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83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包括纵梁、过道折弯板、加强角板、加强筋和过道截面总成,所述过道折弯板为U形结构,且所述过道折弯板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底架前悬段靠近前桥位置的结构梁由矩形管调整为折弯角板,用5mm厚的钢板折成U型件,取代前桥上方的结构梁,尽可能减少结构梁所占有的空间,调整过道梁结构,在保证车架强度及线束、气管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底架的前桥过道宽度,降低过道高度,提升整车的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经济性好,本结构只是调整过道梁结构,没有增加其他项目,反而降低了焊接件的数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A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bus under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 bus underframe, which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beam, a aisle bending plate, a reinforcing angle plate, a reinforcing rib and a aisle section assembly. The aisle bending plate is a U-shaped structure, and the bottom of the aisle bending plate is a plane, and both ends of the bottom of the aisle bend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bending right angles of arc-shaped structur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tructural beam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section of the underframe close to the front axle is adjusted from a rectangular tube to a bending angle plate, and the steel plate with the thickness of 5mm is folded into a U-shaped part to replace the structural beam above the front axle, so as to reduce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structural beam as much as possible,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aisle beam, and maximize the underframe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frame strength and the installation space of the harness and the air pipe The width of the front axle aisle, the height of the aisle, and the comfort of the whole vehicle are reduced; the economy of the invention is good, the structure only adjusts the aisle beam structure, does not increase other items, but reduces the number of welding parts, and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架前悬结构,具体为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属于底架前悬结构应用

技术介绍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公交客车内部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客车设计而言就要求尽量让车内空间的最大化,而一级踏步前悬段的过道位置也要求着过道更宽,高度位置更低。现有的公交客车上的一级踏步前悬段占用的空间大,一级踏步前悬段不能提高公交车架整体的强度,并且无法提升底架的前桥过道宽度、降低过道高度,不可提高公交客车整车的舒适性,现有的一级踏步前悬段的经济性差,一级踏步前悬段上的焊接件多,导致一级踏步前悬段在装配使用时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且现有的一级踏步前悬段操作使用不够方便、使用的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公交客车上的一级踏步前悬段占用的空间大;一级踏步前悬段不能提高公交车架整体的强度;并且无法提升底架的前桥过道宽度、降低过道高度;不可提高公交客车整车的舒适性;现有的一级踏步前悬段的经济性差,一级踏步前悬段上的焊接件多,导致一级踏步前悬段在装配使用时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且现有的一级踏步前悬段操作使用不够方便、使用的性能差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包括纵梁、过道折弯板、加强角板、加强筋和过道截面总成,所述过道折弯板为U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将结构梁中的矩形管更换为过道折弯板,且所述过道折弯板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折弯直角可以承受结构力,所述过道折弯板顶部两端均设置有L形的折弯翻边,两个折弯翻边分别焊接在纵梁底部两端,提高该结构的焊接性能,两个折弯直角外侧焊接有截面为L形结构的加强角板;其中,所述纵梁与加强角板直角两端均倾斜设置有后部斜撑;所述纵梁上方设置有轮罩总成,且所述纵梁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截面总成,所述纵梁另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后截面总成,且加强角板一端下方设置有稳定杆支架总成,轮罩总成、过道前截面总成、过道后截面总成、稳定杆支架总成、后部斜撑以及纵梁形成的整体整体结构最大限度的分担了大部分承载力,对过道折弯板的需要承载的力极小;同时在前桥正上方靠后的位置增加加强筋提升过道折弯板的中心位置的承载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纵梁的截面面积为120mm*30m,提升了该结构整改结构梁的强度,且过道折弯板的厚度为5mm,所述加强角板的厚度为7mm,提高了该结构