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17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包括SCR烟道、进烟口、喷氨组件、导流板和喷氨主管;进烟口位于SCR烟道的一侧下方;喷氨组件设置于SCR烟道的内部并位于进烟口的上方,喷氨组件由两行等距的若干喷氨管组成,且上下行的喷氨管之间呈交错状排列;喷氨管上均设有若干等距的喷射孔;导流板通过支架板安装于喷氨管的下方;喷氨主管设于SCR烟道的外侧,且喷氨主管均通过喷氨支管与各个喷氨管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能力的同时降低烟气对喷射孔和喷氨管的侵蚀损害。

An ammonia injection device for flue gas denit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mmonia spraying device for flue gas denitr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SCR Flue, an air inlet, an ammonia spraying component, a guide plate and an ammonia spraying main pipe; the air inlet is located under one side of the SCR Flue; the ammonia spray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CR Flue and above the air inlet, and the ammonia spraying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two rows of equidistant ammonia spraying pipes, and the ammonia spraying pipes in the up and down directions are arranged in a staggered manner; the ammonia spraying component is composed of two rows of equidistant ammonia spraying pipes Several equally spaced inject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ammonia pipe; the guide plate is installed below the ammonia pipe through the support plate; the main ammonia injection pip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SCR Flue, and the main ammonia injec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each ammonia injection pipe through the ammonia injection branch pip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suring the mixing ability of ammonia and flue gas and reducing the erosion damage of flue gas to the spray hole and the ammonia spray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环保部在污染源方面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尤其是部分省要求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到达超低排放的标准。烟气污染物治理的技术也越来越多,烟气脱硝装置中,通常设计是将烟道截面划分为若干个控制区域,每个控制区域有若干的喷射孔。在喷射孔设计上一般采用注入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一致,这种喷嘴布置方式存在混合效果通常并不理想,需要增加烟道长度来延长氨空气混合距离,当然现在也有一些采用喷射孔注入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逆向的设计,这种方式虽然混合效果较好,但是由于烟气是高温的且带有固体颗粒杂质,长时间的使用会对喷射孔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喷氨管也会受到侵蚀。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对现有喷氨技术设备进行改进优化,在保证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能力的同时,还要降低烟气对喷射孔和喷氨管的侵蚀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在保证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能力的同时降低烟气对喷射孔和喷氨管的侵蚀损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包括SCR烟道、进烟口、喷氨组件、导流板和喷氨主管;所述进烟口位于SCR烟道的一侧下方;所述喷氨组件设置于SCR烟道的内部并位于进烟口的上方,喷氨组件由两行等距的若干喷氨管组成,且上下行的喷氨管之间呈交错状排列;所述喷氨管上均设有若干等距的喷射孔;所述导流板通过支架板安装于喷氨管的下方;所述喷氨主管设于SCR烟道的外侧,且喷氨主管均通过喷氨支管与各个喷氨管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导流板呈“V”形结构,且其“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烟气流向的方向相一致。通过“V”形的导流板对烟气起到扰流效果,促进烟气与氨气的混合。作为优化,所述导流板“V”形结构的开口角度大小为75°-120°,且其两端之间的开口距离大于喷氨管的外径。