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5651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多孔沥青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2cm~4cm;高模量沥青层,铺设在所述多孔沥青层的下方,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厚度为6cm~8cm;水泥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下方;基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下方。其中,所述多孔沥青层具有优异的降噪功能和排水功能,可有效缓解隧道封闭空间内的噪声污染问题和积水问题。所述高模量沥青层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抗疲劳性能,使得所述路面在降噪、排水的同时还保证了路面的耐久性。

A low noi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for Tunnel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unnel low noi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porous asphalt layer, the thickness of which is 2cm-4cm; a high modulus asphalt layer, which is laid under the porous asphalt layer, the thickness of which is 6cm-8cm; a cement concrete layer, which is laid under the high modulus asphalt layer; a base, which is laid on the cement concrete layer Below the soil layer. Among them, the porous asphalt layer has excellent noise reduction function and drainage fun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noise pollution problem and water accumulation problem in the closed space of the tunnel. The high modulus asphalt layer has excellent anti rut and anti fatigue performance, which makes the road surface not only reduce noise and drain water, but also ensure the durability of the road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隧道洞体是相对封闭的空间,隧道内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半封闭的隧道环境下,噪声难以快速消散,并且壁面还会对噪声产生反射和叠加作用,引起类似音响效果的混响现象,导致噪声值进一步扩大。此外,隧道口还会对噪声产生放大和扩散作用,类似于喇叭效果。隧道内的高噪声极易使人产生烦躁和紧张等情绪,既对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也会一定程度影响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此外,若隧道内外有高差,雨水会流入隧道内部,而且车辆行驶时也会带入部分雨水。这些雨水如在隧道路表形成积水,将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一种能够解决隧道积水问题、且降低噪音的隧道路面结构,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是现有技术缺少能够解决隧道积水、且降低噪音的隧道路面结构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多孔沥青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2cm~4cm;高模量沥青层,铺设在所述多孔沥青层的下方,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厚度为6cm~8cm;水泥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下方;基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下方。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度为0.5cm~1.0cm。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砂粒式沥青层厚度为1.0cm~1.5cm。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度为0.5cm~1.0cm,所述砂粒式沥青层厚度为1.0cm~1.5cm。所述防水粘结层采用热沥青碎石封层。所述砂粒式沥青层的最大公称粒径为4.75mm。所述多孔沥青层的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或13.2mm,所述多孔沥青层的空隙率大于或者等于18%。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或19mm,所述高模量沥青层在45℃、10Hz条件下的动态模量大于或者等于4000MPa,在15℃、10Hz、控制应变230με条件下的疲劳寿命不小于100万次。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为普通水泥混凝土层、钢筋水泥混凝土层、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层、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cm~30cm。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0~20cm。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优点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其中所述多孔沥青层采用厚度为2cm~4cm的多孔沥青层(多孔沥青层也被称为PAC,即PorousAsphaltCourse的缩写),其具有优异的降噪功能,对于隧道封闭空间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多孔沥青层还具有优异的排水功能,避免流入隧道的雨水或者车辆行驶带入隧道的雨水在路表形成积水,可以提供良好的安全性能。所述高模量沥青层采用厚度为6cm~8cm的高模量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也被称为HMAC,即HighModulusAsphaltCourse的缩写),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抗疲劳性能,使得所述路面在降噪、排水的同时还保证了路面的耐久性。(2)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优选所述路面结构由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度设置为0.5cm~1.0cm,且优选采用热沥青碎石封层,其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多孔沥青层底的雨水继续下渗至高模量沥青层,可以保护下面的各层免受雨水侵害。(3)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优选所述路面结构由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砂粒式沥青层厚度为1.0cm~1.5cm,最大公称粒径为4.75mm,这一设置使得所述砂粒式沥青层具有优异的扩散应力作用,可以减缓水泥混凝土层病害向上反射,并且有利于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层两种不同性质材料的刚性过渡。(4)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进一步优选所述路面结构由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从而使得路面结构兼顾上述(1)-(3)所述的优点,提升路面的耐久性。为了使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的可变换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多孔沥青层;2-防水粘结层;3-高模量沥青层;4-砂粒式沥青层;5-水泥混凝土层;6-基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1、高模量沥青层3、水泥混凝土层5、基层6。其中,所述多孔沥青层1为PAC-10多孔沥青层,其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2cm,空隙率为22%。所述路面结构中的高模量沥青层3为HMAC-16高模量沥青层,其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厚度为8cm。本实施例中所述的HMAC-16高模量沥青层在45℃、10Hz条件下的动态模量为6250MPa,在15℃、10Hz、控制应变230με条件下疲劳寿命为170.9万次。所述水泥混凝土层5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为25cm,所述基层6采用贫水泥混凝土层,厚度为15cm。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多孔沥青层1、高模量沥青层3、水泥混凝土层5和基层6。其中,所述多孔沥青层1为PAC-13多孔沥青层,其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厚度为4cm。所述PAC-13多孔沥青层的空隙率为22%。所述路面结构中的高模量沥青层3为HMAC-20高模量沥青层,其最大公称粒径为19mm,厚度为6cm。本实施例中所述的HMAC-20高模量沥青层在45℃、10Hz条件下动态模量为8560MPa,在15℃、10Hz、控制应变230με条件下疲劳寿命为131.4万次。所述水泥混凝土层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制成,厚度为25cm。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沥青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2cm~4cm;/n高模量沥青层,铺设在所述多孔沥青层的下方,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厚度为6cm~8cm;/n水泥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下方;/n基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沥青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厚度为2cm~4cm;
高模量沥青层,铺设在所述多孔沥青层的下方,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厚度为6cm~8cm;
水泥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模量沥青层的下方;
基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度为0.5cm~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砂粒式沥青层厚度为1.0cm~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低噪声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由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组成,所述多孔沥青层、防水粘结层、高模量沥青层、砂粒式沥青层、水泥混凝土层和基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其中所述防水粘结层的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亮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