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2265312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车辆。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三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该侧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成型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冲压问题,一方面提高车身的强度,另一方面降低产品废料率,增加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成成本。

A body side wall structure and its forming method,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body side wall structure, a forming method and a vehicle. A body side wall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part and a second part arranged successively from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o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wherein the first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art in coordination; the upper edge of the upper area of the first part has a first surface, a third surface and a second surfac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upper area of the second part has a fourth and a fifth surfac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wherein, the second part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one side and the third side is equal to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fourth side and the fifth side. The side wall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amping problems in the stamping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it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bod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reduce the scrap rate of the product,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 and thus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车辆。
技术介绍
一般的,汽车的整车侧面外观特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侧围结构体现出来的,因此侧围结构是整车造型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整个车身开发中,侧围结构是设计周期最长、模具开发周期最长、工艺最复杂的零件,对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由于车身的弧度要求,侧围结构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如图5中所示)通常具有两个或三个不同的角度,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A-A截面处的上侧边缘的角度为22.947°,在B-B截面处的上侧边缘的角度为37.995°,因此在A-A和B-B之间必然存在过渡区,如图5所示,由于过渡区的存在,在侧围结构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冲压问题,例如变形、裂纹以及表面缺陷等,导致汽车车身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由于在车身侧围结构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的角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过渡区的车身侧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过渡区导致的成型困难、易于变形和产生表面裂痕等冲压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裂纹和表面缺陷的车身侧围结构的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过渡区导致的成型困难、易于变形和产生表面裂痕等冲压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三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夹角相等。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三面的长度为0.5-1.5mm。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三面的长度为1m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如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的成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斜楔机构分别对所述车身侧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冲压成型,使得所述第一部具有包括第一面和第三面的上侧边缘,并且使得所述第二部具有包括第四面和第五面的上侧边缘;通过第二斜楔机构将远离所述第一面的部分所述第三面冲压形成所述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三面保留预设长度。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斜楔机构与所述第二斜楔机构的斜楔方向不同。根据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OP10工序:将板材落料;OP20工序:将所述板材进行拉延,形成所述侧围形状;OP30工序:将所述拉延成侧围形状的板材进行修边、冲孔和整形;OP40工序:将所述OP30工序后的板材进行修边、翻边和整形;OP50工序:将所述OP40工序后的板材进行修边、翻边、整形和冲孔,其中,所述通过第一斜楔机构分别对所述车身侧围结构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冲压成型在所述OP40工序实现;所述通过第二斜楔机构将远离所述第一面的部分所述第三面冲压形成所述第二面在所述OP50工序实现。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的车辆。(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三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夹角相等。由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侧围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的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过渡区,使过渡区从上侧边缘的根部下移,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改善表面质量、解决冲压问题,降低了加工成型难度,有效降低成型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冲压问题,一方面提高车身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产品废料率,增加产品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成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车身侧围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车身侧围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A-A处的上侧边缘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B-B处的上侧边缘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过渡区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A-A处的上侧边缘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B-B处的上侧边缘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成型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在OP40工序后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在OP50工序后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围结构的A-A处的上侧边缘在OP40和OP50工序的示意图。图中:10:第一面;20:第二面;30:第三面;40:第四面;50:第五面;T:过渡区;F:上侧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方便描述,将车身侧围结构设置为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配合连接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在现有技术中,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与第四面和第五面之间的夹角不同,导致在车身侧围结构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存在过渡区,在车身侧围结构的成型冲压过程中,过渡区容易产生变形。如图1至图5中所示,第一部以A-A处为例,第二部以B-B处为例。A-A上侧边缘的截面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面10和第二面20,以参考面Z为参考,将A-A上侧边缘的角度定义为第二面20与参考面Z之间的夹角R1。B-B上侧边缘的截面如图4所示,包括第四面40和第五面50,以相同的参考面Z为参考,将B-B上侧边缘的角度定义为第五面50与参考面Z之间的夹角R2。优选地,R1为22.947°,R2为37.995°,R1小于R2。因此在A-A和B-B之间存在过渡区,如图5中所示。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10、第三面30和第二面20,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40和第五面50;其中,所述第一面10和所述第三面30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40和所述第五面50之间的夹角相等。由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侧围结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的角度的不同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三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夹角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车尾至车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三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面和第五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五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的长度为0.5-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的长度为1mm。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斜楔机构分别对所述车身侧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上部区域的上侧边缘冲压成型,使得所述第一部具有包括第一面和第三面的上侧边缘,并且使得所述第二部具有包括第四面和第五面的上侧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炜黄之良於建冯海楠张积国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