通过实验测算进一步优化导流板的结构设计,同时将喷氨管的底部覆盖,以防止烟气的高温及其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对喷氨管造成侵蚀。作为优化,所述导流板“V”形结构的表面为锯齿状结构。锯齿结构一是进一步的增加了烟气的扰流效果,二是通过锯齿结构增大了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及摩擦效果有效的阻挡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作为优化,所述SCR烟道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排渣口。阻挡的固体颗粒杂质经排渣口排出。作为优化,所述喷射孔对称设置于喷氨管的两侧,且喷射孔的喷射方向与烟气流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一是防止了烟气直接的对喷射孔进行冲击,二是增加了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的SCR烟道的内部结构,优化了导流板与喷氨管的位置组合关系,在导流板起到扰流效果的同时,保护了喷氨管不受烟气的侵蚀,同时将导流板的表层设计为锯齿结构,增大了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及摩擦效果有效的阻挡了固体颗粒杂质,固体颗粒杂质再经过导流板的阻挡后直接从排渣口排出;根据导流板与喷氨管的位置关系优选了喷射孔的位置关系,使其喷射方向与烟气流向之间的夹角为90°,提高了与烟气混合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喷氨管与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烟道1、排渣口2、进烟道3、喷氨管4、导流板5、支架板6、喷射孔7、喷氨支管8、喷氨主管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包括SCR烟道1、进烟口3、喷氨组件、导流板5和喷氨主管9;所述进烟口3位于SCR烟道1的一侧下方;所述喷氨组件设置于SCR烟道1的内部并位于进烟口3的上方,喷氨组件由两行等距的若干喷氨管4组成,且上下行的喷氨管4之间呈交错状排列,通过交错状结构的排列使得烟气和氨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所述喷氨管4上均设有若干等距的喷射孔7;所述导流板5通过支架板6安装于喷氨管4的下方;所述SCR烟道1的底部设有倒锥形结构的排渣口2。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经导流板阻挡从排渣口中排出。所述喷氨主管9设于SCR烟道1的外侧,且喷氨主管9均通过喷氨支管8与各个喷氨管4相连接。所述导流板5呈“V”形结构,且其“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烟气流向的方向相一致。通过“V”形的导流板对烟气起到扰流效果,促进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所述导流板5“V”形结构的开口角度大小为75°-120°,且其两端之间的开口距离大于喷氨管4的外径。通过实验测算进一步优化导流板的结构设计,同时将喷氨管的底部覆盖,以防止烟气的高温及其中的固体颗粒杂质对喷氨管造成侵蚀。所述导流板5“V”形结构的表面为锯齿状结构。锯齿结构一是进一步的增加了烟气的扰流效果,二是通过锯齿结构增大了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及摩擦效果有效的阻挡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所述喷射孔7对称设置于喷氨管4的两侧,且喷射孔4的喷射方向与烟气流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一是防止了烟气直接的对喷射孔进行冲击,二是增加了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其工作原理为:烟气从SCR烟道1下部一侧的进烟口3中进入管道内部后,首先通过导流板5起到一次扰流的效果,然后经喷氨管4两侧的喷射孔7喷射氨气,使烟气与氨气在二次扰流的同时开始得到混合,由于上下层的喷氨管4之间呈交错状结构的排列,因此使得烟气和氨气的混合更加均匀,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杂质通过导流板5“V”形板上的锯齿结构有效阻挡后因自身重力从排渣口2中排出。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CR烟道(1)、进烟口(3)、喷氨组件、导流板(5)和喷氨主管(9);所述进烟口(3)位于SCR烟道(1)的一侧下方;所述喷氨组件设置于SCR烟道(1)的内部并位于进烟口(3)的上方,喷氨组件由两行等距的若干喷氨管(4)组成,且上下行的喷氨管(4)之间呈交错状排列;所述喷氨管(4)上均设有若干等距的喷射孔(7);所述导流板(5)通过支架板(6)安装于喷氨管(4)的下方;所述喷氨主管(9)设于SCR烟道(1)的外侧,且喷氨主管(9)均通过喷氨支管(8)与各个喷氨管(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CR烟道(1)、进烟口(3)、喷氨组件、导流板(5)和喷氨主管(9);所述进烟口(3)位于SCR烟道(1)的一侧下方;所述喷氨组件设置于SCR烟道(1)的内部并位于进烟口(3)的上方,喷氨组件由两行等距的若干喷氨管(4)组成,且上下行的喷氨管(4)之间呈交错状排列;所述喷氨管(4)上均设有若干等距的喷射孔(7);所述导流板(5)通过支架板(6)安装于喷氨管(4)的下方;所述喷氨主管(9)设于SCR烟道(1)的外侧,且喷氨主管(9)均通过喷氨支管(8)与各个喷氨管(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脱硝喷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呈“V”形结构,且其“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庆峰王勇强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创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