缸另一端与支板相铰接,通过升降油缸的伸缩实现支板的升降。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前述的车架结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活动的水平方向的摆腿和垂直方向的伸缩支腿方式,可以实现解决车架在运输过程中不超宽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取消拉板的限位作用,通过销轴来实现,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安装,对解决车架运输超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车架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车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车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车架结构,包括上车架1、下车架2;上车架1与转台相连,将上部的力通过回转支撑传递到上车架1;上车架1与下车架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下车架2与履带梁3连接,将上车架1传递的力通过下车架2进而传递到履带梁3,最终传递到地面;上车架1四个夹角处均连接有摆腿4,摆腿4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5。如图3所示,上车架1和下车架2的整体均呈箱型结构,上车架1的顶面设有转台连接架,上车架1的底面两端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穿销油缸6,下车架2的顶面两端各设有一块销孔板Ⅰ7,每一块的销孔板Ⅰ7上部各设有两个销孔Ⅰ8,通过穿销油缸6的伸缩杆插入到销孔Ⅰ8实现上车架1与下车架2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销孔Ⅰ8之间的销孔板Ⅰ7上设有两个限位板9,用于对穿销油缸6的伸缩杆实现限位。如图2所示,下车架2为中空的箱型结构,用于减轻下车架2的重量。下车架2的两侧面两端各设有一块销孔板Ⅱ10,每一块的销孔板Ⅱ10上部各设有两个销孔Ⅱ11,履带梁3上设有两块与销孔板Ⅱ10相配合的销孔板Ⅲ12,每一块的销孔板Ⅲ12上设有两个与销孔Ⅱ11相配合的销孔Ⅲ13,通过销轴组件Ⅰ插入到销孔Ⅱ10和销孔Ⅲ13中实现下车架2与履带梁3连接。如图4所示,上车架1四个夹角处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销孔板Ⅳ14,每一块销孔板Ⅳ14上设有一个销孔Ⅳ15,摆腿的顶部设有销孔板Ⅴ16,销孔板Ⅴ16上设有销孔Ⅴ17,当销孔板Ⅴ17插入到两个销孔板Ⅳ14中,通过销轴组件Ⅱ插入到销孔Ⅳ15和销孔Ⅴ17中实现上车架1与摆腿4相连。伸缩支腿5包括升降油缸18和支板19;升降油缸18一端与摆腿4相连,升降油缸18另一端与支板19相铰接,通过升降油缸18的伸缩实现支板19的升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前述的车架结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转台相连,将上部的力通过回转支撑传递到上车架;/n所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n所述下车架与履带梁连接,将上车架传递的力通过下车架进而传递到履带梁,最终传递到地面;/n所述上车架四个夹角处均连接有摆腿,所述摆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下车架;所述上车架与转台相连,将上部的力通过回转支撑传递到上车架;
所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车架与履带梁连接,将上车架传递的力通过下车架进而传递到履带梁,最终传递到地面;
所述上车架四个夹角处均连接有摆腿,所述摆腿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和下车架的整体均呈箱型结构,上车架的顶面设有转台连接架,上车架的底面两端各设有两个相对应的穿销油缸,所述下车架的顶面两端各设有一块销孔板Ⅰ,每一块的销孔板Ⅰ上部各设有两个销孔Ⅰ,通过穿销油缸的伸缩杆插入到销孔Ⅰ实现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销孔Ⅰ之间的销孔板Ⅰ上设有两个限位板,用于对穿销油缸的伸缩杆实现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架为中空的箱型结构,用于减轻下车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杰章琢纪志刚周春辉潘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