以及公交客车整体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加强角板底部一端的拐角处为圆弧形结构,且拐角处的弧度与过道折弯板底部两端的折弯直角的弧度大小相适配,保证加强角板与过道折弯板的适配度更好,且该结构整体的强度更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两个后部斜撑呈对称设置,通过后部支撑对该结构整体支撑,在提高了该结构整体的强度的同时,又提高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且纵梁与加强角板呈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轮罩总成的宽度与纵梁的长度大小相适配,且轮罩总成与纵梁之间形成梯形结构,保证该前悬结构各部件配合安装更加牢固的同时,又提高了该结构整体使用时的牢固性,轮罩总成顶部两端内侧均为圆弧形结构,防止轮罩总成与车架上的部件发生刮擦损坏,保证轮罩总成与车架的适配度更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过道折弯板中部下方设置有悬挂总成,且过道折弯板两端外壁均设置有管线总成,管线总成安装在过道折弯板侧壁,减少了管线总成的占用空间,且又使管线更便于布置、整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对传统的一级踏步公交客车底架前悬段进行优化改进,在底架前悬段靠近前桥位置的结构梁由矩形管调整为折弯角板;用5mm厚的钢板折成U型件,取代前桥上方的结构梁,尽可能减少结构梁所占有的空间,调整过道梁结构,在保证车架强度及线束、气管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底架的前桥过道宽度,降低过道高度,提升整车的舒适性。2、本专利技术经济性好,本结构只是调整过道梁结构,没有增加其他项目,反而降低了焊接件的数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只需按本结构方案调整底架过道梁结构即可实现。4、本专利技术性能优越,在车宽为2510mm,轮胎采用275/70R22.5的前提下,前桥过道宽度做到了840mm,过道高度为368mm,乘客能很舒服的通过前桥过道。5、轮罩总成、过道前截面总成、过道后截面总成、稳定杆支架总成、后部斜撑以及纵梁形成的整体整体结构最大限度的分担了大部分承载力,对过道折弯板的需要承载的力极小;同时在前桥正上方靠后的位置增加加强筋提升过道折弯板的中心位置的承载力。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A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道折弯板与纵梁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过道折弯板和纵梁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前悬架右倾极限位置校核图。图中:11、纵梁;12、过道折弯板;13、加强角板;14、加强筋;15、后部斜撑;20、轮罩总成;30、过道截面总成;40、过道后截面总成;50、稳定杆支架总成;60、悬挂总成;70、管线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包括纵梁11、过道折弯板12、加强角板13、加强筋14和过道截面总成30,过道折弯板12为U形结构,本专利技术将结构梁中的矩形管更换为过道折弯板12,想要在保证前悬跳动空间、管线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底架的前桥过道宽度、降低过道高度,就只能将底架前悬段靠近前桥位置的结构梁做到最薄,减少结构梁所占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就是将结构梁中的矩形管更换为过道折弯板12,且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折弯直角可以承受结构力,过道折弯板12顶部两端均设置有L形的折弯翻边,两个折弯翻边分别焊接在纵梁11底部两端,提高该结构的焊接性能,两个折弯直角外侧焊接有截面为L形结构的加强角板13;其中,纵梁11与加强角板13直角两端均倾斜设置有后部斜撑15;纵梁11上方设置有轮罩总成20,且纵梁11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截面总成30,纵梁11另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后截面总成40,且加强角板13一端下方设置有稳定杆支架总成50,轮罩总成20、过道前截面总成30、过道后截面总成40、稳定杆支架总成50、后部斜撑15以及纵梁11形成的整体整体结构最大限度的分担了大部分承载力,对过道折弯板12的需要承载的力极小;同时在前桥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1)、过道折弯板(12)、加强角板(13)、加强筋(14)和过道截面总成(30),所述过道折弯板(12)为U形结构,且所述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所述过道折弯板(12)顶部两端均设置有L形的折弯翻边,两个折弯翻边分别焊接在纵梁(11)底部两端,两个折弯直角外侧焊接有截面为L形结构的加强角板(13);/n其中,所述纵梁(11)与加强角板(13)直角两端均倾斜设置有后部斜撑(15);/n所述纵梁(11)上方设置有轮罩总成(20),且所述纵梁(11)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截面总成(30),所述纵梁(11)另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后截面总成(40),且加强角板(13)一端下方设置有稳定杆支架总成(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1)、过道折弯板(12)、加强角板(13)、加强筋(14)和过道截面总成(30),所述过道折弯板(12)为U形结构,且所述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为平面,过道折弯板(12)底部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折弯直角,所述过道折弯板(12)顶部两端均设置有L形的折弯翻边,两个折弯翻边分别焊接在纵梁(11)底部两端,两个折弯直角外侧焊接有截面为L形结构的加强角板(13);
其中,所述纵梁(11)与加强角板(13)直角两端均倾斜设置有后部斜撑(15);
所述纵梁(11)上方设置有轮罩总成(20),且所述纵梁(11)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截面总成(30),所述纵梁(11)另一端竖向设置有过道后截面总成(40),且加强角板(13)一端下方设置有稳定杆支架总成(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客车底架前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1)的截面面积为120mm*30m,且过道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平刘超刘伟苏柳马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